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院:栉风沐雨 百年攀登

2015-01-22 10:48武骁飞刘新民
中国医学人文 2015年7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院

文/武骁飞 史 楠 刘新民

北大医院:栉风沐雨 百年攀登

文/武骁飞 史 楠 刘新民

1912年10月,民国政府在北京创建了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1915年2月15日,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附设诊察所在后孙公园正式开诊 这就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国立医院。从此,栉风沐雨,百年攀登。

从社会动荡民生疾苦的中华民国,到如今国富民强和谐安康的新世纪,这家医院见证了华夏大地现代医学横跨一个世纪的沧桑和革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北大医院”)如今已发展为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为国家卫生计生委、世界卫生组织审定的三级甲等医院和爱婴医院,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踏着前人足迹,该院秉承“厚道”之心铿锵前行,在历经一百年的历史沿革中,代代相传,弥足珍贵。

一百年的文化传承 以“厚德尚道、水准原点”为核心价值观

厚,大也,深也,亲也;德,品德,操守,善行,仁爱也;尚,尊崇,爱好,佑助,志向也;道,技艺,规律,万物之本原也。医德求厚,医术重道,这是北大医院百年来浓缩的仁医精神,不仅仅是无形的精神指引,更是变成了医生们实实在在的行动。

水准原点是一座仿古希腊神庙建筑的小石屋,这里曾是计算测量北京地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区海拔高度最原始的基准点。也许是历史巧合,1915年,它与北大医院同时诞生。历经岁月沧桑,它承载了太多的责任与使命,是昭示医院文化精髓和内涵的最佳载体,是新一代北大医院人不懈追求的目标1。1915年,北大医院从“原点”出发。

回忆那段民生疾苦,烽火连天的岁月。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之时,后来的放射学专家和儿科学专家,当时还是学生的梁铎、颜守民等投入到爱国运动中,并参加了“火烧赵家楼”行动。1925年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掀起了工人运动高潮,诊察所在这样动荡的社会环境下依然努力为贫民百姓提供医疗服务。1933年,医院院长吴祥凤、外科主任刘兆霖、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与人民自卫指导委员会联系,合办了一所救治抗日伤员的重伤医院。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教育部令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和国立北洋工学院西迁,院长吴祥凤立即召集在校教授开会,提出“愿去西安的签名”并带头立状……

“厚德”精神是济世为民的高尚情怀,是无所畏惧的大医担当。抗美援朝手术队不惧严寒炮火,奔赴前线救治伤员;抗梅工作队不畏艰难困苦,远赴大西北为当地人民防病治病;全院老中青医护人员齐心协力,为降低危重病儿死亡率彻夜奋战。正是有着这样的积淀,才有了北大医院明仁济世的情怀。传承至今,北大医院人还牢记着前辈们的谆谆教导 “为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奋斗终身”。当凶猛的SARS病毒肆虐着中华大地,无数白衣战士众志成城,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把希望留给人民。当汶川、雅安灾难突如其来,抗震医疗队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奋战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争分夺秒地开展医疗救治工作,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北大医院的精神,心系着国家的存亡、人民的安危。

进入新时代,北大医院人将这种精神凝练为“继承、创新、和谐、竞争”,并作为办院方针。在横跨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厚道”精神不仅内化为该院的一种文化,更成为该院屹立于中国医学界的独特气质!

一百年的仁者追求 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作为职业理念

从不起眼的诊察所,到无数名医的摇篮。岁月变迁,时代发展,北大医院不断积累,循序渐进,一步步走入公众视野,并逐步奠定自己在医疗界的地位。

1916年诊察所的科室逐渐完善,外科手术室、三等病室、内科检查室、产室相继建成。1920年,耳鼻喉科、皮肤花柳科随之筹建。1923年11月成立X光线室。曾在居里夫人亲自指导下工作过的梁铎教授在北大医院首先开展了中国放射治疗工作,也使北大医院放疗科成为放疗专业人才的摇篮。1942年2月,医院的齿科诊疗室开诊。1943年,我国现代儿科学的奠基人诸福棠教授主编的中文《实用儿科学》首次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儿科学教材和参考书,它当时几乎人手一册,奉为经典。烽火连三月,战乱中的北大医院,技术发展于波涛之中,事业进步在风浪之间,可谓:跬步迈进,功在难抹。

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兴。麻醉科于1961年自筹资金建立起国内第一个麻醉学实验室,并开始了麻醉方法学、麻醉药理学等多方面的研究。由谢荣教授首创的静脉普鲁卡因复合全麻、小儿硫贲妥钠基础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这几种方法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年代里,广泛流传,并在之后几十年经久不衰。1960年2月,吴阶平、沈绍基完成我国首例临床肾移植手术,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成就为我国今后的肾脏病学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祖国大地,医院的发展日新月异。1978年,北京医学院泌尿外科研究所成立,吴阶平任所长,这是医院最早成立的两个研究所之一,更是新中国泌尿外科事业的发源地和先行者。1980年,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成立,这是全国第一个临床药理研究所,更是开启我国临床药理事业的先河。1983年,李美玉教授在全国率先开展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效果优异,取得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一致认同。20世纪80年代末,北大医院不仅成为国内率先开展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以及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的医疗机构之一,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普及,这为心脏介入诊疗在全国的展开做出重大贡献。全国第一家小儿眼科的创建,“神经病学研究中心”的成立等等,正是有着前辈们不懈的奋斗和努力,才有了医院今天的继承和创新。从13名医护人员、3位患者、几间平房,到70张床位、44名医务人员、月门诊量1778人次。如今的北大医院学科齐全,综合诊疗水平高,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2个,开放床位1800张,年门诊量28万人次。新门诊楼、第二住院部、妇儿病房楼、科研楼旧景换新颜,完成了从背阴胡同到平安大街的华丽转变,同时也肩负起更加艰巨的责任,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一百年的发展革新 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为科研态度

一百年的大医精诚汇聚为传承与创新的理念,也鞭策着一代代北大医院人用严谨的态度开拓创新,勇攀医学高峰。

百年来,北大医院不断追求医学技术攻坚克难,医学科研精益求精。王叔咸教授在国内首先发起应用馒头餐代替葡萄糖耐量试验,解除了病人因怕引起血糖升高而畏惧饮糖水的顾虑,同时也解决了临床的难题,该方法被学界广泛接受;心内科技师杨虎与工程师李放成功地研制了“心脏脚踏车功量计”,并在邵耕教授亲自主持下开展了优于传统master二阶梯试验的次极量踏车运动试验,该仪器的研制和临床应用获北京市科技成果奖;心脏外科张明礼教授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自体血液回收机,可以回收外科手术中90%以上的出血,这项研究也获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证书,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项举世瞩目的成就,赢得了医院的社会地位,让北大医院一路高歌猛进。

北大医院的科学研究水平多年来一直居于国内临床研究领先地位。皮肤性病科朱学骏教授研究团队在副肿瘤性天疱疮发病机理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学术论文在世界顶级医学学术期刊《柳叶刀》发表,这是我国皮肤科学界迄今为止在国际上发表的影响因子最高的学术论文,这项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的国际先进成果塑造了我国皮肤界的丰碑。2008年秋,当三聚氰胺事件炒得沸沸扬扬时,北大医院在争分夺秒诊治患儿的同时还积极开展相关科研工作,2009年2月4日,一篇基于此次事件的研究论文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科学研究突飞猛进,这支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科研团队亮点频现,成果喜人。从1978年至2013年,医院累计获得国家级、部(市)级、校级奖励360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华医学科技奖等。从1982年至2013年,累计发表论文总数20 054篇,获批国家级、部(市)级、校级课题1539项。2005年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国科技论文发布会上公布,医院SCI收录论文在全国医疗机构连续两年蝉联榜首。从1992年肾脏内科获批医院第一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到2014年,医院共有国家卫生计生委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4个。

一百年的从善如流 以“春风化雨,教书育人”为从教精神

1914年12月,民国教育部批准北京医科专门学校设立附设诊察所,从此,这所年轻的医院就开始见证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1917年3月,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第一届22名学生毕业,这也开启了我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序幕。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国家以解放区卫生工作的经验为基础,同时借鉴苏联的经验,奠定了新中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基础。十年动乱期间也是医学教育灾难性的十年。“四人帮”给学校造成了极大的败乱,教师下放劳动,设备仪器损坏,学校元气大伤,医学教育质量大大下降。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在教学制度上有了新的发展,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设备都有了新的制定,医院的教学质量和各项研究水平迅速得到恢复和提高2。无论是研究生教育的开展还是逐步建立的医师资格认证制度,这一切都说明了我国医学教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人才培养是北大医院未来发展的基石,而教育是确保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的基础。进入21世纪,医院教学工作的目标是成为中国先进医院教育理念的实践者和引领者,要成为中国临床医院教育的国际化窗口。现如今,医院的医学教育实行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三条教育轨道。研究生教育设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8个博士点,24个硕士点,1个临床博士后流动站。教学改革稳步推进,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人才培养、团队式教学等相继展开,国际医学界相互合作交流,与加拿大皇家内科及外科医师学院(The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of Canada, RCPSC)成立“北大医院—RCPSC毕业后医学教育合作中心”,为探索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开了先河。大学附属教学医院是青年医务工作者开始临床生涯,由医学生向临床医务工作者身份转变的起点,因此不仅要培养科学素质,同时也应加强人文教育3。北大医院每年的新生白衣授予仪式就是创新职业伦理教育的实践。北大医院用他的勇气和智慧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全程医学教育,全面探索和实践各阶段医学教育的顶层设计、相互衔接和有机过渡,创造北大医院医学教育品牌,使之成为中国医学教育的“样板间”、政府医学教育管理层的智库、医学教育国际合作的典范。

作为北京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附属临床医学院,近30多年来累计培养本科生2600余人,硕士研究生1400余人,博士研究生近800人,博士后60余人。一批批青年医务工作者崭露头角,在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领域挥洒青春的汗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医院举办了青年科普能力大赛,为青年人搭建“出彩”的平台,也为医院文化建设开辟了新的舞台。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走向大江南北,为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百年的大医风范 以“勇担责任,惠民利民”回馈社会

作为一家百年名院,北大医院以守护人民健康为己任,始终与国家命运系在一起,为祖国的医药卫生发展默默奉献。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提出把医疗卫生的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北大医院响应国家号召,开展了大量下乡工作,到京郊农村为贫下中农防病治病,培养农村卫生人员。“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医院党政领导都被打倒,面对这种情况,广大干部和医务人员,本着对病人负责的精神,顶住压力,排除干扰,坚守岗位,坚持门诊和病房的医护工作。1971年—1981年,医院共派出了10批医疗队赴云南,为边疆人民防病治病、培养基层卫生人员做了大量工作,他们精湛的医术,受到了当地人民的欢迎。

在医疗改革如火如荼深入开展的今天,北大医院人作为这场体改的一份子,脚踏实地,紧跟步伐。作为中央保健基地医院,他们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树立“大保健观”,时刻牢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的嘱托;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的一员,他们对口支援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为草原人民的健康付出来自首都医疗专家的爱的奉献;作为中国科协唯一一家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医疗机构,他们的专家活跃在各大媒体平台,向百姓传播健康知识,老中青医学科普人才梯队建设已初具规模;作为一家承载社会责任的百年老院,他们的“健康快车”医疗队去过山西,到过四川,从塞上西北到雪域高原。2014年,“光明行”走出国门,赴巴哈马开展白内障复明活动。“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对病人满腔热情,宽厚仁爱,专注医学,勇于创新,”这是他们向百年厚德甄予的生命礼赞,更是他们向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

20世纪是医院正规化并取得重大发展的世纪。随着医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的医院都逐步从以照顾、护理病人、穷人和无家可归者为主的机构发展成为以患者疾病诊断、治疗和康复为主的医疗机构4。作为“国家队”医院,北大医院也以不断精细化的管理服务顺应中国医改:新门诊楼启用后,人性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模式让门诊服务成为医院的一张崭新名片;2014年7月,北大医院宣布正式开通微信预约挂号,这也是全北京第一个试水微信预约挂号的公立医院。门诊自助服务项目陆续开展、多家协作医院相继签订、“城南院区”即将开工,“二次创业”的北大医院正以新的姿态向着“做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准原点”的愿景阔步前进。

科技创新 培养人才顺势利行 科学发展

北大医院走过了一百年,跟随着社会变迁、经济发展、环境变幻,也总结很多医院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要以文化为根基,这是医院发展之魂,同时医学技术不断革新、科研水平持续进步、人才培养愈加重视。我们要跟随世界发展的脚步,顺势利行,充分利用高科技、信息化,将其不断创新和发扬,为我所用,同时传承前人留下的宝贵精神和社会财富,以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岁月回眸,世纪沧桑,不变的是百年传承的水准原点,是一脉相承的医者仁心,更是新纪元下北大医院人肩头沉重的历史责任!杏林百年苍松劲,老树春深更著花。在医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在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如火如荼的新形势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始终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作为医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提升患者满意作为医院建设的核心,把培养医学人才作为医院发展的基础,竭诚服务于广大患者和群众,正朝着建设国际一流医院的美好愿景阔步前进!正所谓:风雨历程坚守信仰,波澜壮阔砥砺前行!

1.史楠,刘新民,刘玉村.以历史文物为文化载体 构建医院共同愿景[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2):68-69.

2.李咏,宋茹.现代医学与我国医学教育改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4(1):228-229.

3.史楠,刘玉村,王颖,等.教学医院创新职业伦理教育形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4):475-476.

4.周子君.国外医院发展百年历程[J].医院管理论坛,2008,25(1):62-64.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医院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第二届编委会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一)
萌萌兔医院
认一认
丹东第一医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