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文娟(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200)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体会
蒋文娟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200)
目的 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的护理。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6例,对其进行临床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科学治疗、精心护理,患者的自觉症状消失,痊愈出院。结论 积极有效和精心的护理对接受PCI治疗的老年患者病情恢复有很大帮助,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冠心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护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也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PCI是现阶段治疗冠心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1]。因冠心病患者老年人居多,因此极易并发其他系统疾病,为术后护理增加了难度。为了研究PCI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现选取我院收治的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6例,对其进行规范的治疗和周到的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例,女5例;年龄61~76岁,平均年龄(62.5±4.8)岁;合并糖尿病9例,高血压1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4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病变6例,单肢血管病变10例,两肢血管病变13例,3肢血管病变7例,全部患者经PCI治疗后恢复情况较好。
1.2 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接受PCI治疗的患者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焦虑、恐惧情绪,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在术前对PCI的治疗目的、治疗效果、安全性、手术过程进行细致讲解。举出之前通过PCI治疗康复的患者的实例,使患者减少焦虑、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手术前一天,指导患者自主在床上排便,让患者熟悉手术室的情况,与患者加强沟通,充分了解患者需要并尽量予以满足,使患者能够在稳定的情绪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与后续的护理。同时,手术前晚上要保持病室的安静,确保患者有充足的睡眠。
(2)积极治疗合并症
老年冠心病患者身体虚弱,自身免疫力低下,同时还伴有其他合并症,为治疗和护理带来诸多困难。因此,术前应积极治疗合并症,调节各器官机能,强健患者体魄,增强患者身体素质,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
1.2.2 术后护理
(1)维持循环稳定
PCI手术完成后,应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等各项指标。尤其是对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进行检测,观察有无ST段的压低和抬高,以便及时发现心肌缺血情况的发生及发展。在对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还要经常询问患者是否伴有心悸、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如有不适,要明确病因,并据此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式。并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确定监护时间的长短。
(2)伤口护理
采用正确的方式按压和包扎伤口,采用绷带“8”字包扎法[2],以能触及术侧足背动脉或桡动脉搏动的力度为最佳,注意检查伤口情况。当伤口发生渗血、出血、淤血或淤血范围扩大时,在淤血边缘以铅笔做出标记,便于日后的观察与护理。护理人员应每天常规更换伤口处敷料,注意伤口部位的清洁卫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当伤口发生渗血情况要及时要通知医生,找出原因及时处理。如出现局部血肿及淤血,可用50%硫酸镁湿敷。
(3)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对穿刺部位细致观察,检查其是否出现出血、渗血现象。对患者牙龈、皮肤、黏膜、消化道等出血征兆进行严密观察,记录患者24 h出入量,并对尿液和大便的颜色进行观察。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一旦血压下降,应找出原因及时处理。
(4)急性血管闭塞的护理
①观察心绞痛症状与心电图表现。患者在手术后一旦有心绞痛发生,要立即行心电图监测,并且与之前的心电图做比较,寻找病因并进行正确处理。②监测血压变化情况。发生急性血管闭塞时可能会引起严重的低血压表现,因此,一经发现有血压下降的趋势,要及时查找病原并进行纠正[3]。③注意周围血管栓塞的症状。神志及瞳孔的改变或难以查找原因的相关部位剧烈疼痛可能是因为血栓脱落栓塞了周围血管,一旦发生血压下降、心绞痛或心电图发生改变的情况,护理人员要即刻通知医生并做出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5)日常护理
注意病室的干净整洁、阳光充足、空气流通,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家属尽量避免频繁探视,以免对患者的正常休息和睡眠质量造成影响。同时要避免多次重复的护理操作,护理工作尽量集中,以轻柔、舒缓的动作和适中的力度做好护理操作;选用低脂、低盐、低胆固醇的食物,尤其对于伴有糖尿病的患者,需要对其饮食进行严格控制,遵循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防止心脏负担过重[4]。一些患者由于病情所致需要长期卧床,活动量的减少会造成胃肠蠕动缓慢,患者出现排便困难的现象,因此应多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瓜果蔬菜,情况严重者可酌情服用通便药物,排便时切忌用力过猛。对患者实施床边心电监测和血压监测,防止排便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
(6)心理护理
患者经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痛苦,又因离开工作岗位、缺少家人陪伴等,大多存在孤独感,但疾病造成的紧张焦虑情况难以避免。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为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其进行亲切热情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掌握其心理特点以及出现焦虑、紧张情绪的原因。并根据患者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具体指导,平复患者心情,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经过科学、精心的治疗与护理,36例患者的自觉症状消失,恢复健康。
介入治疗是一种心脏导管技术,通过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或手腕上的桡动脉进行血管穿刺,将支架等器械置入冠状动脉中,以消除冠状动脉狭窄。其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风险小的优势。普通金属裸支架的再狭窄率为15%~30%[5]。采用药物图层的方式能够保持支架术的长期疗效,一般人群再狭窄率仅为3%,糖尿病、复杂病变的再狭窄率为10%,其疗效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相当。
老年冠心病患者还伴有各器官疾病或并发症,且身体情况不理想,护理工作具有很高的难度,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操作技能,认真做好每一项护理工作,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实践证实,对PCI患者进行细致周到的护理,可以有效促进其恢复健康。
[1] 于 勤,李蓉蓉,李秋敏.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抗凝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06):172-173.
[2] 赵丽丽.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研究,2013(20):285-286.
[3] 徐亚莉.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护理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13(02):86-87.
[4] 谢晓丹.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5(23):136.
[5] 刘 萍.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配合[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02):137-138.
本文编辑:李淑雁
R541;R47
B
ISSN.2095-6681.2015.026.132.02
蒋文娟(1978-),女,江苏金坛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内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