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化交际图式

2015-01-21 00:21:55周文婧
2014年37期

周文婧

摘 要:随着我国国际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全世界各种文化纷沓而至。面对多元文化,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笔者发现,藏汉青年学生对潮流文化的接受态度略有不同。笔者试图探析藏族青年接受文化潮流的态度,从而把握当代藏族青年的文化交际图式。

关键词:藏族青年;文化接受;文化交际图式

图式的概念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巴特莱特提出,在其早期著作《记忆》中,他把图式界说为“过去经验的一种积极组织,这种组织必然对具有良好适应性的机体反应产生影响”。所谓图式,即人脑中存在的有关某一领域的知识结构,是人们围绕不同的事物和情景,将过去获得的知识经验储存于大脑中的有序的知识系统。乔治·尤尔认为“文化图式是人脑通过先前的经验已经存在的一种关于文化的知识组织模式,可调用来感知和理解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它包括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社会制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内容建立起来的知识结构。”当一种新文化被另一种文化的成员所接收,跨文化交际就发生了。结合图式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传受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个人经历可能存在很大差异,从而影响了个人对讯息的选择、理解和加工以及社会认知、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由此而形成跨文化交际图式。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民族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地理环境、文化传统、道德伦理观念、历史沿袭等不同的文化系统因子发生作用,使得表达同一概念的话语在各自独特的文化语境下必然产生不同的语义,因此形成不同的文化图式。这种文化图式能够深入到民族心理,影响民族性格,使不同民族表现出不同的审美理念和审美特性,即民族文化图式。在面对外来文化潮流时,这种独属某个民族的文化图式就会发生作用,产生文化交际图式。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民族对文化潮流的接受捕捉到这个民族的文化交际图式。本文是笔者在对西藏民族学院部分藏汉族青年接受“韩流”的情况进行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探析和追踪当代藏族青年的文化交际图式,旨在进一步理解藏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首先是被调研者对“韩流”接受情况分析:根据问卷分析结果,相比男生,一般女生更喜欢看韩剧。不管是音乐,电影,电视剧,影视明星,汉族学生的接受情况普遍比藏族学生好。在给出的韩国男女明星中,平均每个汉族学生认识韩国明星5个,而藏族学生为2个,平均每个汉族学生看过的韩剧,听过的韩国音乐要比藏族学生多一倍,最早接触韩流的时间也比藏族学生早。

其次是被调研者对“韩流”认知情况分析:不管藏汉,都认为韩剧内容肤浅,理想化脱离现实生活,但也因此更喜爱看韩剧,这体现了其矛盾的心理。喜好程度在对韩剧的评价中具有显著差异,即喜欢韩剧的人对韩剧的评价要明显高于不喜欢的人。笔者还将汉藏两部分问卷做了分开统计:从汉族方面来看,问卷最突出的特征是年级差异,随着年龄的不同,认识程度不同,由大一到大四再到研究生,认识逐步理性,逐步客观。但从藏族方面看,表现最突出的特征是年级和专业差异。年级方面的特征几乎与汉族吻合。专业方面的差异表现为学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知道的不但多,而且也比较推崇韩流,认知可以做到理性和客观。而其他较传统专业的学生则认知会有一些不到位。

最后是被调研者审美状态的分析:在这部分,韩剧爱好者相较于非“韩剧”爱好者更经常购买韩剧DVD光碟,并效仿韩剧中主人公的穿衣打扮,也更经常去吃韩国料理,更想去韩国旅游。另外,汉藏学生的认知都呈现着矛盾的状态:汉族学生比较乐意接受韩流,当新的韩流出现时,他们追的是那样疯狂。藏族学生不容易接受韩流,当新的“韩流”出现时,他们表现出来的速度有些慢,似乎很冷静。

通过对调查问卷综合分析,笔者发现,在面对文化潮流冲击的条件下,藏汉族学生呈现为不同的状态:

接受之前的状态:汉族学生比藏族学生更乐意去接受新的东西。

接受之中的状态:当汉藏族青年一旦接受了某种东西,首先表现的都是完完全全的沉浸其中,无法自拔。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族青年大部分能快速走出来,从而把热情转移到新的潮流中。在这方面,藏族青年则有些慢。

接受之后的状态:面对同样都被大众接受的东西,汉藏族青年大部分都能辩证理性的把握,只不过对同样事物的客观科学评价需要的时间长度不同。

整体来看,在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韩流”,有较丰富的韩剧接受经验的藏族青年学生,在面对韩流时能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并能从多元的视角看待新文化信息,从而提出一定的审美批判。多数藏族学生在解读时能分清剧中所体现的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差异,虽然对以“韩流”为代表的文化潮流抱有憧憬和期待,但并非照单全收,而是有一定程度的文化自觉,能够清楚定位自身生活所处的文化环境,在解读新文化信息时对本土文化有较高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但是,藏族青年学生对新文化信息的审美和批评能力的形成,主要依靠个人的收视体验和生活认知,在解读新文化信息时,几乎没有注意这些信息所代表的意识形态本质,不能从审美的角度审视文化深层次的内涵,很少会思考自身接触文化产品的过程中文化意识形态所带来的影响。

综上对调查问卷的分析以及汉藏学生的对比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独属藏族的跨文化交际的形态:

1.在跨文化交际中,藏文化对多元文化具有一定的包容性,拥有接受整合其他文化的能力。从西藏自身文化发展的状况来看,不管是历史上,还是当今,藏民族與其他民族都能保持一定的交流,并最终能转化为适合自己高原生存环境的特色民族文化。

2.在跨文化交际中,藏文化对待文化潮流又有一定的闭塞性。笔者以为,造成这种封闭性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地理环境的制约条件。西藏地区属高原气候,地广人稀,气候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传播媒介信息技术较落后,直接导致与外界的交流较少,使当前的文化潮流不能迅速及时的传入,从而导致接受的滞后和闭塞性;另一方面,来自宗教的影响。千百年来,藏族人民一直信奉佛教,藏传佛教对藏文化的影响深远,是西藏社会重要的意识形态,其对信众虔诚度的要求导致藏族人接受新的文化时略显缓慢。

3.在当代跨文化交际中,藏族青年表现出一些矛盾心态:一方面,藏族青年性格奔放,突出表现自我;另一方面,藏族传统文化的烙印非常深,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对宗教十分虔诚。奔放的性格使得他们在接受新文化信息时较为开放,但虔诚的传统又使得他们在接受新文化时,时时遵守着自己民族风格,体现着自己的民族特色。

4.在跨文化交际中,相对于汉族青年,藏族青年在接受新的文化信息时反应的时间较长。由于千百年的宗教信仰,宗教那种要求内心安静自守抵制物欲的因子早已深入思维深处。所以,藏族青年在接受新的文化时反应时间有些长。

综上,人们在接触新事物时,总是倾向于把它与自己原有的相关或相似的图式作比较,并加以调整,从而不断修改和完善已有的图式。这种文化图式的整合往往是以是否适应其自身文化的发展为出发点的。正如泰勒所说:“人们所需要的不是高级的文明产品,而是某种适合于他们情况的和最易找到的东西。”在文化图式相冲突或缺失的情况下,交际一方可将当时的语境补充的信息及对方的文化背景适时恰当地填充到其图式中,构建相关的新的文化图式,从而达到对新文化的正确认知。藏文化交际图式是具有动态性的文化图式,并在不断地选择与构建中获得新的生命。相信在跨文化交际中,藏族群体将会以更积极更客观地心态去看待来自不同背景的文化潮流。(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