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涛
(中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郑州450044)
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与群众音乐文化活动
于海涛
(中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郑州450044)
群众音乐文化活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们高层次精神需求的主要方式之一,而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育活动的任务是塑造专门的音乐专业人才,二者的终极目的是同质的。就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与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合作实践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以期建立起二者沟通的桥梁,丰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实践内涵。
音乐活动;文化软实力;市场导向;文化民权
群众音乐文化活动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是社会文化要素的重要表现形式,其繁荣丰富和发展活跃程度直接体现了人民文化生态环境、社会文明和谐指标、居民整体道德水平以及自身情趣追求等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础水平。[1-3]
(一)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基本特点
以我国中原地区情况为例,群众音乐文化活动主要表现为室内场馆活动和城镇公园广场活动两类,其表现有以下特点:
1.参与的广泛性
群众音乐活动是全民业余文化活动中参与人数最多、涉及人员类别最广的文娱活动。其中室内场馆活动以合唱类、舞蹈类等组织严密的大型表演活动为主,城镇公园和广场活动则更为灵活。市区公园的广场、比较开阔的树荫空地均可以组织活动,其活动形式主要以带伴奏的独唱、对唱以及各类集体舞和双人舞为主,规模较大和持续时间较长的则有固定的乐队、指挥与合唱队员,并定期组织排练和演出。以郑州市为例,除省市级的群众艺术馆之外,每个行政区都设有文化馆及活动室,再加上比较独立且条件完备的火车头体育场、铁路工人文化宫、青少年文化宫和东区老年活动中心等单位场馆,目前可供正常使用的室内场馆已经达到15个,其文艺活动的硬件设施条件可见一斑。郑州市室外公园广场的群众音乐活动更为可观,经统计全市共有建成可使用公园34个,其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公园拥有规模大小不等的固定音乐活动点,郑州人民公园、碧沙岗公园和紫荆山公园更是设施齐备且活动场地充足、人员密集。
2.组织的自发性
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另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自发组织、自愿参与和自觉表演,尤其是室外公园活动,没有政府相关部门的组织和资金扶持,全靠群众自发开展。例如郑州市人民公园的歌曲表演活动,在指挥的协调组织下其乐队成员已经有26人之多,主奏乐器一般是电子琴、二胡和小号,辅以少量木管及低音乐器,采用现场伴奏的形式(没有总谱),通常是由几位经常唱歌的“老熟人”开始表演,逐渐地听众和表演者就多了起来,一般只要报上曲名,申请者就可以免费登台演唱,既锻炼了自己,又愉悦了别人。活动规模和影响力较大的还有碧沙岗公园的民族管弦乐团,其不但拥有固定的乐手和指挥,而且有严格的排练演出计划,并经常应小区、媒体之邀约外出巡回表演,提升了自身影响力的同时又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3.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随意性
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随意性是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又一个特点。首先,活动内容非常灵活。舞蹈类的活动通常以广场舞居多,亦有交谊舞、现代舞、民族舞和拉丁舞等舞种出现,甚至还有一些舞蹈爱好者自编的舞蹈组合。歌唱活动或是三两人组合演唱戏曲,或是参加规模较大且设备、乐队较齐备的团体演唱歌曲。其次,就表演者来讲,年龄涵盖35岁至65岁之间,少数70岁左右者也有参加,但低于35岁的人群则大多被时尚豪华的KTV唱吧吸引了过去。最后,欣赏群体具有多样性。正统的“高雅艺术”往往因其高昂的艺术成本很难迈进寻常巷陌,而在这里,不谈演技的差别,任何人只要信步走来都可以欣赏到诸如“我爱你中国”“我和我的祖国”“喀秋莎”等经典美声歌曲。活动形式的寻常化带来了欣赏形式的大众化,可以说公园广场文艺活动所体现出的是最为纯粹的“文化民权”。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随意性是由群众活动本身的性质决定的。由于这类音乐活动的开展是自发的,对演出活动的参与者没有严格的从业资格和场所准入的筛选和限制,也就决定了这种民间演出活动的随意性,大到音乐技能技巧,小到乐器的编排、舞台音响的统筹、基本的演出秩序等等均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化,这也正是群众音乐活动亟需有关部门和单位给予扶持和支持的问题。
(二)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文化民权”解读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4]在这里,以会议报告的形式对所谓“文化民权”进行了首次解读,即民众具有主张个体文化创造力全面发挥的文化生活方式。人们在茶余饭后,为了消遣娱乐或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而进行的戏曲清唱或广场秧歌舞表演等,既是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有效体现,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精神基因。因此,“国家文化软实力应当是这个国家普通民众日常生活方式合乎逻辑的一种体现”,而“文化民权是建构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重要的战略基础”。也就是说,国民的社会文化生活内涵以及对民众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生活方式本身,是文化民权主张的基本要素,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立足点。[5]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几乎是政策管理和政府扶持的“真空地带”,是一片尚未得到开垦的“荒芜地”。而相对于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育来讲,这里却相当于音乐艺术实践最前沿、最为活跃的阵地,群众音乐文化活动能给高校音乐专业教育活动本身提供有价值的东西。
1.从业市场风向标
当今的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其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活动必须紧贴社会和用人市场的需求,培养出适应社会各个领域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群众音乐文化活动是民间基层文艺活动的常见形式,是社会对音乐艺术需求的最直接体现,是发掘音乐人才深层次需求的“风向标”,也是社会音乐学研究的重要的音乐现象。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之际,音乐教育的目标也势必向普及性全民素质教育的目标回归。在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歌曲演唱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大家常年练习和反复演唱的曲目虽然很多,但更新度极低,也就是说不善于学习新作品。这里固然有着怀旧心态,觉得老歌好听好唱,其实还有一个视唱研读能力有限的原因,这也是大多数民间音乐团队共同存在的问题。这一现象说明社会上具有专业音乐素养的人才匮乏。如何抓住典型的现象去挖掘深层次的人才需求动向,是音乐人才培养单位应当思考的问题。
2.专业实践的第二课堂
音乐表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表演技能的提高并不是关在琴房里就能解决的事情,必须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去到音乐表演的舞台进行大量实践,才能历练出真功夫。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我们能提供给学生真正的社会实践的舞台很少。门坎设置不高、协调难度不复杂的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团体,可以作为高校音乐专业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选择对象,甚至可以把此处开辟成学生舞台历练的第二课堂。
3.学生实习创业的信息源
笔者曾对郑州市一些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群体成员进行调查。以某老干部大学为例,音乐班有36人,其中约有三分之二是原省市厅局级单位工作人员,有些曾任单位中层干部,其余的则是来自学校、企业的离退休人员;而碧沙岗民族管弦乐团的成员除少数几个是业余钻研成才之外,其余的乐手在原单位均是文艺骨干。在这些团队中,其成员的社会工作关系和人脉异常丰富,学校与其建立业务联系之后,能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多种渠道的信息,帮助学生打造不凡的创业之路并提供精神帮助。
群众音乐文化活动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参与者的年龄基本在35岁以上,其中50岁以上的离退休人员占绝大多数。据报导,2014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到本世纪中叶,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可能达到4.5亿—4.7亿。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的前提下,人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逐渐提升到了精神追求的层面,而积极健康的音乐文化活动恰恰可以满足人们的这一精神追求。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也成为文化强国战略目标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相关部门可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设立音乐便民服务站
学校按时委派音乐服务小组,进驻各小区、公园等民间活动团体,随时解决其在音乐活动中出现的专业性疑难问题,并对排练、演出给予技术性的指导和帮助,旨在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实现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开辟另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同时,有赖于专业院校音乐便民服务站工作的开展,群众在音乐活动中的热情和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其整体音乐表演水平也必然得到提高。
2.重大活动同台联演
合作艺术团体每逢遇到重大表演活动时,音乐专业院校可以组织一些独立的精品节目进行友情助演,也可以委派业务骨干直接参与演出节目,这样既为社会演出增添了亮色,又可提升群众节目的整体水平。
3.对合作团体的艺术活动作科学规划和设计
音乐专业院校的社会实践部门可结合合作社会团体的具体音乐水平、排练计划和演出事宜,帮助其作出科学规范的整体设计和规划,如演出曲目和服装道具的选择、排练的具体细节和进度、演出形式的编配等等,提出专业的指导性建议,以促使合作团体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迈进。
综上所述,在国家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政策引领下,在全民动员共同塑造文化大国的历史使命的感召下,无论是各级有关文化部门,还是高校教育部门,甚至是各方民众都应群策群力,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具体工作中去。高校更应率先深化教育改革,更新育人理念,找准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契合点,塑造社会真正的有用之才。而深入基层群众文化事业,建立与群众音乐活动的帮扶合作关系,实践证明是一种可行的人才培养和艺术实践的新途径。
[1]刘德定.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陈正良.中国“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王桂兰.文化软实力的维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
[4]张筱强,陈宇飞.充分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EB/OL].[2015-03-05].http://www.docin.com/p-230454987.html.
[5]胡惠林.国家文化治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姚虹)
Study of Professional Music Education in Higher Institutions and Musical Activities for the Common People
YU Hai-tao
(College of Music and Dance,Zho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44,China)
Musical activities for the common people are an important part for their social life,one of the main ways to meet people’s high-level spiritual needs.The aim of professional music education in higher institutions is to cultivate musical talents.They both have the homogeneous terminal purpose.Based on above,the feasibility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professional music education in higher institutions and musical activities for the common people is deeply discussed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bridge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m and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oft power of Chinese culture.
musical activities;soft power of culture;market orientation;cultural rights
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5.02.025
G247;G64
A
1008-3715(2015)02-0122-03
2015-03-28
河南省教育厅2014年人文社会科学应用对策研究“三重”专项“音乐教育在中原文化崛起中的职能研究”(2014-DC-237)
于海涛(1975—),男,河南永城人,硕士,中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讲师,从事合唱指挥、声乐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