许芸 秦占科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831100)
湖羊胎衣不下的诊治和预防措施
许芸 秦占科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831100)
正常母羊胎衣不下是指产下羔羊之后6h胎衣不能完全排除体外。胎衣不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造成:营养不足造成的产后子宫收缩无力、胎盘未成熟或老化、胎盘充血、炎症、水肿等。本文主要针对母羊胎衣不下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进行研究及治疗效果的分析,以期提高羊的产羔率,降低养殖生产中的损失。
湖羊;胎衣不下;胎盘;子宫;产后收缩无力;缩宫素;诊治;预防措施
笔者于2014年上半年来到塞外银羚种羊场指导学生生产实习,该场饲养约10000只羊,本场分为三个区,主为湖羊、寒羊品种。在此期间,发现有些湖羊母羊产后有胎衣不下的现象。每个产羔圈200只母羊,其中有3~4只母羊患有胎衣不下的疾病,发病率为2%。
胎衣不下是指孕羊产后6h后胎衣仍排不下来的疾病。胎衣不下是由于滞留在子宫内的胎衣发生腐败分解,可引起子宫炎,影响再孕及产奶,腐败产物和细菌感染所产生的毒素经子宫吸收后,可引起败血症,由于体温升高,精神抑郁和食欲降低而影响产奶量,甚至危及羊生命,因此,笔者与兽医经过查阅资料及实践考察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降低羊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是目前湖羊业生产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胎衣可能全部不下,也可能是一部分不下。未脱下的胎衣经常垂吊在阴门之外。病羊背部拱起,时常努责,有时由于努责剧烈可能引起子宫脱出。如果胎衣能在6h以内全部排出,多半不会发生并发病。但若超过一天,则胎衣会发生腐败,尤其是气候炎热时腐败更快。从胎衣开始腐败起,即因腐败产物引发中毒,而使羊的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呼吸加快,乳量降低或泌乳停止,并从阴道中排出恶臭的分泌物。由于胎衣压迫阴道粘膜,可能使其发生坏死。此病往往并发败血病、破伤风或气肿疽,或者造成子宫或阴道的慢性炎症。如果羊只不死,一般在5~10d内全部胎衣发生腐烂而脱落。
发病原因包括下列两大类。
(1)子宫因多胎、胎水过多、胎儿过大以及持续排出胎儿而伸张过度。
(2)饲料的质量不好,尤其当饲料中缺乏维生素、钙盐及其他矿物质时,容易使子宫发生弛缓。
(3)怀孕期 (尤其在怀孕后期)中缺乏运动或运动不足,往往会引起子宫弛缓,因而胎衣排出很缓慢。
(4)分娩时母羊肥胖,可使子宫复旧不全,因而发生胎衣不下。
(5)流产和其他能够降低子宫肌内和全身张力的因素,都能使子宫收缩不足。
患布鲁氏杆菌病的母羊常发生胎衣不下,其原因是由于以下两种情况:
(1)怀孕期中子宫内膜发炎,子宫粘膜肿胀,使绒毛固定在凹穴内,即使于宫有足够的收缩力,也不容易让绒毛从凹穴内脱出来。
(2)当胎膜发炎时,绒毛也同时肿胀,因而与子宫粘膜紧密粘连,即使子宫收缩,也不容易脱离。
2014年2月5日中区九号圈三号栏一只母羊产后6h后胎衣仍有一部分留在子宫内,表现拱腰努责,食欲减退,精神较差,喜卧地;体温升高;呼吸及脉搏加快。
经兽医诊断确诊为胎衣不下,其治疗方法为:产下胎儿后6h后胎衣不下后皮下注射催产素4mL,并配合全身抗炎药物安痛定加头孢,一起治疗。用药时要注意配合抗炎药物,催产素注射后两小时后观察胎衣排出状况。经治疗后观察此羊胎衣完全脱落,精神状态、饮食状况、体温等恢复正常。
2014年3月12日中区10号圈13号栏一只母羊产后胎衣一直未排下,当兽医发现时已有一部分胎衣腐烂在子宫内从阴道内排出恶露,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体温升高。
经兽医诊断确诊为胎衣不下,其治疗方法为:产下胎儿1d后胎衣不下时皮下注射催产素4m l,250m l 0.9%生理盐水冲洗子宫,稀释160万单位的青霉素注入子宫内,注射全身抗炎药物。用药时要注意冲洗子宫时要清洗外阴,防止子宫再次感染。
经治疗后母羊胎衣完全排出体外,不再从阴道内排出恶露,泌乳量上升,子宫恢复正常不影响受胎率。
在产后6h以内,可待其自行脱落。如果超过6h,即须采取适当措施,因为这时胎衣已开始腐败,假若再滞留在子宫中,可以引起子宫粘膜的严重发炎,导致暂时的或永久的不孕,有时甚至引起败血病。故当超过6h时,应尽早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绝不可强拉胎衣,以免扯断而将胎衣留在子宫内。
治疗母羊胎衣不下可采取以下措施:病羊分娩后不超过24h的,可皮下注射催产素注射液;用药后72h不奏效的,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因胎衣留在体内的时间不同所要治疗的方法不同,留在体内的时间越长所要治疗的方法越复杂。胎衣留在体内的时间越长,腐烂的程度越大,所以要采取清洗子宫的方法,同时局部用药,消除炎症。
(1)先用消毒液洗净外阴部和胎衣,再用鞣酸酒精溶液冲洗和消毒术者手臂,并涂以消毒软膏,以免将病原菌带入子宫。如果手上有小伤口或擦伤,必须预先涂搽碘酊,粘上胶布。
(2)用一只手握住胎衣,另一只手送入橡皮管,将高锰酸钾温溶液 (1:10000)注入子宫。
(3)手伸入子宫,将绒毛膜从母体子叶上剥离下来。剥离时,由近及远。先用中指和拇指捏挤子叶的蒂,然后设法剥离盖在子叶上的胎膜。为了便于剥离,事先可用手指捏挤子叶。剥离时应当小心,因为子叶受到损伤时可以引起大量出血,并为微生物的进入开放门户,容易造成严重的全身症状。
羊的阴门和阴道较小,只有手小的人才能进行胎衣剥离。如果将手勉强伸入子宫,不但不易进行剥离操作,反而有损伤产道的危险,故当手难以伸入时,只有皮下注射催产素2~3IU (注射l~3次, 间隔8~12h)。 如果配合用温的生理盐水冲洗子宫,收效更好。为了排出子宫中的液体,可以将羊的前肢提起。
如果胎衣长久停留,往往会发生严重的产后败血症。其特征是体温升高,食欲消失,反刍停止。脉搏细而快、呼吸快而浅;皮肤冰冷 (尤其是耳朵、乳房和角根处)。喜卧下,对周围环境十分淡漠;从阴门流出污褐色恶臭的液体。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及早进行治疗。
预防方法主要是加强孕羊的饲养管理:饲料的配合应不使孕羊过肥为原则;每天必须保证适当的运动。
(1)临产前2~3周,日粮中应适当提高蛋白质水平,降低钙的水平。
(2)产前1周对年老体弱及有过胎衣不下病史的羊,应肌肉注射维生素D3。
(3)对经产母羊,无论是体强弱,产后都应立即补钙,补糖,可有效地预防胎衣不下的发生。
(4)一般母羊产后立即静脉注射葡糖酸钙的同时,肌肉注射缩宫素或灌服羊水均有良好的效果。
(5)注重待配母羊的饲养管理,在待配母羊的日粮中要添加足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微量元素,供给待配母羊营养平衡的日粮。
(6)合理及时的调整羊群,把60d将要产的羊调至一群并对羊群每日做驱赶,让其有充足的运动。
来此羊场到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此羊场的羊只经常会出现胎衣不下的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都能很好的痊愈,通过治疗效果得出在产后6h胎衣不下的羊只应立即注射催产素,若72h后仍未排出需手术剥离的方法最为有效且不会影响受胎率。
俗话说 “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只要羊只的饲养管理到位,该病发病率就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