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骞,官真水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200)
患者,男,31岁,因“头痛发热伴呕吐一周”入院。既往无食物、药物过敏史。入院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给予HRZE强化抗结核方案,即异烟肼片600mg顿服、每日1次,利福平片450mg口服、每日1次,乙胺丁醇片750mg口服、每日1次及吡嗪酰胺片500mg口服、每日3次;同时给予布洛芬混悬剂及地塞米松注射液退热、抗炎治疗。治疗8 d后,患者对抗结核方案耐受良好,病情有所好转。为巩固疗效,取腰3~4椎间隙处作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给予异烟肼注射液(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规格为每支 100 mg∶2 mL,国药准字H12020970,批号为 1405091)100mg,为防止脑膜粘连,同时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规格为每支 5 mg,国药准字 H12020515,批号为 14014181311)5 mg。患者对首次鞘内给药耐受好,无任何特殊不适,故4 d后进行第2次鞘内注射,进针位置及药品用法、用量、品规及批次均不变。在给药至12min时,患者突然出现肢体无力,痛觉明显减退。立即停止给药,予以维生素B60.1 g静脉滴注、维生素B1100mg肌肉注射、甲钴胺0.5mg肌肉注射、拮抗异烟肼毒性、营养神经。体格检查示双侧腹股沟以下深浅感觉明显减退,双下肢肌力1级,肌张力降低,双侧腱反射消失,病理征未引出。患者基本呈截瘫状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约25min后,患者双下肢肌力开始恢复,可水平移动,约2级肌力,感觉障碍仍明显。1 h后,患者双下肢肌力基本恢复,仍感双下肢麻木、痛觉减退。查见双侧腹股沟以下深浅感觉较前有所恢复,双下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腱反射对称。考虑为鞘内注射异烟肼所致药品不良反应,后未再鞘内注射药品。
讨论:结核性脑膜炎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联合、足量、长期、分阶段用药[1]。因异烟肼和吡嗪酰胺具有较高的血脑屏障透过率,故两药联用为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首选药物。推荐的抗结核方案有吡嗪酰胺(Z)+利福平(R)+异烟肼(H)+链霉素(S)4个月及Z+R+H+乙胺丁醇(E)4个月两种,成人每日用药量H 600mg,R 450 ~ 600mg,Z 1 500mg,S 750 ~ 1 000mg ,E 750 ~1 000mg[2]。此例患者用药剂量符合诊疗规范。关于鞘内注射的指征,在持续高颅压、CT检查发现有重度脑积水,经保守治疗不能解除而又危及生命时,则需采取引流术与减压术;对于重度脑底部病变或脊髓病变型,除静脉滴注抗结核药物加激素外,给予鞘内注射异烟肼及激素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2]。一项纳入了16篇文献1 108例患者(其中干预组580例、对照组528例)的Meta分析显示,脑脊液置换合并鞘内注射异烟肼及地塞米松疗法具有更高的治愈率、更低的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但也有一些不良反应发生[3]。此例患者采用鞘内注射异烟肼及糖皮质激素以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其用药指征是值得商榷的。但在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之后,临床处理及时、得当,防止了机体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因此,临床应引以为鉴,严格把握鞘内给药指征,同时应掌握鞘内注射的方法及可导致神经毒性的常见的药物种类。文献[4]回顾显示,鞘内注射后可造成一过性截瘫的抗菌药物中,氨基苷类所占比例最大(85%);从鞘内注射的引起不良反应次数上看,第1次注射占50%,第2次占20%,多次占30%,可见不良反应多在早期发生。鞘内注射在操作过程中,要采用正规的方法,以较小的单次药物剂量,注射时抽取自身脑脊液与药物混和均匀,再缓慢回抽脑脊液然后再缓慢注射,每次1~2mL,如此反复操作,持续30min以上,高颅压患者应待脑脊液压力降至180mmH2O(1.765 kPa)以下时再行鞘内注射治疗,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应停止注射[4]。
参考文献:
[1]武俊平,吴 琦.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25(1):49-51.
[2]张世荣,张培元.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6,19(2):69-71.
[3]陈沛冬.脑脊液置换加鞘注异烟肼及地塞米松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的价值—荟萃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12.
[4]赵桂宏,刘 芳.鞘内注射抗菌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国内文献回顾[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9):709-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