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玲
让小孩子到朋友家里过夜的方式,在西方国家被称为Sleep Over(“过夜派对”),有时还会有一个主题,比如女孩子的“睡衣派对”,男孩子的“游戏电影之夜”等等。晚上睡觉的地方,往往不是在卧室,而是睡在客厅的沙发上、地板上、睡袋里、帐篷里……
我家小丸子很小的时候,我们经常周末和同龄孩子的家庭一起亲子游玩。我们发现,每次在一起的时候,孩子们玩得很开心,根本不会去黏着家长。再后来,孩子们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每次分手都不情愿。于是,我们就给孩子收拾了衣服、玩具、牙刷,送到小伙伴家过夜。再后来,这就形成了一个传统,定期和小伙伴、同学互相到对方家里过夜。
在这几轮“过夜”之后,小丸子不再介意独自睡觉了,因为好朋友已经示范过独自睡觉,妈妈“只需要读个故事,在额头上亲一下,关灯,悄悄退出”就可以了;她和好朋友也神奇地在这几轮过夜后,会自己洗澡洗头吹干头发了,之前她们谁也不会;餐桌礼仪和收拾小行装的水平也显著提高。小丸子的好朋友还在我们家掉下了人生第一颗牙……在过夜的过程中,我真正看见了孩子的成长。“过夜”刚好体现了孩子友谊的价值,这些孩子们的朋友,懂得同伴的内心,让我们的孩子不再孤独,让我们的孩子人生路上一直有伙伴,因为他们比我们自己陪孩子的时间更加长、走的路更加远。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也会发现,世界上的规矩不只是一种,她会去遵守别人家的规矩,甚至跟我总结她观察到的,列出几条要我们也跟着学习。这是个流畅的社会化过程,它让孩子知道了:真正要达到和谐,只能尊重每个人,并且所作所为不能影响别人的利益。
我知道,很多家长也很想放一放,让孩子离开家长,离开自己家,去别人家里锻炼锻炼。从自身经验来看,“过夜”的经历对孩子的社交、性格等等方面有很多的益处。同时,别的孩子在我们家过夜的时候,小丸子也从别的孩子那里学到了很多。
但是,这件事真的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下面,就结合我们家的经历,和大家分享一下经验。
◎以孩子的意愿为前提
无论是送孩子去别人家,还是邀请别人来自己家里,家长都要先问问孩子是不是愿意这样做,千万不要自作主张,让孩子和不喜欢、不熟悉的孩子交往。
◎事先让孩子们有个充分的接触和了解,产生友谊基础
幼儿园的小同学是最好的邀请伙伴,因为孩子们已经很熟悉,家住得又不远,关键是有共同语言。
◎展现真实,不要迁就
去别人家过夜,就是要体验到不同的生活方式,无论是作息、饮食、游戏,都尽量保持平时的规矩,不要特意纵容。尤其是当孩子们出现了争执的时候,千万不要过多干预,因为孩子们往往三分钟过后就又玩起来了。而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公正的原则,不要袒护任何一方。很多家长会想,千万不要委屈了别人的孩子。于是,尽量迁就,尽量保护。其实,这反而丧失了“过夜”的意义了。
◎让孩子做“主角”
孩子们才是“过夜”的主角,虽然孩子还小,但是家长尽量给予他们选择的权利和做决定的空间。比如带什么玩具、图书,玩什么游戏,穿什么睡衣等等,让孩子有一种“我是小主人,这是我的小客人”的感觉。
◎发现进步,及时鼓励
当孩子离开父母,往往会展现出非常不同的样貌。胆小的变勇敢了,害羞的变开朗了,沉默的变话痨了,慢腾腾的变飞毛腿了……家长发现了孩子的不同一面的时候,要给予鼓励,千万不要讽刺。你会发现,孩子原先所谓的毛病,其实根本就不存在呢!
◎保持联络,及时沟通
现在的通讯非常发达,双方家长可以随时进行沟通。但也不要过于频繁,建议大多时候拍个照片,发个微信就好了,尽量不要打断孩子的活动,让孩子自己去向爸爸妈妈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