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立峰 吴岩⋆ 李彩云 张峥程 毛静月
新型可吸收免打结缝线在会阴侧切缝合术中的应用
侍立峰 吴岩⋆ 李彩云 张峥程 毛静月
目的 探讨使用可吸收免打结双向锯齿缝线(Quill缝线)连续缝合在会阴侧切缝合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自然分娩行会阴左侧切开缝合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会阴切口分别采用3-0可吸收免打结双向锯齿缝线(Quill缝线)连续缝合和3-0可吸收乔薇线间断缝合,比较两组切口缝合时间、术后会阴部疼痛情况、产后坐位哺乳时间、切口愈合等级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产后疼痛、切口愈合等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可吸收免打结双向锯齿缝线(Quill缝线)连续缝合会阴侧切创口具有简便、省时、产妇痛苦小、切口愈合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会阴缝合 会阴侧切 Quill缝线
会阴侧切缝合术为产科常用手术,亦是避免会阴严重裂伤和保障母婴平安的方法之一。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女性对减轻产后疼痛及切口愈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减少对产妇会阴侧切带来的诸如术后线结反应、感染、切口水肿、疼痛、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本院自2013年以来采用可吸收免打结双向锯齿缝线(Quill缝线)对会阴侧切患者进行缝合治疗,对比传统缝合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自然分娩行会阴左侧切开缝合的产妇80例,年龄21~37岁,身高155~175cm,总产程3~26h,均为Ⅰ~Ⅱ度裂伤,无明显裂伤加重。经严格的会阴侧切指征筛选:需要手术助产的初产妇;会阴体过紧或胎头过大;第二产程延长或胎心监护出现异常或严重的产科并发症,需要缩短第二产程尽快结束分娩[1]。将80例产妇按照分娩日期单双号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由同一助产士缝合。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会阴侧切方法:术前用1%利多卡因5~10ml行局部浸润及阴部神经阻滞麻醉,选择会阴左侧斜切。在阵痛开始时,左手中、食指伸入阴道内,撑起左侧阴道壁,用会阴切开剪自会阴后联合中线左侧45°方向剪开会阴,会阴高度膨隆时应以60~7O°方向以免损伤直肠。切口大小根据胎儿大小而定,一般4~5cm[1]。(2)缝合方法:观察组采用3-0可吸收免打结双向锯齿缝线(Quill缝线),自阴道切口顶端上0.5cm开始缝合并锚定,黏膜及黏膜下组织、肌层依次连续缝合,针距约8mm,至处女膜内缘原地缝合并拉紧对合牢固,继续连续缝合会阴部皮下组织对合牢固后至外侧切口顶端折返采用皮内连续褥式缝合方法对合皮肤至处女膜外缘于末端反向缝合2针后于根部剪断;阴道内反向倒刺Quill缝线一端留1cm残端后切断。如有阴道黏膜渗血可将反向倒刺一侧Quill缝线自阴道切口顶端由内向外连续缝合阴道黏膜止血并于处女膜缘处与皮下缝合线会合打结。对照组采用3-0乔薇线自阴道切口顶端上0.5cm开始间断缝合,会阴部皮下组织同样采用间断缝合,针距约8mm;皮肤采用3-0乔薇线皮内连续褥式缝合。
1.3 判定标准 切口愈合评价指标:术后第3天对伤口愈合等级进行评价,甲级愈合:会阴伤口愈合良好;乙级愈合:会阴伤口处有红肿、硬结、线头炎性反应;丙级愈合:会阴伤口出现化脓性感染或裂开。产后切口疼痛评价指标:采用“长海痛尺”评估法[2](NRS量表+VRS5量表结合的术后疼痛评估方法),对患者术后2h疼痛程度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缝合时间 观察组平均(2.6±0.68)min,较对照组(4.84±1.85)min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疼痛 术后2h“长海痛尺”评分观察组平均为(1.86±0.49)分,较对照组(4.14±1.43)分明显减轻,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差异显著(P<0.05);术后坐位哺乳时间,观察组平均(9.40±4.67)h,对照组平均(16.55±8.13)h,观察组坐位哺乳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提前,差异显著(P<0.05)。
2.3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 观察组36例甲级愈合率为90%,对照组26例甲级愈合率为65%,其中对照组1例丙级愈合,术后8d行二次缝合后痊愈,观察组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显著(P<0.05)。
近年来,产科严格控制会阴切开缝合术的手术指征,会阴缝合率被产科界公认为判断一个医院产科质量的有效指标。随之而来会阴侧切常与会阴高度水肿、复杂的裂伤后修补、产褥感染相伴发生,侧切缝合的难度有所增加,愈合不良亦有增多的趋势。
可吸收免打结双向锯齿缝线(Quill缝线)是一种表面带有微小倒刺的免打结创口缝线。这些小倒刺呈相反方向位于缝线的两端,中心段为过渡的平滑线。缝合线顺着倒刺的方向进入组织。随着另一端倒刺的打开,嵌入四周组织,形成自我锚定而无需打结。有省时、无需打结、不会回缩、不需要采用止血式缝合(如锁边或8字缝合)、无需助手等优势[3]。
使用可吸收免打结双向锯齿缝线(Quill缝线)连续缝合会阴切口,最大程度减少了对皮肤或阴道黏膜微循环及神经末梢造成的影响。此外,由于缝线自带的倒刺在会阴组织内的单向锚定作用,每次缝合收紧后缝线不回缩,术者不必持续牵拉缝线保持张力,便于助产士单人缝合操作,无线结松落的顾虑,进而明显节省了手术时间,本资料中观察组缝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同时,由于张力均匀分布于缝线的多个倒刺上,使缝线对创缘的拉力更大、更牢固,创缘对合更满意[4],且整个过程无线结存在,配合会阴部皮内褥式缝合使切口外观更平整,更牢固,亦避免了线结对会阴部敏感的神经末梢的刺激。本资料观察组产妇会阴部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产后坐位哺乳时间明显提前,有效提高了产妇产后生活质量,为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提供了保障。
在手术伤口闭合方面,目前国内外共同原则是最大限度地增加血流量同时减少细菌感染和死腔。伤口闭合技术及缝线材质与切口并发症亦有着密切关系[5],而Quill可吸收倒刺缝线既可缩短手术时间,又是单纤丝缝线。本资料中观察组无一例感染、开裂,I级愈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本文亦观察到由于Quill缝线存在倒刺,一旦进针出线后较难反向牵拉缝线重缝,故建议有丰富经验的助产士运针缝合,缝合前仔细观察切口的解剖关系,尽量避免错误进针。尽管如此,应用可吸收免打结双向锯齿缝线(Quill缝线)连续缝合会阴侧切切口,具有省时、方便操作的优点,可以有效减少术后疼痛,改善产妇术后临床体验,使切口愈合更满意,值得推广。
1 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64.
2 陆小英,赵存风,张婷婷,等.“长海痛尺”在疼痛评估中的应用.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4):6.
3 Greenberg JA,Einarsson JI.The use of bidirectional barbed suture in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and total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J Minim Invasive Gynecol, 2008, 15(5): 621~623.
4 Murtha AP,Kaplan AL,Paglia MJ,et al.Evaluation of a novel technique for wound closure using a barbed suture.Plast Reconstr Surg, 2006,117(6):1769~1780.
5 Shuhaiber H,Chugh T,Bums G.In vitro adherence of bacteria to suture in cardiac surgery.J Cardiovasc Surg,1989,30(5):749~753.
310013 杭州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7医院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