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楠|文
近日,从工信部获悉,为保护重要的战略资源,规范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工信部编制的《锡行业规范条件》和《钨行业规范条件》正在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对开采企业的规模、实力、环评要求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目前,我国钨、锡等矿产资源的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在国际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有色金属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有色金属矿山开采、冶炼等项目也不断上马。同时,有的地方盲目建设、无序开采、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问题依旧屡禁不止,导致局部地区环境不断恶化。
抬高行业准入门槛,是有色金属行业的一个进步。这一系列举措,将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有色金属资源,进一步加强对其开发、利用和出口的管理与指导,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征求意见稿指出,锡、钨矿山、冶炼等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本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等要求。开采锡矿资源,矿山建设规模不得低于6万吨/年矿石,服务年限应在10年以上。建设单独处理含锡二次资源的项目,产品含锡量应达到4000吨/年以上。开采钨矿资源,矿山建设规模不得低于6万吨/年,服务年限应在5年以上。这些具体的数字已是十分明确的标准,需要企业和地方政府共同遵守。
从《铝行业规范条件》,到《铅锌行业规范条件》,再到如今的《锡行业规范条件》和《钨行业规范条件》,纵观近年来有色金属行业的“门槛”,已然越筑越高。但在落实过程中却总是不尽如人意,不符合规范条件的产能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工业、环保、国土、财政、金融等各个方面的政策分散发布,尚未形成合力,再加上部分地方政府出于税收、就业等方面的考虑,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动作迟缓、徘徊观望。此外,经济新常态下的“保增长”仍然会让部分地区存在产能盲目扩张的风险。这说明,规范行业秩序不单单是发布“规范”或“标准”就能解决的。
抬高门槛关键还要看落实。只有迅速形成合力,有效解决问题,让落后产能退出市场,技术和管理水平先进的龙头企业将因此受益,有色金属行业才能走上长久健康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