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静
2014年8月21-22日,以“现代职业教育与新型城镇化”为主题的2014中美职业教育论坛”在大连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华职业教育社和美国社区学院学士学位协会(CCBA)联合主办。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中华职业教育社总干事陈广庆、美国社区学院学士学位协会执行长贝斯·海根、台湾成人及终身教育学会理事长黄富顺等出席会议。来自美国24所社区学院的50余名嘉宾学者、中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职业院校代表等共计350余人参加了论坛。
论坛上,来自国内外职业教育界的多名专家学者作了主题发言。相关发言聚焦于通过职业教育促进新型城镇化、美国社区学院改革发展、推进中美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等主题。
议题一
通过职业教育推进新型城镇化
根据十八大报告精神,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这一背景下,积极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农村转移人口的城市生活技能,促进城镇化发展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关注点,也成为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
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李重庵受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张榕明委托宣读了题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旨演讲,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选择、职业教育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如何以职业教育的有效举措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三个方面对现代职业教育与新型城镇化实现联动发展作了阐述。报告中提到,职业教育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职业教育既能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提供保障,也是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城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既是传播先进文化、加速推动城市文明进程的重要助推力,也是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城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报告中指出,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结构的改变、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城市就业问题的解决、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以及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报告强调,适应新型城镇化的需要,要加强三方面努力:一是加强一体化设计,推动职业教育和城镇化的同步良性互动,提升职业教育在城镇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层次,从制度保障、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二是鉴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的实际国情,要进一步完善新市民就业培训体系,加快形成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长效机制;三是职业教育要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增强服务意识,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与建设新型城镇化同向同行,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切实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努力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正中提出,城镇化进程中,无论农业发展、农村进步还是农民增收,都离不开农民工技能的提高,而农民工技能的提高必须依靠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能通过对农民工,特别是对接受新事物、新观念能力强的农民工进行城镇化教育,改变农民工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观念,培养其参与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进而使农民工在城镇化进程中,既有适应城市生活及生活方式的能力,更有产业创业能力。职业教育应该根据城镇化发展的规律和农民工自身特点分为城镇化前、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后三个阶段,而各个阶段都应采纳有阶段特色的职业教育内容,才能全面提高农民工技能。
台湾成人及终身教育学会理事长黄富顺介绍了台湾技职教育促进城市化的经验,认为台湾技职教育的发展与城市化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主要表现在:一是技职教育提供了城市化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使乡村民众具有一技之长,可以在城市就业、定居,加速城市化发展;二是技职教育可以对准城市人口进行质的提升,使其适应城市生活,达到城市生活的要求和水准,从而实现巩固城市化的目标。
议题二
美国社区学院改革发展的经验
社区学院是美国独具特色的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机构。截至2013年秋季,美国共有社区学院1132所,其中政府举办的公立社区学院986所,其余为私立学院。这些学院共有各种类型的学生1280万人。1997~2012年,美国社区学院授予的副学士学位数量从57.1万个增加到74万多个,增长了30%。多年来,社区学院在促进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提升美国经济竞争力、推进美国社会民主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来自美国的代表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社区学院的发展经验。
美国加州橘海岸学院校长丹尼斯·哈肯斯博士介绍了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他指出,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由社区学院、综合性学院或大学与研究型大学组成。其中,社区学院是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最容易进入、最便宜的一部分,社区学院主要提供学业证书、副学士学位以及学士学位教育;综合性大学和研究型大学提供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但研究型大学的另一个重要职能是开发新技术并为科技创新提供资源。
圣地亚哥密尔马学院校长派翠西·谢博士介绍了社区学院对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她指出,社区学院是美国教育机会的中心,其欢迎所有公民前来学习,而不论其贫富、家庭背景或学历。社区学院在许多方面都为美国经济发展创造价值:在经济方面,社区学院为经济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工人,增强国家的生产力;同时,美国社区学院通过招收留学生,还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12年,社区学院对于美国经济的总效益是8009亿美元。在社会方面,社区学院通过提高公民的技能水平可以显著改善整个社会的卫生和文明程度,降低社会的犯罪率和失业率,促进整个社会的繁荣;在个人方面,社区学院可以优化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及其稳定就业。
美国贝克高教咨询公司总裁、社区学院学士学位协会理事朗·贝克博士介绍了美国社区学院的管理体系。 他指出,2010-2011年,美国有4599个颁发学位的学院和大学,其中有1729所两年制(副学士)机构和2870所四年制(本科)学院和大学(这一数据中把很多分校区计算在内了,所以数量较大)。绝大多数的两年制学院是由政府举办或资助的公立学院。相反,很多四年制学院和大学是由非政府单位资助和举办的民办机构。大约80%的两年制学院和90%的四年制学院和大学是非盈利机构。美国对高等教育的监督责任不是集中在国家层次,联邦政府不直接管理、资助或审批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联邦政府主要通过国家批准的认证机构来监管高等教育机构。管理大学和学院的责任主要集中在州政府(相当于中国的省)层级。对公立院校,州政府批准人才培养项目并补助经费以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州政府也用奖励和经费资助方式鼓励高等院校满足州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美国西北密歇根学院校长克里斯·韦伯博士介绍了近年来美国社区学院开展学士学位教育的一些情况。他指出,美国社区学院是出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产生的,于19世纪末就已初具雏形。当时出现了一种文化理念,认为教育应该面向所有公民,人人都有权享受从小学到中学到高中,再到大学的教育。基于此,社区学院从一开始就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面向大众、就近入学、针对经济需要的专业培训。社区学院教育对建立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充满活力的公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至关重要。多年来,社区学院主要以开展两年制的副学士学位教育为主。然而,近年来,社区学院逐渐通过各种途径开始在多个学科领域开展学士学位教育。现在美国已经有20个州的社区学院获准授予学士学位。例如,2012年12月,密歇根州政府投票通过密歇根州的28个社区学院在4个领域可以授予学士学位。授予学士学位的相关专业包括:海事——海洋技术、能源生产、烹饪、水泥工艺。
议题三
加强中美职业教育交流合作
近年来,促进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本次会议为来自美国的社区学院和我国职业院校的合作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来自中美双方的与会者都表达了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的呼声。
葛道凯司长受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委托作了题为《加强中美职业教育交流合作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主题发言,发言围绕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的主要贡献和工作进展,中国职业教育未来改革创新的主要措施,以及深化中美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等方面展开。用翔实的数据总结了中国职业教育为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就业、推动城镇化发展、提升居民收入水平以及为调整教育结构作出的重要贡献,介绍了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的工作进展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主要有:制订实施配套法规政策,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职业院校精细化管理、推动各级政府落实职责、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并从完善双边合作机制、发挥社团重要作用、深化职业院校合作、加强科研机构合作等四个方面就深化中美两国职业教育合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田秀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副院长靳晓光分别介绍了中外合作办学、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办学成果。田秀萍介绍说,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瑞士、爱尔兰、德国、荷兰、比利时、印度、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院校在师资培训、学生交换等方面开展了交流合作。并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平台,进一步加强与美国社区学院的合作。
来自美方的代表也表示,社区学院是美国教育领域增长最快的部分。被录取到高等院校的学生大约有一半进入社区学院。对那些渴望利用技术和专业领域共享资源建立合作项目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职业技术学院的带头人而言,与社区学院合作是切实可行且强有力的选择。
21日晚上,会议举办了中美职业教育合作交流洽谈会。会上,美国社区学院学士学位联合会执行长贝斯·海根女士对美国具有颁发学士学位资格的社区学院情况作了介绍,我国多所高职院校的负责人与前来参加会议的美国社区学院代表进行了沟通交流并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8月22日,中华职教社总干事陈广庆组织全国各地中华职教社分社代表召开了“温暖工程公益项目开展情况通报会”,就温暖工程项目的实施和遴选提出要求。他提出,要加强工程的省社监管和年审,加强项目动态管理和资金监督,开展中期检查,与联合国2000年的“全球减贫项目”联系起来,增强项目的实施实效,会上发布《温暖工程遴选项目实施意见》。
“温暖工程公益项目开展情况通报会”结束后,中华职教社副总干事杨农主持召开了“2014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高层对话会筹备会”。他在发言中强调了城市化进程中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他强调,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机遇和挑战,城市发展需要职业教育。他就会议的要求及召开地遴选提出了具体要求,希望能够在一个已经实现城市发展与职业教育有效互动的中等城市召开此次会议。邢晖作为中华职教社专家委员会专家作了发言,主要强调了城市化进程中加强职业教育区域合作的重要性,包括推动职业教育省域合作、跨省合作、经济圈合作和国际合作。来自青海、重庆、陕西等地的中华职教社代表分别介绍了地方中华职教社运行情况。杨农副总干事作了总结发言,他认为,我国职教发展面临三方面关键问题:法律不足、社会文化支持不足、基础教育支持不足。他强调,我国未来的职业教育发展要实现两个超越:一是文化的超越,二是进一步发挥市场的动力作用,更多依靠市场配置资源。他还就未来中华职教社的工作提出意见:一是进一步加强具有实践价值的理论研究,二是把理论研究与建言献策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