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强(大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515)
64排螺旋CT在主动脉缩窄伴心脏畸形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孙 强
(大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515)
目的 研究在主动脉缩窄伴心脏畸形患者中使用64排螺旋CT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主动脉缩窄伴心脏畸形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疾病进行诊断,使用的诊断方法为64排螺旋CT扫描,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手术证实患者均患有主动脉缩窄,而64排螺旋CT的诊断结果也显示主动脉缩窄患者为20例,诊断准确性为100%。另外,患者心脏畸形的类型均属于复杂畸形范畴,并且患者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有7例,室间隔缺损8例,还有主动脉瓣狭窄以及继发心壁肥厚患者各为7例。结论 在主动脉缩窄伴心脏畸形患者中进行64排螺旋CT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以及可行性,值得广泛使用。
64排螺旋CT;主动脉缩窄伴心脏畸形;诊断价值
主动脉缩窄属于一种心脏疾病,是因为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的主动脉出现局限性狭窄的情况,从而引起动脉管腔减小,降低了其中的血流量,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以及头痛等症状[1]。该疾病分为导管前缩窄以及导管后型主动脉缩窄两种,前者合并心脏畸形的概率较高,会使患者在婴儿期出现明显症状从而进行治疗,而后者在初期并无明显症状出现[2]。该疾病会对患者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选择具有更高安全性以及准确的方法对主动脉缩窄进行诊断。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主动脉缩窄伴心脏畸形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个月~18岁,平均年龄为(9.1±2.5)岁。其中有心脏杂音的患者为15例,出现喘息以及口唇发绀的患者共有5例,除此之外上肢血压比下肢血压高的患者有12例。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能够发现,有杂音出现于患者胸骨左缘的第二肋间,同时能够发现有血管搏动出现在患者颈部的右侧位置处。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前,需要对患者行超声诊断以及64排螺旋CT扫描诊断。
1.2 诊断方法
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无法配合的情况,因此应该使用水合氯醛(浓度为10%)在诊断前半小时对其进行灌肠处理,然后再对其进行扫描诊断[3]。如果患者年龄>9岁,那么在诊断前要指导其连续屏气,并在此状态下对患者进行诊断扫描。本次研究使用的64排螺旋CT型号为GE LoghtSpeed,使用前需要将其相关参数进行设置,其中要将管电压参数,准直以及层厚分别设置为120 KV,40 mm以及0.625 mm,螺距则设置为1.375。如果要对小儿进行扫描,需要将管电压、电流以及球管转速分别设置为100 KV,200 m A以及0.4 s/r。然后使用剂量为1.5~2.0 m l/kg的碘海醇作为对比剂于患者肘前正中静脉位置处进行静脉注射,然后在4.0~4.5 m l/s的流率下,将生理盐水(10 m L)注入患者体内。其次将触发阈值的参数进行设置,一般以150 HU为准,然后在患者胸廓入口层面处开始扫描,直到患者膈面下为止。使用轴位扫描的方法对患者心脏进行检查,然后传输数据,并进行容积再现以及多平面重建,还有最大密度投影等对数据进行处理。
手术结果显示,患者均患有主动脉缩窄伴心脏畸形,并且其畸形类型存在一定的差异,患者合并动脉导管未闭7例,室间隔缺损8例,还有主动脉瓣狭窄以及继发心壁肥厚患者各为7例,在室间隔缺损患者中,还有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4例。患者CT检查显示,全部检查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相符,诊断准确率100%。
在此次研究选取的患者中,重度主动脉缩窄患者为4例,对其数据进行容积再现处理,能够将其肋间动脉等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进行清晰的显示,对于同时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通过容积再现以及最大密度投影处理,也能够将其动脉导管的未闭情况清晰显示出来。患者的心脏超声诊断结果显示,确诊为主动脉缩窄伴心脏畸形的患者有15例,剩下难以进行准确诊断患者5例,诊断准确率为75%。
主动脉缩窄会对患者的身体发育以及正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使其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有的患者还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另外对其上下肢的血压进行检测能够发现,其上肢的血压明显高于下肢,因此可见上下肢的血压变化也是判断主动脉缩窄的一项依据[4]。对于出现上下肢血压改变以及相关症状的患者,应采取安全有效的方式判断其是否患有主动脉缩窄。在本次研究中,出现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低的患者有12例,所以符合疾病的相关症状。为了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除了判断患者的主要症状之外,还要通过相关影像学诊断。使用心脏超声方法诊断主动脉缩窄伴心脏畸形具有一定的准确率,但是该方法容易受到干扰,从而降低诊断效果,另外能够显示的视野范围较小,因此很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而昂贵且创伤较大的选择性心血管造影方法,虽然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是因为其缺陷仍然难以得到广泛应用,因此64排螺旋CT成为了诊断主动脉缩窄伴心脏畸形的首选方法[5]。该方法不仅价格低廉,同时不会对患者造成损伤,还能够通过多种数据处理手法清晰显示患者心脏周围动脉以及组织的情况。
综上所述,64排螺旋CT诊断主动脉缩窄伴心脏畸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以及意义。
[1] 李艳英,赵雁鸣,贾广生,等.64排螺旋CT诊断主动脉缩窄伴心脏畸形[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6):1038-1040.
[2] 张永高,刘 颖,高剑波,等.64层螺旋CT在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8):566-569,575.
[3] 郗二平,朱 健,朱水波,等.320排CT与心脏彩超诊断复杂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差异[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5,42(2):86-89,封3.
[4] 闵智乾,张小玲,黄明刚,等.320排动态容积 CT在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5,(8):1255-1258,1304.
[5] 罗 松,张龙江,周长圣,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缩窄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10):791-794.
本文编辑:吴宏艳
R814.42
B
ISSN.2095-6681.2015.026.0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