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昭光
(北京安贞医院,北京 100029)
·专家笔谈·
金秋时节,科学养生
洪昭光
(北京安贞医院,北京 100029)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字很有神韵,半边是五谷丰登,半边是红红火火。天高云淡,月明风清,金风送爽,鸿雁南翔。白露丹桂飘香时,秋分菊黄蟹正肥。又是一年秋色美,红橙黄绿遍山野。杜甫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今人则“万里赏秋四海游,百年多福乐悠悠”。秋风秋景,秋光秋色,皆赏心悦目;秋水长天,雁字成行能净化身心。中秋、重阳佳节,人们登高望远,遍插茱萸,吃桂花糕,饮菊花酒。
在天文学上,一年四季各应91天,但从气象学上看,平均气温在10~22度之间的秋天在北京地区年平均只有58天。短暂而美丽的秋天,让我们从古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智慧里汲取顺应自然,享受人生的真谛吧。
养生是我国传统医学“上工治未病”的精髓,可以“四两拨千斤”。
秋季养生的实质是在冬天来临之前,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力和耐受力,以减少寒冬三月(12~2月)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胃肠系统等疾病的高发病率、死亡率。研究表明:冬三月,北方地区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的发病率比其它月份平均约增高42%之多,而良好适度的“秋补”、“秋冻”则可以明显减缓这一趋势。
同样的寒冷天气,人体反应大不一样。有人冬泳,精神振奋,面色红润;有人稍一受寒,即感冒肺炎。因纽特人零下40度以冰块筑屋,其乐融融;而几年前,一次寒流袭击印巴等国,气温突然降至零上5度,竟有数百人冻死,其原因就是人体的耐寒力不同。
“春捂秋冻”就是聪明的古人从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的“冷适应”。在晚秋,“月落乌啼霜满天”时,不应急于忙着添衣,而要顺应“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需要,合理地增营养,多运动,好心情,慢添衣。就是通过“冷适应”这一过程使机体从大脑皮层到交感神经、代谢、内分泌各系统充分调动起来,协调起来,形成合力,使机体产热增多,散热减少,同时免疫力、代偿力增强,以适应冬天的到来。
那么,怎样才是科学的“秋补”养生呢?
总体上就是维多利亚宣言的健康四大基石,具体说来关键是“合理膳食”和“心理平衡”。
首先,“秋补”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所有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各种熊类、松鼠、狐狸、鸟类都会在秋季进食增多,体重增加,体脂增厚,皮毛细密,并且积极贮存食物,以供越冬之需。典型的例子是:2500年前,古埃及人发现南飞过境的天鹅,又肥又壮,尤其是肝脏脂肪显著增多,形成明显的脂肪肝,一经烧烤,滋味鲜美。后传至法国,经皇室赞美,加上文人墨客渲染,一时间法国鹅肝誉满天下,竟成为一道世界名菜。
有一种天鹅,当飞越近4000公里到达目的地时,体重整整减轻了一半。若不是“秋补”有方,这个种族早就灭绝了。
从营养学角度看,“秋补”应当主要补充优质蛋白、维生素、矿物质和适量的脂肪、糖类,这样冬天就不会因为缺乏营养而使抵抗力下降,疾病高发。“秋补”不是要变胖,而是要结实。因此,营养补充要适度,而且还要增加运动量。习俗上,各种火锅、炖菜,如羊肉萝卜汤、土豆烧牛肉都是首选。韩国电视剧《大长今》里的御厨大长今认为:真正的美味不是高级食材,而是来自爱心和细心之调制。简言之,“秋补”是对健康的细心呵护,优质、适度进补和增加运动。
养生有三种境界:养生、养心、养神。即身体、心理、人际和道德的全面完满与和谐。
因而,健康是道不是术。健康是大智慧不是小技巧。健康是科学理念和正确思想指导下的全面系统工程,而不是简单的吃什么不吃什么、喝什么不喝什么、练什么不练什么,更不是什么秘方、偏方。
健康由四大元素组成,其中遗传占15%、环境占17%、医疗占8%、生活方式占60%,在生活方式中,合理膳食占13%、心理平衡占30%,其余占17%。因此,健康的金钥匙是心理平衡。
西方谚语说到:“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没有精神健康就没有身体健康。”
《黄帝内经》中说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百病起于心。”
因此,一个人,心里充满阳光,世界就阳光,人生就辉煌;心里充满灰暗,世界就灰暗,人生就惨淡。
中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是哲学、人文、科技和艺术的有机融合,其核心是中华文化的滋养。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
源远流长,举世无双。
儒家:正气,入世,提得起。
释家:和气,出世,放得下。
道家:清气,处世,想得开。
大家:大气,醒世,看得透。
泱泱大国,浩然四气。
四气虽软,威力无比。
人有四气,一生顺利。
家有四气,大吉大利。
社会四气,逢凶化吉。
国有四气,天下无敌。
因此,我们不仅要养生,更要养心、养神。不仅要秋季养生,更要四季养生,一生养生。只要心态好,百病都减少。
R212
A
ISSN.2095-6681.2015.33.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