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把传统民族艺术抛给市场

2015-01-21 22:40
党建文汇·下 2014年12期
关键词:艺术院院团票价

现在,很多地方的民族艺术院团被推向市场,处于窘迫状态:演出,因票价高不被市场接受而观者寥寥;降低票价,连投入成本都收不回来;不演出,院团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

这一切都和钱有关。失去了财政扶持的民族艺术院团日子不好过,不但演出陷入困境,连人才的培养和艺术的传承也成了问题。

以甘肃演艺集团为例,今年它争取到兰州银行的支持,联手开展“兰州银行之声”惠民演出年活动:演艺集团组织下属7个院团轮流推出近20年来在全国获奖的优秀剧目共55台,包括秦腔、陇剧、国乐等,票价定在10到20元,亏损部分由兰州银行补贴。这种尝试究竟效果如何,合作双方心里都没有底,结果却出人意料:兰州市民观看演出的热情高涨,场场爆满。

兰州惠民演出年的火爆说明,尽管公众娱乐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对传统民族艺术仍然有着广泛的需求,尤其是精彩的现场演出。只不过,票价因素成为一种障碍,而企业赞助破除了这层障碍,让两者得以亲近。一位年轻观众看过演出后感慨地说:“以前总觉得民族艺术不好看,现场演出不如在家看电视;但来到现场一看,才知道我们的民族艺术太优美太精彩了,现场演出的气氛和效果是看电视上网不能比的!”

传承就是我们这一代的责任,无论你喜欢与否。可喜的是,有些地方政府已开始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对传统民族艺术演出实行补贴。希望这种扶持由个案的、单一的、临时性的举措,能够逐步变成普遍的、多层次的、体制性的保障。endprint

猜你喜欢
艺术院院团票价
2022年昆曲院团调查报告
巧算票价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国家优秀院团丑角专场演出暨丑角表演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
喜迎新年
——文化部直属艺术院团赴遵义春节慰问演出
去坚若磐石 铿锵呈豪迈——访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骆芃芃(下)
用替换法求票价
2013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中央民族乐团
对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