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腐败案背后是“监督荒凉”

2015-01-21 18:47郑昕谭畅
党建文汇·下 2014年12期
关键词:五保户低保户民政

郑昕 谭畅

近日,河南洛阳市新安县人民检察院反渎人员在搜查该县五头镇时任民政所所长张景华家时,发现267本存折,利用这些从“低保户”“五保户”处收集而来的存折,他先后冒领侵占50余万元的“保命钱”。

张景华的个案并非个例,在农村低保领域,“监督荒凉”导致有很多空子可钻。据民政部统计,今年三季度全国农村低保对象达5216.4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累计支出575亿元。到2013年底,按世界银行每天生活费1.25美元的标准,中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2亿多人。张景华蚕食鲸吞的50余万元,是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中最为拮据的那四分之一的“保命钱”,影响面之广、行为之恶劣令人发指。

国家各种支农、惠农资金的增多,也使农村基层工作人员负责管理资金增多、权限扩大。农村群众特别是“低保户”“五保户”等知识水平不高,对政策了解不清楚,让一些干部心存侥幸,伸出黑手将百姓的“保命钱”装进自己的口袋,甚至将低保当作贿赂送给上级领导的亲朋好友。

从张景华对低保“保命钱”上下其手的操作手法上,可以看出当前“低保腐败”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监督。张景华除了担任五头镇原民政所所长一职外,还兼着民政所会计、出纳的职务。这样的配置本身就违背了基本财务制度,但类似现象在农村并不少见,很多基层涉农机关由于人手不足而权责不明,让一些苍蝇有了可乘之机,“人情保”“关系保”更是司空见惯。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政策公开与公示制度,在一些农村往往流于形式,资金去向没有被拿到台面上接受监督。各种农业资金的下拨,如果有更多渠道告知群众,就会令“低保腐败”等涉农腐败失去操作空间。在适当条件下,政府还可购买公共服务,引入专业的社会力量进行监督,承接一部分基层干部手中的公共职权,促使农村低保发放工作专业化、透明化。 (郑 昕 谭 畅)endprint

猜你喜欢
五保户低保户民政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冬奥会中的“民政身影”
救助寻亲,民政做了什么
美国“低保户”约翰逊
“抓阄”评低保,荒唐!
“抓阄”评低保,荒唐!
浅析农村“五保户”供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村里最后一位五保户之死
引民政之“水” 浇卫生之“田”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有效对策──以五保户、低保户为研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