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彦斌|文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开创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随着矿产资源约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有利于国家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我国矿业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时,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2013年10月3日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在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下,“一带一路”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战略选择。
全球经济缓慢复苏,风险波动仍然存在。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全球经济快速下坠、动荡,2010年后开始见底企稳,步入缓慢复苏、调整转型阶段。2013年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市场信心逐步回升,宽松货币政策效果日益显现,财政风险基本可控,自主复苏的动力明显增强;新兴市场经济体维持中高速增长的趋势暂未改变。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尚未完全摆脱公共债务压力和失业率高企等困扰,发展中国家要素价格上涨、落后产能过剩等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进一步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难度。
投资增长乏力,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需求严重不足。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后推行经济“去杠杆化”和“再工业化”,高端生产能力增强,消费和进口需求减少,经济回暖对增加全球需求空间的贡献有限。因此,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各种限制措施增多,贸易摩擦形势趋于复杂。
经济格局变化显著,经贸规则重构加快。金融危机后,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和地位显著提升,在本轮经济复苏中的贡献更为突出,占全球经济、贸易总量不断上升。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为应对金融危机所引发经济社会危机,纷纷提出战略转型,巩固实体经济根基,尽快推进“再工业化”,不断削弱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竞争优势。经济结构调整必然引致经济秩序重构,当前全球经济秩序调整的重点已由对原有规则的修复转向对新规则的重建,尤其体现在贸易和投资规则的转变上。
区域一体化发展迅速,大国博弈加剧。全球化的短期困境引发各国对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区域一体化的强烈渴求,尤其是2012年后区域性贸易投资协定不断涌现。当前全球宏观政策协调的难度和复杂性明显增加,世界大国之间的博弈日益加剧,比如,石油战略博弈加剧,贸易投资规则争斗,地缘政治斗争,货币战争不断升级。
“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矿业企业“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走出去”战略实现生产要素的全球化优化配置,是我国矿业企业形成国际竞争力,争取在全球产业链取得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在“走出去”发展过程中,我国矿业企业已经基本探索出以项目换资源、参股境外矿业企业、风险探矿、兼并重组、租赁经营等主要开发方式。尤其是实施以“工程换资源”战略,实现互利共赢。近年来,非洲已经基本摆脱了过去政治动荡、经济停滞的局面,强劲的发展势头吸引世界投资者关注。预计今后十年,非洲经济将继续领跑全球。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限于资金、技术的短缺尚未得到开发利用,中国的矿业企业要抓住这一机遇,联合对外工程承包骨干单位,积极探索工程承包与投资相结合的模式,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强化工程换资源的战略思路,各取所需、合作共赢。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我国与有关国家建立健全双边、多边机制,开展区域合作平台建设,将为矿业开发增添更多的渠道和平台。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差异性蕴涵众多合作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鲜明的层次性,既有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有中发达国家,更多的是相对落后的中等发展中国家和广大的非洲欠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在经济水平上的多层次性,在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性,给中国矿业企业结合自身实际特点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选择余地。
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后,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潜力巨大。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海洋矿产资源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国家资源保障的重要来源,海洋矿产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比如,7月9日,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专家现场验收,实验室的建设目的就是紧紧围绕海洋权益、资源开发、持续发展等国家重大需求,在项目承担、论文发表、专利授权、培养人才、开放交流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果,努力建设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海底矿产资源创新研究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尤其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和国防建设的未来发展,我国海军必将从近海走向深蓝,为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创造更加积极有利的条件。
“一带一路”为我国矿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为矿业企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也带来不少挑战。
国际政治环境变化日趋复杂。随着国际矿产资源开发日益活跃,各国政府都加强对本国优势资源的控制,设置税收、进出口障碍,贸易保护主义和资源民族主义抬头。有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地缘政治问题,存在不稳定因素,对我国矿业企业投资利益存在威胁。由于历史原因及现实存在并日趋恶化的中国南海问题、美国等区域外大国的干涉因素,使我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互信度还不高。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安全风险、经营风险是矿业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这都需要客观分析、理性应对、审慎处置。
国际矿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面对激烈的竞争,我国的矿业企业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熟练运用经济贸易规则。当前我国矿业企业还只是国际矿业开发规则的跟随者,还主要遵循美欧日等全球矿业开发先行者制定的矿产品价格、矿权交易、矿业经营管理模式等运行规则,这就需要我国矿业企业有一个理解和适应的过程。根据笔者的感受,中国矿业企业尤其要树立契约理念。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契约精神是市场经济的灵魂。要深刻领会自由、平等、信守、救济的契约精神,努力培育契约意识,实现从“身份”向“契约”的转化,在竞争中不断壮大自身能力。尤其是要加强复合型矿业人才的培养,要既懂得多国等语言,又熟悉矿业开发以及相关的金融投融资、财会、法律事务等。
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可能会动摇“一带一路”的合作基础。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往往决定了该国参与合作的程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实力差距较大,而这种经济实力的差距有可能动摇多变合作的基础。尤其是经济和软硬件设施相对落后的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会消弱中国企业参与投资合作的信心。
当前,我国的矿业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全球经济放缓、生产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大、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的矿业企业要顺应时代潮流,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新机遇,从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等方面入手探索具体的发展思路,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与有关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科学掌握应对贸易纠纷或摩擦的基本规律和技巧,逐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矿业品牌企业。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