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真真 刘雅露
核心提示:任何一个新兴事物都有利有弊,智能化的作业方式一定会取代人工成为社会的主流,无人机便是一种典型的智能化作业方式。
《星际穿越》影片开始不久,男主角Cooper和女儿劫持了一架无人机,他们兴奋地追赶这架飞行了10年的无人机,在Cooper的控制下,无人机安静地降落下来。
随着影片的热映,有关无人机的讨论蔓延开来,在全球掀起了一波“无人机热”。
在中国,一家名为深圳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疆公司”)的无人机公司在2012年将无人机带入了个人消费者领域,也点燃了众人的“航拍梦”。
实际上,无人机的应用远不止航拍,它最早因军事而出现,到现在应用于农业、林业、电力、测绘、石油、铁路、传媒等行业,没有人可以预料到未来无人机所能带来的改变。
“未来,以无人机为主、载人机为辅的运营方式,也将会是整个航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无人机生产企业武汉易瓦特航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国成告诉记者。
带着眼睛去飞翔
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无人机上无飞行员,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等设备。地面、舰艇上或母机遥控站人员通过雷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
航拍爱好者“竹蜻蜓的天空”(以下简称“竹蜻蜓”)是位航拍控,接触航拍已有十几年之久,“带着眼睛去飞行”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
从2000年开始,“竹蜻蜓”尝试过最早时候的传统油动直升机,也研究过很多不同的拍摄设备,但那时候不管是飞机还是照相器材都不是很成熟,拍出来的作品也不是很成功,基本没法用。但这并没有影响“竹蜻蜓”的航拍热情。
一直到2010年,飞行梦想的实现开始有了更多的可能性。2010年9月,大疆公司新一代飞控产品成功穿越西藏珠峰,顺利完成实地航拍测试。但由于刚开始的机器只能附挂微单这样的摄影器材,实现的功能有限。
“之前只能挂比如索尼5N这类比较轻的、廉价的微单。那时候我觉得还不行,视频质量也不够专业。” “竹蜻蜓”决定再等等。
直到新产品S1000的出现,“竹蜻蜓”成为了大疆公司的第一批用户。从那以后,他拍摄了《印象银川》、《2014阿拉善英雄会航拍专辑》并航拍参与了《灵汉渔业》等企业宣传片。
根据研究机构Frost & Sullivan的数据,大疆公司目前在国内无人直升机飞控系统市场的占有率在80%以上,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50%。不过,无人机可不只是用于航拍。不少无人机公司负责人都对记者这样表示,无人机更迷人的应用还是在行业发展上,市场容量巨大。
国内市场超百亿元
谷歌的技术总监Ray Kurzweil在《奇点临近》一书中这样描述:无人驾驶飞行器的开发趋势将会加速。
他以最近在阿富汗和意兰可战役中运用的武器Predator作为开端。陆军在研究与鸟大小相似的无人机,这种无人机能将快速、准确同时具有执行侦察和战斗任务的能力。
他为我们展现了无人机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无疑,它在军事中的作用让每个国家都绞尽脑汁地力求技术精湛。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更关注的则是民用市场。
据2013中国无人机系统峰会数据统计,目前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空间达1000亿美元,中国民用无人机潜在市场空间也超过了100亿美元,而当前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仅几亿元人民币,增长潜力巨大。
仅以农林植物保护的市场需求粗略估算,植保无人机市场的年总服务产值就不会少于1000亿元,并且这个市场是持续增长的刚性需求,是国家粮食安全及农业生产的基础保障。
“过去我们的调查员要扛着巨大的卷尺,用脚丈量农田。现在只需要把车开到田里,调查员操控飞机在天空绕一圈,就能准确搜集到3-10平方公里的农作物信息,分辨率可达到1分米以下。2-3天就能完成一个县的调查。这能极大提高调查效率和准确性,让我们的调查员少做苦力,多做更重要的工作。”统计遥感技术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潘耀忠介绍。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若以目前中国大田作物15亿亩平均年施药3次计算,共需45亿亩次施药作业。植保无人机施药每亩次10元服务费,年总服务产值为450亿元。以一架植保无人机可直接带动3人就业,15万架将解决45万人的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每人平均年收入4万元,就业者年收入180亿元。
除了农业种植,林业植保也是无人机的巨大市场。林业种植种类繁多,生长环境复杂,需要的无人机作业方式也会更加多样。另外,电力巡线无人机、遥感测绘无人机、影视航拍无人机、森林防火无人机、低空物流无人机等市场更不可低估。
“飞”的困惑
有时候,市场前景广阔与实际产业发展可能是两回事。因为现实总会面临一系列问题:谁会操作无人机?谁可以操作?又可以在哪里飞?这都是困扰行业发展的瓶颈。
“竹蜻蜓”的无人机已经可以上升到1000米以上,但是他一直很担心:能够在哪里飞?可以飞多高?“现在没有法律上的依据,对个人使用者来说,一遇到问题,无人机有可能被没收不说,拍摄的片子也可能因此报废。”
无人机相关的政策法规,也是业内人士经常讨论的问题。2014年11月,一件关于无人机“黑飞”的案子在平谷法院开庭审理。北京国遥星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是从事无人机研发的公司,此前公司3人操控无人机“黑飞”进行航拍测绘,致多架次民航飞机避让、延误。
根据中国航空器拥有者与驾驶员协会的相关统计,目前我国在执行飞行任务的民用无人机大概近2万架,驾驶员也将近2万人。
对普通民众来说,如果忽然发现自己脑袋上飞过一架小飞机会是什么感觉?日前,有深圳网友在论坛上发帖称,连续几天在深圳市区看到四轴无人飞行器,担心无人机会掉下来。除了安全性的问题,你会担忧自己可能无意中成为了空中摄像机的主角吗?
目前,中国无人机驾驶员多是由航模操作者转型而来,航空知识相对缺乏,是否具备资格的确存在问题。
2014年4月,中国民航局下发《关于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资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无人机系统驾驶员要规范化取证的管理要求。
赵国成表示,现在无人机相关专业人才日趋稀缺,当务之急是需要培养大量的具备从业资格的驾驶员,向社会输送具备安全、高效飞行知识的专业驾驶员。
而在产业链方面,无人机发展也并不成熟。
民用无人机产业的最终用户是各行各业需要接受无人机系统专业应用服务的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农业合作社以及个人。但面对日趋旺盛的市场需求,民用无人机全产业链尚未形成。例如,在农业植保上,尽管应用前景看好,农业植保也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却缺少相应的操作人员。
“主要缺少为产业用户提供无人机作业服务的经营主体。运营企业的缺失,使上游设计制造产业产品销路受阻,有价无市,更使下游保障辅助产业如同无水之鱼,没有生存发展的空间。”植保无人机产业联盟秘书长林建表示。
在他看来,目前民用无人机仅局限于产品的技术开发方面,这是远远不够的。当务之急,加大应用运营的力度,使民用无人机的航空作业服务规范化、规模化、社会化,将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迅速形成民用无人机市场。
虽然无人机行业在目前存在着种种问题,不过,业内人士仍然普遍看好市场发展的前景。
“只是目前很多人对行业不了解,不知道无人机是干什么的。可能还需要通过企业推广,包括国家各部委从标准和管理上的规范。随着大众对无人机认识的提升,相信整个市场会越来越好的。”赵国成说。
多个行业或被改变
上天入地,总能给人类带来很多幻想空间。
无人机这种小小的机器,在未来可能会带来什么改变?它会以一种怎样的趋势发展?
在天津大学无人机联合研究室副主任刘宾看来,将来无人机技术发展将呈现出设计与制造技术数字化、一体化的趋势,复合材料与智能材料应用也将更广泛。航空电子系统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光传操纵系统将逐步成熟并获得应用。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自然灾害、人为事故频发,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可以利用无人机的优势,提升和发挥应急救援手段,科学有效应对灾害,减轻灾害对经济社会的冲击和影响,在空中和地面打开一条生命通道,构建空地一体的灾情事故救援网络保障体系,确保空中、地面两线救援的有效实施。”刘宾说。
在赵国成看来,运输会是被无人机最先改变的行业。“以后运输都不用民航班机了,无人机可以取代很多运输方式。”
实际上,无人机在现实生活中正在发挥这样的作用。
送货无人机初创企业Matternet正在开发的无人机项目,在发展中国家的难以抵达地区空投救援物资。他们利用无人机把药品、食物或者其他物资进行转移和运输。像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和不丹这样的地方,由于并没有现存的航空基础设施,无人机所要飞跃的是大片丛林或人烟稀少的沙漠,相对来说,遇到的屏障也会少一些。
2014年夏天,美国最大的网络电子商务公司亚马逊已经向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提出请求,要求在美国户外进行无人机的测试工作,并计划采用无人机运送商品。
但不少专家看来,由于技术以及安全层面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目前无人机在行业内的应用仍然没有普及。林建认为,即便是对于运输业的改变,目前无人机的应用仍限于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或者人烟稀少的区域。
“任何一个新兴事物都有利有弊,智能化的作业方式一定会取代人工成为社会的主流,无人机便是一种典型的智能化作业方式。”赵国成说。(支点杂志2015年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