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大型传媒集团入华战略意图、特征和效应的分析

2015-01-22 09:16肖海林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时代华纳华纳影视

闻 学 肖海林

(1.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 北京 100081;2.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北京 100081)

习近平在2014年4月15日召开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我国要 “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①习近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4/15/c_1110253910.htm.对照这一“国家安全体系”的构成,境外资本进入中国传媒市场会至少牵涉其中五个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和信息安全。因此,在全球传媒业更加开放和世界传媒格局剧变的今天,基于国家安全视角考察境外资本进入中国传媒市场状况并由此评估其对中国国家安全的潜在风险,对于构建既有利于境外资本有序进入和经营又确保我国国家安全且不失开明的政策环境,就具有特别的意义。

在各种类型的境外资本中,对中国国家安全能带来实质性和巨大影响的,当属境外大型传媒集团。在很大程度上,把握了境外大型传媒集团进入中国的战略意图、战略特征和战略效应,就基本可以把握中国传媒市场境外资本行为的规律、特征和走向及其对中国传媒市场和国家安全的潜在影响,便能为中国政府评价和优化规制环境、合理施策,提供关键信息。

尽管学界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境外大型传媒集团进入中国传媒市场这一跨越经济学、管理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问题的研究明显不足。由于传媒行业具有 “文化和意识形态”属性和独特的产业经济特征,境外大型传媒集团进入中国传媒市场不仅带来独特的产业后果,而且带来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外溢效应,理应特别关注。

笔者以世界最大传媒集团之一——时代华纳为案例,利用产业经济学和战略管理的理论,对境外大型传媒集团进入中国的战略意图、战略特征和战略效应进行揭示和刻画。

一、境外大型传媒集团进入中国战略意图:持续谋求中国市场领导地位

战略意图决定战略行为,大型企业更有能力将其战略意图转化为战略行为。对于境外大型传媒集团,通过分析其进入中国的战略意图,就能预测其较长时期内在中国的战略选择,进而预测其对中国传媒市场和中国国家安全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和潜在风险。

战略意图决定于企业的使命愿景、业务结构、外部环境、内部资源能力条件。时代华纳、新闻集团、谷歌等境外大型传媒集团有着相似的使命愿景,都是横跨多个传媒子行业经营的企业,在所进入业务领域大多处于全球前列,资源能力都很强大,面对共同的全球传媒发展环境和相同的中国市场环境,它们一般具有相似的战略意图。

以时代华纳为例。时代华纳的使命和愿景是传媒和娱乐的全球领导者②TimeWarner.Company:A Leader In Innovation For More Than 100 Years,http://www.timewarner.com/compan.,时代华纳的业务结构是以影视娱乐为核心辐射多种业务的多元化业务结构,包括互动服务、互联网接入、有线系统、电影娱乐、电视网络、音乐、出版等③张金海,梅明丽.世界十大传媒集团产业发展报告 [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43.,涵盖了传统媒体的主要细分市场和爆炸式增长的新媒体市场。因此,时代华纳是要在世界主要传媒细分市场都成为全球领导者,意味着时代华纳必然进入中国众多主要传媒细分市场,并且不会是 “小打小闹”,而是要在所进入的各个细分市场都达到领先竞争地位,对行业发展发挥引领作用。

从外部环境看,首先,传媒市场具有一个不同于一般工业行业的独特的产业经济特征—— “L”型规模经济曲线,即复制一个产品的边际成本极低甚至接近于零,企业平均成本随产出增加而持续下降,在市场所能提供的潜在市场规模内不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现象,这就决定了传媒企业在所进入的传媒细分市场必定谋求无限扩大销售规模,以挤压竞争对手、获取最大盈利机会。时代华纳进入中国后凭借其强大资源与能力优势,显然能比竞争对手更大程度地挖掘 “L”型规模经济效应,直至形成市场垄断。其次,美国的传统媒体市场已经成熟,富集世界一流传媒企业,竞争高度激烈,市场机会有限,但是中国目前仍是世界潜在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传媒市场,而中国本土尚缺乏可与境外大型传媒集团抗衡的传媒企业,再加上体制机制对中国众多传媒企业的制约,客观上为时代华纳提供了长期发展的机会。最后,时代华纳拥有强大的资金、品牌、人才、渠道等资源优势,同时经历百余年的成长,在产品研发营销、企业并购、商业模式构建等方面形成丰富经验、知识甚至核心能力。此外,时代华纳已经在中国建立较好的业务基础,声誉卓著,这些优势都预示只要政策允许,时代华纳进入中国各个传媒细分市场后都能迅速建立竞争优势,中国就必然是时代华纳的战略性市场,只有中国传媒政策才是时代华纳进入中国市场的唯一风向标。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时代华纳在今后的长时期内,必然要继续尽一切可能进入中国市场,必然谋求并能够在所进入的中国传媒各细分市场均建立领先地位甚至垄断性地位、最大程度地获取中国市场机会,必然伺机采取进攻型竞争战略和扩张型发展战略。

二、境外大型传媒集团进占中国市场战略特征:全面进入与卓越性价比

要预测和评估境外资本对中国传媒市场的影响,为中国政府优化传媒规制环境和中国传媒企业进行战略决策提供关键信息,从根本上化解潜在的国家安全风险,就必须揭示和刻画境外大型传媒集团进入中国传媒市场的战略特征,因为战略的特征不同,战略的效应就不同。按照战略管理的理论,这里以时代华纳为例重点考察境外大型传媒集团拓展中国市场的公司战略和业务战略,因为它们均是公司战略组合中最重要的战略,前者决定公司的发展方向、资源配置方向与重点,后者决定公司能否在所进入的业务领域建立持续竞争优势。

(一)公司战略:打造全面覆盖中国传媒市场的价值网

时代华纳实施怎样特征的公司战略,我们从横向业务组合和纵向产业链环节两个维度来揭示和刻画。

进入电影市场。电影行业包括制作、发行和放映三个环节,时代华纳因中国政策限制未能进入发行环节,已进入其他两个环节。在制作环节,不仅向中国市场提供自己制作的影片,还与中影集团、横店集团合资设立中影华纳横店影视有限公司直接在中国本土制作电影;在放映环节,时代华纳先后与上海永乐影城、上影集团、万达集团等合资设立影院,并曾公开表示要在短短3~5年内在中国建立30余家多厅影院(后来正是因为时代华纳扩张太快且公开表达其进一步扩张意图,使得中国政府改变相关政策,时代华纳才放弃相关扩张计划)。

进入电视市场。在上游环节,时代华纳旗下CNN与央视合作提供国际新闻、HBO与央视风云传播公司合作为数字付费频道的 《第一剧场》栏目提供节目、成立中影华纳横店影视有限公司,直接在中国本土制作电视剧;在下游环节,时代华纳收购华娱卫视取得广东省有线电视网的落地权。

进入出版市场。时代华纳已进入杂志市场和音像市场。时代华纳早期通过英语学习的名义,用 《时代文摘》作为排头兵进入中国。之后,以版权合作形式在中国发行 《商业周刊》和 《财富》中文版。2005年,华纳家庭录音公司与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合作组建中录华纳家庭娱乐有限公司,华纳占有49%股份,中录总社占有51%股份。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在中国发售华纳出品的DVD/VCD并进行市场运作。中录总社是文化部直属国家级出版发行事业单位,它与时代华纳的合作成为境外资本进入中国音像市场的重要标志性事件。

进入网络市场。时代华纳既参与网站、网络平台建设,又利用网络平台提供新闻、财经等中文资讯服务,如AOL与中华网合作组建中国互联网公司、AOL与联想集团合资成立联想翱龙科技有限公司为联想旗下的FM365网站提供技术支持、AOL在北京成立子公司推出AOL简体中文网、与TOM在线有限公司合作通过互联网及无线平台向中国消费者直接提供其内容服务等。

进入衍生品市场。2006年,华纳兄弟在中国的第一家品牌经营店在上海开业,该商店的经营由华纳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和记港陆有限公司负责,该公司是香港和记黄埔集团的子公司之一。和记港陆公司执行经理Michelle Chan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公司将陆续在上海的各大商场和购物中心建立华纳兄弟品牌经营店,随后将推广到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

截至目前,时代华纳已在中国打造四个产业价值链,即电影产业价值链、电视产业价值链、网络产业价值链和衍生品产业价值链,在这些产业链中时代华纳已进入中国政策允许的所有主要环节,这些产业链之间彼此高度关联,使时代华纳既能获取纵向协同效应又能获取横向范围经济效应。

由上述可知,时代华纳对中国市场实施的是全面进入战略,即在横向,各项子业务都积极地进入到中国,同时在纵向,每项子业务在中国都实行纵向一体化经营,构建几乎覆盖传媒各主要细分行业和主要价值链环节的中国区域价值网,限制其进入某些环节的唯一因素是中国传媒政策。

(二)业务竞争战略:伺机进攻与卓越性价比

传媒行业具有经济和文化双重属性,事关国家文化、意识形态等国家安全问题,中国政府对传媒行业历来设置了较为严格的政策壁垒,对境外资本的政策壁垒较境内资本更为严格。境外大型传媒集团具有强大的资源和能力优势,通过考察特定业务领域境外大型传媒集团对中国政策调整的反应,可以获取其业务战略特征的重要信息和境外传媒集团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受制于中国政策壁垒的程度。同时,按照迈克尔·波特、W·钱·金等学者的研究,企业要做强做大特定的业务就需要采取特定类型的业务竞争战略。目前,学界已经提出了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①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 [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33-49.、最优成本供应商战略②杨锡怀,冷克平,王江.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95-196.、蓝海战略③W·钱·金,勒妮·莫博涅.蓝海战略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26.等战略类型。但我们发现,以时代华纳为代表的境外大型传媒集团在传媒行业采取的竞争战略与这些竞争战略均不同,是一种新的竞争战略类型,我们称之为“差异化+低价格”竞争战略或卓越性价比竞争战略。下面以时代华纳的电影业务为例来揭示和刻画。

1.伺机进攻。2001年中国加入WTO,国际传媒巨头们都蠢蠢欲动,在周围守候许久的时代华纳抓住这一巨大机遇,频频在中国进行商业试探并成功开展许多项目。2002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开始实施影院市场的院线制改革。华纳兄弟抓住这一时机,立即与上影永乐影城进行合作,高调建立上海永乐国际影城,拉开华纳影院进军中国院线市场的序幕。2005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第21号文件,规定中外合资电影院合营中方在注册资本中的投资比例仍不得低于51%,但在北京、广州、武汉、南京等试点城市,外资在注册资本中的比例可达75%。21号文件对华纳是一针强力兴奋剂,华纳立即加快在中国本土的影院建设步伐,不久便在南京建起了中国内地首家外资控股影院 (华纳兄弟占股51%),并公开表示将在未来几年内在全国建立30余家多厅影院,甚至还计划将自己的全球影院建筑设计中心从英国伦敦搬到中国上海。时代华纳不仅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而且还积极创造机会,以各种方式与中国市场建立联系。例如,中国不允许外资进入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以及电影制片厂,但允许外资参与建设和经营电影院,允许中外合资公司制作影视节目,时代华纳正是利用这一线生机成功抢滩中国电影市场。

时代华纳先于其他国际传媒集团进入中国电影院线系统,从而在中国电影市场抢得先机。虽然中国政策的变化导致其后来无奈退出中国影院市场,但是时代华纳的中国扩张之路不会停止,一旦政策有所松动,就会再次进军中国。

2.卓越性价比 (或叫 “差异化 +低价格”战略)。影视行业具有类似于 “L型曲线”的规模经济特征,因为多生产 (复制)一个产品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生产规模的无限扩张不会带来成本的快速上升,市场垄断就成为企业的战略需求和战略目标,整个行业容易走向垄断或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影视行业的范围经济特征也十分显著,即由一家影视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比多家影视企业生产相同类型产品的成本要低,这是由于影视产品的成本构成主要是研发 (制作)成本和发行成本,而生产 (复制)成本极小。一个影视企业一旦拥有了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制作能力,通过不断增加新产品类型,就可以在更多种产品上共享这些能力,使成本降低。因此,影视企业都要开展产品多元化经营。此外,电影、电视、音像之间在技术、渠道、设备、品牌、能力等方面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因此,同时开展这些业务的影视企业可以获得来自业务领域之间的范围经济效应。

影视行业的学习经济特征也很明显,影视创新和创意所需的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十分重要,能使影视企业更有效率地将影视产品研发和制作出来,因此,影视行业的先入者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学习经济效应。

影视行业提供的是差异化产品,每一个新产品都应该不同于市场上曾经出现的产品,因为消费者一般不会重复欣赏相同的影视产品。因此,与人们熟知的差异化竞争战略的特征不同,在影视行业,至少在一定范围,差异化程度越高,销售反而越大,而不会像一般工业产品那样缩小。同时,在影视行业,大多数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又比较敏感,应实行低价策略。

由影视行业的上述经济特征可知,采取 “差异化+低价格”的竞争战略,即卓越性价比竞争战略,应是影视行业的基本竞争战略,研发能力、品牌、成本都是关键成功因素。这种竞争战略与学界已经提出的差异化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最优成本供应商战略和蓝海战略的逻辑和实现路径均有本质差异,能被时代华纳等境外大型多元化经营的传媒集团做到极致。

时代华纳最先开拓中国院线市场时,就以其片源优势和低廉价格迅速打开市场。在影片放映环节,其可以优先选用自己的制片公司制作的影片,保证差异化和高价值的同时,采取低廉的电影票价,迅速赢得院线市场。例如2004年,时代华纳获准在重庆设立影院。在华纳看来,重庆以往的电影和放映设施均较差,票价却太高,使得一大批潜在消费者不愿走进电影院,于是华纳根据重庆的人均收入确定一个较低的票价。而时代华纳作为全球最大的传媒集团有着资金上的优势和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其制作和发行的影视作品都具有很强竞争力,这样,在为顾客提供高价值服务的同时,以低价格销售,形成了卓越的性价比,由此迅速赢得市场。时代华纳在各地均采用此战略,市场都反响热烈,堪称 “利器”。

三、境外大型传媒集团进入对中国的战略效应:与中国形成双向锁定

境外大型媒体集团的进入到底给中国传媒市场、进而会给中国国家安全带来怎样的影响,是评估中国已有政策绩效和判断是否需要及如何优化政策环境的关键。下面以时代华纳的核心业务——电影和电视为例来揭示和刻画。

(一)时代华纳进入对中国影视业的市场效应

1.电影领域:引发市场深刻变革

首先是院线市场。2003年7月12日,华纳兄弟国际影院公司与上海永乐影城合资设立 “永华影城”,总投资2 850万元人民币。之后,时代华纳先后与万达集团、上影集团、广州金逸影视投资公司合资在中国建设8家多厅影院,一条 “华纳院线”呼之欲出。

中国的电影院一旦与时代华纳合作,票房就节节攀升,如上海永华、万达,南京上影华纳等影城或影院。时代华纳在中国院线市场的成功体现了上述提到的战略:第一,采用伺机进攻的竞争战略,在中国政策降低了外资进入中国电影院线的门槛之际,抓住时机,率先进入中国院线市场,占得先机。在中国院线市场影院不足、资金受限、管理混乱的背景下,时代华纳伺机快速进入中国院线市场可以迅速掌控整个市场、形成垄断性力量。第二,时代华纳的参股并不能使永乐在片源上立刻得到改观,但会在人才、资金、管理等方面为永乐打响品牌提供帮助。华纳的加入,改善了永华影城硬件设施,提高了服务水平,使观众不出国门即可享受西方发达国家影院的同等待遇。时代华纳率先采用这种经营模式,改变了中国传统影院的设施和服务,同时也会促使其他影院进行自我提升,把中国影院之间的竞争提高到一个新层次,即从原来单纯的价格竞争上升到注重服务水平的竞争,使得中国影院的竞争格局有了颠覆性的突破。第三,在价格上,卓越性价比战略为其赢得竞争优势,使票房飚升。

其次是电影制作市场。2004年10月,华纳与中影、横店合资成立中国首家中外合资电影娱乐公司——中影华纳横店影视有限公司。新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投资、制作、发行和推广华语电影及电视,汇聚全球优秀的导演、演员、制作人。公司成立以来,一直佳作不断,效益显著。开门之作 《疯狂的石头》仅以300万元的低成本博得2 350万元的高票房。《爱情呼叫转移》同样以小成本制作取得高收益,虽然票房收益并不高,仅约1 700万元,但广告收入却达到近7 000万元。《保持通话》也异常火爆,创下最终票房4 400万元的佳绩。《保持通话》的制作成本不及好莱坞同类型大片的一个零头,甚至比国内普通喜剧贺岁片还要低,但它所创造的视觉、场面、阵容、戏剧等均达到一流水准,甚至可比拟境外大片。2009年,《疯狂的赛车》以1 000万元的投资,突破亿元票房大关,宁浩成为首位跨入亿元俱乐部的青年导演。中影华纳横店影视有限公司已成为行业的风向标,引领并推动中国电影制片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2.电视领域:成为市场新标杆

收购华娱卫视是时代华纳在中国电视市场的大手笔。2001年2月,时代华纳斥资1亿元入主华娱卫视,占八成股权。2003年7月,时代华纳将其麾下64.1%的股份出售给TOM集团。目前,华娱卫视同时隶属于TOM集团和时代华纳 (TOM集团占60%、时代华纳占40%)。

作为境外媒体,华娱卫视面临央视、省级卫视、广东地面频道及凤凰、星空等境内外频道的竞争,在“夹缝”中求生存。经过几年发展,华娱卫视取得不俗的收视表现。2006年央视—索福瑞收视率调查公司的数据显示,在各境外媒体中,就频道影响力而言,华娱、凤凰、星空名列三甲,知名度不分上下;就收视表现而言,以这三个频道在广东主要城市的收视表现为例:在全天不同时段,华娱、凤凰、星空的收视表现不相上下;而在晚间黄金时段,华娱卫视的收视明显高于凤凰、星空。这也说明经过精心策划的黄金档节目为华娱卫视带来越来越大的收视份额。同时,境外电视逐渐成为观众收看娱乐节目时的首选。在时代华纳和TOM集团的合作经营下,华娱卫视虽落地广东才4年多,但其收视率已经赶超内地众多电视频道,其 “娱乐频道”的品牌更是深入人心。

(二)时代华纳进入对中国传媒业的产业效应

1.带动中国电影业经营理念和模式的变革

时代华纳的进入带来国际一流的传媒市场运作经验,为中国传媒企业提供学习其先进管理模式和市场运作方式的机会和条件,成为中国传媒企业学习的现实教材。华娱卫视在广东落地播出,使广东广电行业与境外电视的交往扩大,专业交流、合作项目增多,境内电视频道直接感受到华娱电视先进的采制方法和运营模式。

中国影视产业由于长期封闭,与国外市场基本隔离,感受不到来自国际竞争的压力,造成我国影视生产观念陈旧、手段落后、管理机制不健全,制作、发行、放映互相脱节的问题。而时代华纳的进入大大促进了我国影视市场这方面的改观。同时,国内电影业成功借鉴时代华纳影院的经营经验。时代华纳影院具有商场设点、连锁经营、多厅化的共同特征。影院选址在繁华地段的大型商场内,充分利用市场密集的人流;在装潢和管理上,采用统一风格,针对特定人群形成自己的独特吸引力;在放映厅的设置上,采用多厅放映的办法。而境内影院大部分建造时间较长,采用的是独立建筑、单厅放映,放映设备、内部装潢、管理和服务等都远逊于外资影院。目前,境内影院广泛借鉴外资影院经营模式,改造电影院。

2.推动中国影视企业提升竞争力

时代华纳等外资传媒的进入打破了中国影视业垄断经营所造成的资源配置单一、近亲繁殖、活力不强的局面,促进形成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使中国传媒企业在竞争中得到锻炼,从而增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如华娱卫视进入中国华南地区,由于节目制作水平高、娱乐性强等原因,很快获得并曾长期处于广东收视市场的领先地位。在高度的竞争和生存压力下,广东省内的国内传媒开始挖掘自身优势,壮大自身实力,采取本土化、差异化、资源整合、区域联动等竞争策略,守住了舆论宣传阵地,将外资传媒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在广州,1999年境外电视频道总体市场份额达72.5%,2004年10月境内频道以51.5%的市场份额首次在月度超过境外频道,2006年境内电视频道总体市场份额上升至65.1%。①申启武.粤港广播电视传媒竞争与合作的历史考察与现状分析 [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6):107-109.

(三)时代华纳进入给中国传媒市场和国家安全带来的风险

与非传媒领域的大型跨国集团不同,境外大型传媒集团因其经营活动的传媒属性、产品的文化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除了出现一般的经济安全 (产业安全)风险外,还会产生政治、社会、文化、信息等安全风险。同时,影视行业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学习经济和产品差异等产业经济特征和影视行业竞争战略的特征能被境外大型多元化传媒集团充分利用和分享,使卓越性价比竞争战略做到极致,从而更容易给中国带来经济层面的产业安全风险,而对于传媒行业,产业安全风险是产生政治、社会、文化和信息安全风险的基础,从而给中国国家安全带来潜在风险。以时代华纳为例,在总体战略上,时代华纳在中国市场采取构建完整价值网的全面进入战略、同时追求全球整合和地区响应的跨国战略和深度挖掘中国市场机会的全面本土化战略,这些战略的组合使用,有利于时代华纳充分挖掘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时代华纳在多个细分市场都是境外先入者,这有利于其更多积累在中国市场经营的知识和经验,挖掘学习经济效应。多种经济效应的挖掘有利于时代华纳的成本做到行业领先水平。时代华纳是国际顶级品牌,研发能力强大,加之实行全面本土化战略,完全可以向中国市场提供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特点的独特性更强的差异化产品,因此,时代华纳在所进入的各个细分市场都有可能将卓越性价比竞争战略做到极致水平,对竞争对手,尤其是中国影视企业,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在业务竞争战略上,时代华纳采取的是积极发展和伺机进攻战略,旗下CNN成为首个在中国被许可播送的国际电视频道、华娱卫视成为第一家直接在中国播放节目的外资传媒公司,与中资企业合资成立中国首家中外影业公司——中影华纳横店影视有限公司,在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可允许外资在某些试点城市控股影院项目的21号文件后的第一时间,时代华纳即启动了快速扩张步伐,布好短短三年在全国30多个城市中建设40~50家电影院的计划。此外,时代华纳从事多元化经营,旗下有众多子公司,能够有效形成内部资本市场,有利于时代华纳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获得财务经济效应。

以上分析表明,一方面,时代华纳的进入对中国传媒市场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对时代华纳这样的境外大型传媒集团,真正构成其中国市场发展障碍的只有中国的传媒政策,只要政策允许,它们就能做到所进入市场的领先水平、垄断允许进入的市场空间,不给中国企业发展机会。由此带来的进一步的后果是,一旦境外大型传媒集团垄断并深度进占中国传媒市场,因其面向数量庞大的受众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产品,再加上其世界级品牌地位及遍布全球的传播渠道,就会与中国政府形成彼此高度依赖、谁也离不开谁的双向锁定关系,进而给中国政府的行业规制和市场监管带来极大挑战。

以时代华纳为案例的实证研究表明,境外大型传媒集团的发展定位、现行战略、资质条件及其对中国市场的看法决定了其十分向往中国市场并持续谋求市场领导地位;其在中国推行的战略凸显进取性特征,总体战略表现为 “打造全面覆盖传媒市场的中国区域价值网”,业务战略表现为 “伺机进攻+卓越性价比”;其进入给中国市场带来了重大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带来了国家安全风险。同时表明,境外大型传媒集团已经充分利用中国传媒政策提供的经营空间,中国传媒政策是境外大型传媒集团进占中国传媒市场的唯一真实障碍;在目前市场条件下,只要政策障碍消除或者给予内外资同样政策环境,中国各传媒细分市场就会很快被时代华纳这样的世界几家境外大型传媒集团所控制,进而与中国政府形成双向锁定的关系。

猜你喜欢
时代华纳华纳影视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博格华纳向集成化转型
华纳影业公布多部新片档期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华纳兄弟把其官网列成盗版网站
影视
时代华纳或剥离HBO
博格华纳最新产品亮相北京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