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让博物馆观众从“逛”景点到“品”文化

2015-01-22 23:31李壮伟
2014年35期

李壮伟

摘要:免费开放后,许多公立博物馆热闹的景象背后隐藏着一个问题,对于多数来到博物馆的观众,博物馆和普通的公园没有本质上的差别。离开博物馆后,甚少有人能回答看了些什么,留下些什么印象。本文结合内蒙古包头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实际情况,从修改现有陈列展览、搞好讲解工作、开展社会教育活动三个方面分析了免费开放后博物馆应如何引导观众从单纯的“逛景点”到深刻的“品文化”,真正使博物馆成为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殿堂。

关键词:改变陈展方式;改造局部环境;做好宣教讲解工作

免费开放后,许多公立博物馆摆脱了门可罗雀、高处甚寒的困境,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以内蒙古包头博物馆为例,免费开放后观众数量从每年几万人突增至20多万人次,并在逐年增加中。然而,这番热闹的景象背后隐藏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多数来到博物馆的观众来说,博物馆和普通的其他公益性建筑没有本质上的差别。离开博物馆后,甚少有人能回答看了些什么,留下些什么印象。“仓禀实而知礼节”,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大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日渐富足、多样,那么,如何让博物馆真正发挥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作用,让观众真正自愿的,带着思想和敬畏踏入博物馆这所文化殿堂,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合理改变陈列方式是首要条件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发挥各项职能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因此,一个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博物馆文化氛围的营造和观众的第一感受,影响着博物馆提供知识、欣赏和教育的效果。

内蒙古包头博物馆在设计临时展览时,会比较注意借鉴展品内容开发出一些比较新颖的陈展形式和展示手法,多多少少增加了展览的参与性、互动性和演示功能,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展览与观众的关系。但馆内常规展览因为基建等因素,始终是过去的形式,导致普通观众看了一些外展印象比较深刻,但对于包头本土的历史文物、唐卡、岩画等展览却记不住多少内容。

个人认为,合理的改变陈列方式是地市级博物馆在藏品、珍品数量较少的前提下,吸引观众认真参观博物馆的首要条件。相比国博、陕博等文物库藏丰富、珍品众多的大型博物馆来说,地市级博物馆如果想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首先要做的是在展览中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对文物等展品进行介绍,包括讲解员的讲解方式、展览的陈列方式、展品说明等。过去的展品说明,一般是“文物名称——年代”,至于展品是做什么用的,是民间的还是官方的,有没有一个可陈述的故事让观众牢记的,都没有考虑到。所以,要让博物馆展览深入人心,首要任务是对展览说明的改进。目前,内蒙古包头博物馆的展品说明从原来的硬纸片换成统一的亚克力板,增加了出土地点(征集地点)、用途等,并严谨地翻译为英文,以方便外国观众。除了在合理范围内增加说明内容,在未来的改造中,博物馆完全可以考虑配合声、光、电等现代技术手段,运用语音讲解、全息影像、动画、影视、游戏等形式,增强展览的互动性、参与性和演示功能,把展品尽量以鲜活、灵动的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全面调动观众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二、因地制宜进行局部环境改造

目前一些地市级及以下博物馆的展厅环境总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沿用过去陈旧的装饰风格,空荡的四方展厅里摆一些展柜;一类是在没有考虑观众观赏习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了施工设计人员的才能,把展厅建设得过于花哨、琐碎,没有主题,展线不明朗,让观众看得一头雾水、莫名其妙。

内蒙古包头博物馆旧馆开放之初,其内部装修在整个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来说都是比较先进、现代化的,给当时的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石破天惊——内蒙古古代岩画陈列》,因其展品——岩画的特殊性和稀少性以及其独特、新颖的展厅装修,使得该陈列成为当时全国“十大精品陈列”之一,这是国内博物馆在陈展方面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新馆于2008年开放后,岩画陈列秉承了旧馆的装修风格,展馆空间更大,但从目前的眼光看,已显得简单、落伍。为了在合理范围内进行展馆局部改造,从2012年开始,内蒙古包头博物馆多次派遣专人赴国内各地有特色的博物馆进行了考察,经过多次开会研讨,最终于2014年决定对岩画陈列进行改造。

改造的情况大体如下:把原来的矩形展厅进行连贯性分割,按照岩画产地分为若干部分,同时一条展线贯穿各部,使得展览既浑然一体,又分类明确,使观众在一个明确的主题下,分层次、分阶段地观赏展品,这样更容易让观众吸收信息,从而更好地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此外,为了营造岩画出土地的生态环境,内蒙古包头博物馆特意从当地购买了经防火、防腐处理的植被,并把四周墙体及加盖的隔离墙装饰成巨型岩石、山体的样貌,仿制山体上会根据原地实际,贴上一些不可移动的岩画拓片。展厅入口的墙上也有各种岩画的临摹画,让观众走进展厅就仿佛置身于戈壁、草原之中,与人类先祖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在这样的展厅内,观众无论如何都不会再有“逛”景点的态度,带着这样一种震撼从展厅走出,对绝大多数观众而言,会使他们的文化素养得到升华,有关知识和记忆也会在无形之中深入他们的脑海里。

由此可见,博物馆要想吸引广大民众走进博物馆来更好地“品文化”,还应对原有展厅环境进行改造升级,使展厅环境在更加切合展品的前提下,用凝重却不沉重,简约却不简陋,大方之余又显大气的风格进行装饰,让人对历史产生兴趣,产生尊重。

三、以人为本搞好宣教、讲解工作

免费开放后,博物馆普通观众的数量已远远超过专业人士、博物馆爱好者的数量,这就给博物馆宣教、讲解工作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从过去背书本、生硬的宣教活动和讲解工作中脱离出来,以新的姿态面对普通观众,让他们感受到博物馆与其他公益场所的不同。

首先是要提升讲解员的整体素质。近几年,内蒙古包头博物馆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招录了几批讲解员。要求他们不仅要有大专以上学历,有较好的語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要求他们形象好、有才艺。确定讲解人员后,采用专业人员讲课和以老带新等形式,对新讲解员进行了形象、礼仪、讲解技巧以及包头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业务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全面提升了新讲解员的业务水平和讲解技能。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求讲解员们对观众的提问必须做到有问必答,及时回答观众参观中的疑问。在讲解员专业、热情、周到的服务中,观众会逐渐摒弃“逛”景点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观赏习惯,细看展览,细品文化。

其次是丰富宣传教育的内容。丰富宣教活动内容,首先要明确活动受众,是中小学生,还是党政机关干部,还是企业职工。对于中小学生,内蒙古包头博物馆常年举办“小小讲解员”培训班、“麑热考古新发现”、工艺品彩绘等少年儿童感兴趣的活动;针对党政机关干部,馆内每逢建国、建党等重大节日举办与之相应的文史展览,让党员们在这里重受洗礼;针对普通群众,馆内在元宵节、端午节、儿童节等节日期间开展猜灯谜、亲子游等接地气的活动,让观众们在娱乐的同时,对博物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多种活动的举办不仅丰富了我馆的宣传教育内容,成为陈展的有益补充,而且还以走出了馆门,走向了社会,使越来越多的观众更多地了解了博物馆和包头历史。这样一来,许多观众在来馆参观前就对博物馆有了初步的了解,再到馆里参观时就不再只是看看热闹了,“品文化”的观众也会越来越多。(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