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达洋
?眼摘 要?演结合钱荒的产生与发展,对本轮取消贷款下限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原因及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尽管本轮改革并不会对当前金融市场产生重要的实质性影响,但是其标志着我国未来银行体制在开发民间资本方面的重视,也意味着民间资本与私营金融机构将在未来我国的金融机制改革中得到更大的发展机会。
?眼关键词?演利率市场化;钱荒;民间资本;银行体系;金融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5)02-0094-04
2013年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宣布自2013年7月20日起,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全面放开,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约束,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对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这也被认为是我国利率市场化迈出的重要一步。然而,在笔者看来,本次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象征性意义远大于其实质性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它更多的代表着我国未来金融体系改革的方向,未来的银行金融制度的改革将会更多的关注于充分开发利用庞大的民间资本,提升金融体系的运营效率。本次利率市场化改革甚至可以视为我国进一步开发开放民间借贷市场的一个信号。
一、 取消利率下限:象征大于实质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取消利率管制,推行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银行体系自由化改革的必经之路,然而,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选择先取消利率下限,似乎也是为了给中国银行业带来更多的危机感,而非直接将其推向市场,甚至不能说明本次改革把我国的银行的市场化程度作了大的提升。
之所以说这个时期特殊,是因为仅仅一个月前,我国的银行市场刚刚经历了一场钱荒,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一度高达30%。在此期间,即使中央政府为了表明姿态,再三重申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控制货币总量,然而,为了缓解货币市场的压力,到了6月底,央行还是向部分银行进行了注资,增加市场流动性。在如此特殊的钱荒时期,市场本已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更难以期望金融机构通过降低利率的方式向优质企业提供融资。本次改革所涉及到,赋予银行在针对不同客户时的利率优惠的权利,并不具有实质性意义,事实上,中国银行业所关注的更多的是贷款利率上限,而非下限。
事实上,是否真的存在钱荒也是值得研究的,在2013年5月份,我国M2总量达104.21万亿,同比增长15.8%的节点上,国内的流动性本应很充裕,即使考虑到一些专家所提出的银行信贷扩张导致的资金供求不平衡、季末因素,以及准备金缴款和财政缴款因素,本不应该出现大面积严重的钱荒。
在笔者看来,6月的钱荒似乎更多可以看作当前我国以国有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与中央金融政策的一次博弈,甚至可以看作众多国有银行向央行的逼宫。在当前的金融体系下,很多国有银行仍然抱有传统计划体系下,对于政府的依赖心理,甚至怀有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心态,他们更愿意通过控制市场的资金供应,造成市场流动不足,甚至出现钱荒的假象,逼迫央行进一步采取货币扩张,向金融机构注入更多的流动性,从而增加其所掌握的信贷规模,以扩大自身的盈利能力。政府的持续注资,也将意味着银行的一些信贷扩张所带来的坏账损失,也将会由央行买单,而银行完全获得信贷活动的收益,而不用承担由此所带来的风险,这恰恰是与我国所倡导的金融市场化所完全违背的。
而之所以在钱荒最严重时期,国务院常务会议仍然重申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实就是通过央行向众多金融机构提示注重信贷风险管理,而非完全依赖政府救助,即使是6月底,为了平衡市场,央行对部分金融机构注资,也是强调其为符合宏观审慎要求,而非其受钱荒的影响更为严重。
事实上,当2013年底,网络金融兴起后,银行大量短期存款流向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网络金融产品,导致银行系统资金紧张后,尽管央行多次重申不会放松货币政策,同时积极研究鼓励网络金融创新,但是2014年4月的定向降准等手段的推出,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以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中小型银行机构的钱荒,这更表明了央行在鼓励金融市场开放,推动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保证金融秩序稳定的决心。
伴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推行,为了避免金融机构把钱荒中,把央行的货币扩张政策,或者定向注资理解为对于银行的妥协,中央政府还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以向市场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这也导致了在钱荒过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在市场尚没有完全恢复的时期,就忽然推出取消信贷市场利率下限的改革,并长期保持货币政策稳定的政策选择,从这方面来看,这恰恰是央行向银行所表明的态度,而非现实的改革需要。
二、 为什么选择取消利率下限
伴随着网络金融的兴起,银行间的钱荒问题更趋严重,国内资本市场正常的资金供给都难以保证,这也迫使中央必须正视我国网络金融对于当前金融体系的冲击,并由此带来的金融体系的自由化改革问题,尽管加入WTO初期,我国就承诺对于金融系统,特别是银行系统按步骤的实施开放,中国国有银行的资金实力也已经雄居世界银行前列,然而,这种强大更多是利益于市场垄断地位所带来的高存贷利差和不正规收费,却无法代表中国国有银行竞争力的强大,而传统银行管理机制下,银行对于政府政策扶持的依赖更在钱荒事件中暴露无遗,这也成为央行加速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动因。
在钱荒刚刚过去,市场对于中央政策下一步的金融政策缺乏判断的时候,为了明确我国信贷市场的基本政策方针,避免下一场钱荒的出现,央行需要及时发挥窗口效应,明确自己的政策主张,这才成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的根本原因。而也恰恰缘于钱荒刚刚过去,我国的信贷市场元气远远没有恢复,特别是相继曝出各地民间借贷市场崩盘的新闻,更表明了当前的银行体系与借贷市场并无法承受过大的改革压力,这才需要一场既能够表现央行态度,又不会给信贷市场造成过大冲击的改革措施,而本次央行所推出的取消利率下限的措施恰恰能够符合这一要求。endprint
通常的理解,利率市场化就应该意味着取消对于存贷款利率的管制,而完全由市场需求,决定利率的浮动,这也意味着将打破自2006年以来所确定的人民币存款“下限放开,上限管理”和贷款利率“上限放开,下限管理”的格局。从实际操作中来看,在存款中,由于长期的利率管制,一方面导致在上限管理的格局下,央行限定储户的存款利率水平,而近年来,CPI又持续居高不下,必然导致市场储蓄供给的下降,从而促生了近年的国内代理理财市场的红火,以及民间借贷市场的兴起。而在贷款中,下限管理的原则又限定了银行的贷款收益,尽管在2008~2009年次贷危机盛行,我国采取信贷扩张时期,众多银行为了争夺客户,曾经兴起贷款利率打折的竞争风潮,然而,近年以来,伴随着我国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稳健,我国的资本市场的资金供应出现紧张,这也导致市场实际的贷款利率远远高于央行所规定的下限水平,贷款利率持续居高不下,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来保证市场公平竞争,维护银行合理利率的贷款利率下限管理政策早已形成虚设。从这方面来说,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真正的挑战恰恰在于突破以往对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而非贷款利率下限的管制。
然而,刚刚经历钱荒的中国金融市场根本无法承受过大的市场化改革压力。尽管近年来,民间借贷市场的风生水起已经把银行业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推向风口浪尖,然而温州与鄂尔多斯开放民间借贷的尝试基本已经宣告失败,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向管理层警示了放开存款上限的管制的风险,在银行业整体风险控制能力与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之前,盲目全面的开放利率管制,可能更多造成银行之间为了追求吸收存款而进行的价格战,对于银行业的成长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在这种既需要推进改革向众多国有银行表明管理层政策意图,又不能盲目推进改革,避免造成市场振荡的局面下,选择取消贷款利率下限这种基本不会影响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又可以鲜明的表面管理层的大力推进金融自由化和利率市场化的政策恰恰成为最为可行的政策选择。
三、 利率改革,意在民间资本
尽管本次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的改革更多具有的是象征性意义,然而,笔者看来,它们多的表现了管理层对于当前银行风险控制机制和资本市场供需失衡的不满,其进一步改革的政策意图将不仅仅落脚于存贷款利率的完全放开与银行业的充分自由化,将更多的着眼于充分开发与利用民间资本,建立起民间资本与众多民营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之间的资本供需的桥梁。
近年来,在我国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江苏、浙江温州、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神木相继爆出民间借贷资本崩盘的新闻。事实上,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兴起,民众所拥有的投资性资产不断积累,现代的民间资本早已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了。然而,由于我国的银行系统并不能提供令众多民间资本满足的存款收益,这才催生了2013年以来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网络理财产品的迅速崛起。
在当前金融体系中,庞大的民间资本的逐利行为,不但不能为我国的实体经济提供资本来源,反而成为影响金融体系稳定性的不安定因素,2013年8月爆出的泛鑫保险违规事件恰恰证明了这一点。伴随着网络金融兴起的P2P网络借贷的兴起,更是极大地暴露出民间资本的雄厚和现有银行系统在满足中小企业资金借贷需求的不足。而2014年后,先后曝光的P2P借贷风险与集中出现的信用违约,更代表着缺乏必要的监管的金融自由化发展的巨大风险。
在民间投资渠道不畅的背景下,更多的民间资本只能流向稳定性更强的房地产市场,这也催生了近十年来,我国各地房地产价格的暴涨。同时,众多资本所有者逐利的本能,也使得众多资本流向一些矿产品、农产品,或者收藏品市场中,使得相关市场炒作成风,价格如坐山车般波动。无法寻找出路的民间资本不但无法流向渴求融资的实体经济,反而成为国民经济的不稳定因素。而余额宝的迅速壮大,更进一步加强的银行的资金紧缺,制造着更大规模的钱荒,又进一步倒逼银行业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逼迫银行系统通过业务创新与机制创新,吸纳众多民间资本,将其转变为国民经济的建设资本。
我国金融管理当局对于民间资本的态度也从20世纪末强调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活动,转向鼓励民间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和民间投资的合理利用。2010年5月7日,《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更是鲜明地表明了这种态度的转变。对于金融市场没有极大发展的中国,西方式发展债券市场、证券市场,以及委托理财,以实现吸纳民间资本的道路并不适用,如何把民间资本由游击队收编为正规军,将其纳入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可以有序管理的银行系统,才是目前解决我国民间借贷市场乱相的出路。
长期以来,我国的银行系统更多的依赖于少数国有银行,或者具有官方背景的股份制银行,城市银行,真正的民间资本的渗入度并不高,这样的银行体系固然保证了我国银行系统的稳定性,但是在资金供应方面,其更多的满足于政府,或者国有企业的资金需求,对于民营资本的信贷供给存在天然的门槛。
正因为当前我国的银行体系难以承担起民间资本供应与实体经济的资本需求的责任,我国金融管理当局才选择推行金融市场化,借以撬动庞大的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体系。而本轮利率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恰恰揭开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序幕。
四、从利率市场化到民间资本规范化的改革设想
正如笔者上述分析,事实上,本轮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并不具有实质性意义,但是从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进程来看,其却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在当前,金融体制,特别是银行系统国有化、行政化没有得到极大改善的情况下,本轮的改革更多体现了管理层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开发利用民间资本的政策意图。
从政策的作用机制来看,取消贷款利率下限,更多是着眼于从资本供给角度,推动资本市场的市场化与自由化,从而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众多小微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但是从我国民间资本市场的众多乱象来看,把民间资本纳入银行体系,放开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进入门槛,从利率选择和机构设置方面,为民间资本进入资本市场创造更大的政策空间,将成为我国未来金融政策选择的方向。endprint
事实上,近年来,在温州、鄂尔多斯等民间资本活跃的地区,政府已经逐步放开了对于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信用担保公司等民间金融机构的设置资格的限制,在这些地区,民间资本已经成为国有背景的银行体系的重要补充。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大量涌现,在解决民间资本供应紧张的同时,却进一步影响了金融市场的稳定性。这都迫使我国的金融管理当局一方面需要更多的放手相关地区金融机制的改革,赋于地方政策更大的金融改革的权力,而另一方面,又需要加强金融监管,维持国内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序的发展。
正如我国的综合改革进程一样,过于强调政府管制,往往导致效率低下,而如果盲目的开放,在没有形成完善的监督机制的情况下,又会导致市场的混乱,我国的银行体系的改革恰好处于这两种情况之间,传统的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体制,已经证明无法实现民间资本与实体经济资本需求的融通。而各地民间借贷市场的崩盘已经证明了资本市场纯粹的自由化之路也走不通。因此,从本轮改革的进程基本可以判断出,未来的中国银行体系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的进入,网络金融也会在未来取得更快的发展,在金融管理部门统一监控之下的民间金融机构和网络金融管理部门的成立,将会成为我国未来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当前的民间借贷市场开放的进程来看,各地金融体制的改革仍然以稳为主,往往强调自有资本或者是小额资本,而限制金字塔式的民间筹资方式,在利率选择上,往往根据《合同法》,强调利率不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为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在笔者看来,目前的民间借贷市场的开放是符合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的,但是由于强调资本运营的安全性,而导致的私营借贷公司在经营资格、营业范围、利率选择、资金筹集等环节受到更多的限制,仍然无法解放当前的民间资本,难以解决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供需失衡的困境,伴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不仅将更大限度地放开对于私营金融机构设置资格的限制,将更多鼓励私营金融机构在运营模式上创新,比如依托具有稳定收益的投资项目,发展融资租赁,项目融资;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网络投融资平台,实现民间闲散资金的筹集和集中管理;发展股权交易市场,把高新技术孵化器与创业培训结合起来,利用民间资本推动小微企业创业投资。
在推进银行系统改革,把民间资本纳入当前银行体系时,既要强调对于民间资本的管制,比如从利率水平、融资方式、资金安全性等角度,规避私营金融机构市场化竞争可能带来的恶性价格竞争,以及当前民间借贷市场链式融资可能带来的资金风险,但又要在市场化运营的指导下,赋予民间金融机构比国有银行更大的经营模式创新的自由权,以发挥其灵活,机动的优势,从而填补当前国有银行在资本市场业务的空白,使其成为国有银行的有益的补充。
金融管理部门还有必要根据民间资本运营方式,针对不同的民间资本供应方式,采取差异化的管理,甚至扶持政策。如果是具有公益性的投资项目,如乡镇银行、穷人银行等,可以考虑由政府补贴利息等方式,保证社会效应,而对于纯投融资项目,如小额资金借贷、项目融资,则更多从资金运营过程的安全与规范着眼,加强其流程的监控。
五、结 论
在很多学者看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一步,而我国利率改革前后的经济形势,也决定了本轮的利率改革源于此前市场中的钱荒。我国的金融管理当局正是借此,表明对于当前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银行体系的资金供需调剂与风险控制的不满,并向市场指明我国未来银行体制改革,乃至整个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方向,从这方面来说,本次利率改革尽管对我国当前的金融市场并没有产生重要的实质性影响,但是它揭开了我国金融体制,特别是银行体制改革的序幕。
在民间借贷市场和网络金融乱象纷生之际,我国现有的银行体制在社会资金筹集与实体经济投资资金供应方面的不足已经被暴露无遗。而本次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表现出金融管理当局未来在推动银行市场化改革,放松私营金融机构设立门槛,放开金融业务创新,充分开发,利用民间资本的改革决心。在笔者看来,在本次改革的大势之下,逐步推进银行体制改革,把庞大的民间资本纳入金融管理当局可以监控的正规有序的金融体制,合理推动金融制度创新,业务创新,将成为我国未来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方向。
参考文献:
[1] 林默. “钱荒”未退[J].中国企业家,2013(7).
[2] 巫彬. “钱荒”的伪命题与真良知[J].商周刊,2013(7).
[3] 武剑.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利率风险管理[J].财经科学,2003(3).
[4] 卢亚娟,孟德锋. 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业的目标权衡——基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2(3).
Some Idea on China's Private Lending Market Develop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est Rates Marketization
Jiang Dayang
(School of Economy,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Tianjin 300134,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China that the "money shortage" emerges and continually develops,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reform of canceling the interest rate floor. The article also points out that the reform 1would not take substantial effect to the current financial market,but it demonstrates that the future financial reform would put more attention to the civilian capital,and in future,the civilian capital and private-own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ould get more opportunities in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Key words: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money shortage;civilian capital;financial system;financial supervise
(责任编辑:张丹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