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智慧课堂践行减负理念

2015-01-21 06:48周伟庆
基础教育参考 2014年22期
关键词:变革智慧评价

周伟庆

2011年以来,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驼中心学校从课堂寻求突破口,以课堂为原点,重塑教与学的关系、师与生的关系、教材与生活的关系,进行自主·互助式智慧课堂的模式变革,形成轻负高质的教育教学策略。

一、自主·互助式智慧课堂的内涵及架构

自主·互助式智慧课堂就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途径,互助学习为形式,构建先学后教的学教程序。学习内容是学生需求的、有意义的,学习机制是主动的、激励的,学习方式是自主体验、合作互助的,体现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唤醒智慧。

一是顶层设计与整体设计兼顾。

顶层设计。课堂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通俗地讲就是明确“从哪里来,现在在于什么,今后往哪里去”。自主·互助式智慧课堂的构建就凸显了三大特征,即体现学生的自主与自治,生生互助、师生互助,走组、走班、走校。

整体设计。我校在智慧课堂变革之初,精心规划学校课改总体方案,细化学科方案,确立改革目标,建立课改组织领导机构,组建课改团队,同时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一系列的举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建立在对校情、教情、学情调查研究,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不断反思和调整的基础上,使得课改工作深入人心,改在关键点上。

二是“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与常态课堂变革并行。

第一,基于“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智慧课堂的变革。学校数字化发展给教学带来了强烈冲击,其改变的不仅是一种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一种理念,即“学”与“教”的理念。2011年,学校将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入教学,以基于数字化环境的课堂教学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使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主要模式如下。

①在线试学——把握起点,让备课有的而为;

②课始引学——创设情境,让课堂趣中而始;

③交流研学——互助共享,让探究层层深入;

④在线固学——及时评价,让学情立竿见影;

⑤分层拓学——因材施教,让学生各有发展。

第二,基于常态环境下智慧课堂的变革。经过先期实验,基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一个以小组合作为主要组织形式,以自主·互助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智慧型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建立起来。实验的成功验证了变革的可行性。2013年,我校在启绪校区一到三年级,以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为主,开展基于常态环境下自主·互助式智慧课堂的变革行动。目前,“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与常态课堂变革同时有效推进,互为补充。

二、自主·互助式智慧课堂的实施与策略

1.学生“智”学

自主·互助式智慧课堂的变革首先是充分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体现学生的自主与自治。

一是加强小组建设一注重规范,完善细节。学习小组通常为4~6人一小组,分组前期全面考虑成员的异质性,如性别、学习力、心理特征倾向和组织管理等因素,让小组成员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尽量做到班内平行小组之间能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同时,明确分工,动态轮换;各司其职,机会平等。小组组建初期,选派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优异的学生来担当组长,组内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合作。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不断增强,合作探究的习惯逐渐养成之后,还可采用组内编码、动态轮换的方法。这样的有效合作,使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促使每个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

二是形成教学模式——建立范式,鼓励变式。第一,课前试学,开启智慧。引导课前试学的关键是在学生根据学习课题提出各自关心的问题基础上,教师进行必要的梳理与补充并形成将要重点研究的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阅读课本,利用已有知识、能力和经验尝试理解新知。第二,课中研学,智慧共生。课中研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围绕预习思考所得在小组内进行分享交流,并在小组研学的基础上集体展示交流,教师根据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度和需求的满意度等作为教学起点,针对性设计提问与练习,达成目标。第三,课中固学,发展智慧。课中固学的关键要让学生围绕学习过程进行自觉反思,全面梳理所学知识和所用方法,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教师精心设计分层练习,紧扣目标,促进思维。第四,课后拓学,丰富智慧。课外拓学尽可能布置实践和复习类作业。这样,就使课堂实现了从“教学”走向“学教”,体现了重视、尊重和发展学生的思想。

三是转变评价方式——始于知识,重于能力。合理的评价是践行智慧课堂的有力保障,自主·互助式智慧课堂更需要科学的评价机制,因此,我们在实践课改的同时逐步形成了如下课堂评价机制。例如,“课前试学”评价机制——自主学习,着眼学情;“课中研学”评价机制——互助协作,着眼过程;“固学拓学”评价机制——分层检测,着眼发展;学科评价纳入学校综合评价体系——全员育人,着眼综合。

2.教师“慧”教

智慧教育需要一支智慧的教师队伍,教师只有把智慧用于促进学生发展中才有意义。

第一,目标梳理、立体呈现是前提。努力落实三维目标,避免学习目标虚化,是智慧课堂有效实施的根基。我校在课改之初,要求各学科充分研究学情,依据三维目标要求,站在学生“学”的立场梳理并确立各学科学期总体学习目标。

第二,设计最佳学习线路是关键。实施智慧课堂就要走出传统教学中单纯的“时间+汗水”的误区,其中,变革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作为一堂课学生学习的方向盘和线路图,教师要立足于主导作用,做到清脉络、明学情、巧构思、精练习。

第三,促进学生自主发现是目的。智慧课堂的变革,教师把主动权放在了课前,而把课堂的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课堂上,学生能观察的自己观察,能表述的自己表述,能思考的自己思考,能动手的自己动手,能总结的自己总结,充分体现出“让学于生”。

第四,引导学生交流互动是关键。智慧课堂的讨论环节除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外,教师同样以学生身份参与交流,能够捕捉到集体讨论时不能发现的一些课堂隐性信息及典型性问题加以点拨,促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帮互学,学生从而“活”起来、“动”起来。

第五,转变校本研训方式是动力。首先是听课方式的转变。教师一改以往单纯听课者的角色,融入课堂,成为学习者或加入小组成为合作者,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其次是评课方式的转变。“以学评教”,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不教之教”,核心指向学生的能力提升和智慧启迪,不是不教,而是智慧地教。

课改不是出新求异,而是回归原点——学生,一切以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要出发,沿着这一路径前行,课堂这一轻负高质的主阵地必然能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责任编辑 肖松)

猜你喜欢
变革智慧评价
卷首语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有智慧的羊
“致敬变革者”颁奖盛典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