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建青
用医学人文的眼光反思现代生物医学模式
文/张建青
本文着重分析了现代生物医学模式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从医学人文的角度给予分析和解决。
医学人文 人文关怀 现代生物医学模式
自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现代实验科学生物医学模式的医学科学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抗生素的诞生并广泛使用,使人类的感染性疾病和创伤后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治愈,使医疗技术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随着生命科学、器官移植、基因医学的发展,医学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另一种现象也随之出现,无论是西方还是我国,社会对医学的指责也越来越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到20世纪末,我国现代实验科学生物医学模式的医疗技术水平也基本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医疗技术水平接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人民群众受惠无穷,平均寿命接近发达国家。但由于存在国民经济收入的差距、医疗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医疗公平性的失衡,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类的疾病谱在发生着根本的改变,即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显著下降,而老年性疾病、癌症和慢性疾病明显上升,成为医治疾病种类及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我们的医疗模式仍然是以治愈率为评价方法的现代实验科学的生物医学模式,导致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尚存在很大差距。虽然能到大医院就医的群体享受到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水平,但却存在着部分就医群体“看病贵,看病难”的现象,成为一个社会焦点问题。另一方面,医疗科学技术的快速提升,大医院规模和诊疗水平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医学终极目标的模糊。医学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迷信科学,以为科学能够解决医学的所有问题。一方面国家对医生按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单纯的专业技术培养;而另一方面医生自己也认为自己在中学期间就是高才生,才会考上分数比其他专业更高的医科大学,从本科到硕士,再至博士,甚至博士后,一直都在从专业到更细化的专业领域中学习,而很少顾及其他学科,很少接受医学人文教育,因而也认为自己就是科学家式的医生,将病人当做研究的对象来看待,医生把主要的精力倾注在学历和职称的提升、专业技术的发展和学术成就,无暇关注医学人文的内涵、博物学传统和病人是社会的、不同文化的个体心理的“人”。再一方面,广大就医群体也认为医学生物科学是神奇的,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所有的病必然都能治好,对医学科学的期望值过高,如果达不到所预期的结果则会产生不满意。以上这些因素也是除了“看病贵、看病难”之外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最重要因素。
自18世纪之后兴起的西方以实验科学为基础的现代生物医学模式,由于自然科学迅速发展促进了医学科学的进步。在19世纪中叶外科领域解决了“麻醉、消毒、输血”三大难关,使外科领域的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而20世纪中叶抗生素的普遍应用,使感染性和外科创伤感染性疾病治愈率显著提高,才真正使世人感到实验科学下的以治愈率为评价模式的现代生物医学的神奇,因此,西医成为了19世纪以来世界上公认的最先进的医学。
现在人类的感染性疾病和细菌性传染性疾病已明显下降,而老年病、慢性非感染性疾病、各种恶性肿瘤等疾病上升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而这些疾病大多数用手术和抗生素这两样现代生物医学模式最神奇的方法是无能为力的,很多病是不能被治愈的。例如糖尿病,目前用手术和抗生素不但是无效的,用其他的科学方法也无法治愈,但适度控制病情后,既不影响寿命,也能保持健康。20世纪以来,对恶性肿瘤实施的扩大外科手术的方法和所谓标准化疗的方法,不但没有使病人寿命延长,相反寿命缩短,而且还使其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对家庭和社会增加了经济负担,对个人增加了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过分相信科学的魔力,对人体实施过度诊疗是对人性的摧残,造成了与医学本源相背的结果。虽然,目前以实验科学为基础的现代生物医学模式仍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医学,但是医疗卫生界和社会公众对医学模式的认识没有与时俱进地转变到“社会 心理 生物”医学模式上,而仍然停留在已经过时了的现代生物医学模式之中。这就是所谓“医改失败”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无论科学多么发达,人仍然会生老病死,任何人患病之后仍然有感情的、灵性的需要,这种个体的、不同的、感情的、灵性的需要,医疗科学技术是不可能解决和满足的,而人的死亡问题更是科学所不能解决的。这是因为医学不是纯科学,医学是医学科学和医学人文的组合体,而人是有灵性、有情感、有文化的生命,所以,不能单纯用生物科学的方法替代医学人文的内涵,科学无法解决医学的所有问题,单纯只有科学技术的医生无法成为合格的医生。
应该相信,无论科技如何发达,人类的生活方式如何改变,人总跳不出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所以,医学的本源是人文关怀,是挽救生命、减轻或消除痛苦、促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某些病不一定硬要治愈或阻止人力不可为的死亡,如糖尿病、高血压和某些心脏病等疾病,控制适当即能够达到上述现代医学本源的目标,对某些癌症病人的治疗也可根据病人自己的个体情况,允许其带瘤生存,以期提高其生命质量和延长寿命。即便是面对不可挽回的死亡,医学的目的仍是以人文关怀为主,与其让不能治愈的患者受尽治疗折磨后痛苦地死去,不如握着病人的手,给病人创造一个没有痛苦、没有恐惧、没有黑暗的氛围,让其安详而平静地去世。
古代的阿拉伯医学、西方的古希腊医学、中医学、藏医学、蒙医学、维医学等,在摆脱宗教神灵主义医学模式之后,进入到自然哲学经验主义医学模式并延续至今,尤其是中医学、藏医学、维医学、蒙医学,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虽然与现代生物医学模式相比在实验科学和技术上处于落后局面,但也是医学科学非实验科学的一部分,仍有很强的优势和特色,特别是在对病人的整体治疗、慢性病和老年性疾病的治疗上有很好的疗效。在治疗身体疾病的同时也能关注到病人心理治疗方面,极具优势和特色,有很深的根植于各民族群众的基础,这是现代生物医学所难以替代的。世界是多元化的、政治是多元化的、民族是多元化的、医学模式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各民族医药学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将继续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
医学是人文的,不单纯是生物科学的,还是医学科学和医学人文相融合的学科。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是医学和谐发展的两面旗帜,科学赋予医学生机与进步,人文铸就医学活力与灵魂。虽然“社会心理 生物”医学模式已提出40多年,但由于政策的支持和社会的理解不够,目前尚没有哪一家医院真正按照这种模式去做,这就造成了科学技术发展很快,而医学观念却很落后,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医学人文包涵着哲学、人类学、伦理学、心理学、文学、艺术、宗教学、环境学等人文社会多种学科,医学的发展过程也是历经众多学科先进文化的综合演变过程,也是对人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物质性与精神性、感性与理性多方面的认识过程。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生命价值追求,也就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从而也有着不同的医学模式的演变。因此,合格的医生必然是博学多才的。古代医学家必须是全才,近代医学家要求专才,现代医学家必然多才,这就提示着医务界,不但医学模式的理念要转变,医务界的整体素质和医生的培养方式也要提高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医学的要求,才能培养出真正合格的医生。
21世纪的医学,是具有光荣职业使命的医学,是人文关怀的医学,是尊重和回归人性本源的医学,是科学与人文结合的医学,是医疗理念顺乎自然的医学,是一个关乎人的心身健康、生命与生活质量的医学。作为现代医学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形成符合时代潮流的医学人文思想和人文医学模式,这是历史赋予当代医学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 青海省红十字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