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究

2015-01-20 14:10董国君
关键词:化学材料实验

科学发展的历史是“科学问题”的发展史,体现科学研究的意义和科学研究的方向。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因素在于专业技术的进步。第一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提出了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针对性、质量和国际化”的口号。这就要求高等院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培养符合21世纪需要的人才。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学思结合、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教学相长等教学思想和方法。在我国,大学课堂的教学方法还比较单一,基本上还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体现着“过去这么讲,现在这么讲,将来可能还这么讲”的教学模式。尤其是体现在实验教学中,尽管很多高校都在实验中设置了验证性实验、综合实验、自行设计实验等多种类型,但学生还是没有脱离照方抓药的传统模式。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很难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学生在实验课堂上很少有互相交流、独立思考、自行探索的机会,这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不利的。2007年我国启动和实施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国内大学纷纷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就大学教学改革而言,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和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对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这一矛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研究型教学课堂具有研究性、给学生高度的自主性、教育性和挑战性的特点[2]。也体现了个性化教育立足“生本”教育、基于和谐教育、突出自我教育、体现渗透式教育的思想。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3]。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研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突出知识、能力、素质三维度的三个教学目标基本特征[4]。前文在问题创设原则方面进行了论述[5],本文结合材料化学专业实验的知识领域内容和知识体系特点,采用知识领域逻辑关系研究问题创设教学法进行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活动,收到较好教学效果。

一、研究性问题创设的原则

知识是前人经过若干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并且经过科学工作者多次验证是正确的结果。当这些知识形成教材内容时,其知识性、科学性、逻辑性、规范性当然也是无数次的归纳、总结、推敲的结果。传统的灌入式、 注入式教育模式就是按照教材的章节次序照本宣科、人云亦云。知识从教师到学生变成了单向流动。事实上,即使是书本上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也是新的或未知的知识领域。用恰当的思路引导学生由已知世界进入未知世界,当然是课程教学的第一艺术特色。

(一)引导性

创设问题的第一原则就是应该具有引导性,引导的目的是利用这些问题指引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规划、有条理、有针对性的预习、听课和复习。引导性问题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 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探究、发现等学习活动中来, 进而深入理解重要的内容和观点。引导性问题还可以把孤立、分散的教学活动联系起来, 有利于把学生引向深层次的理解[6]。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知识逻辑关系认知能力和知识应用创新能力。所提出的问题应该能够指导学生首先完成相关教材内容的阅读,从中找出知识的关键点、所能解决的问题、知识领域的逻辑关系、基本知识和原理的实际应用。

(二)涵盖性

任何研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而问题的提出需要满足某种诉求。只有问题提出有效,能够吸引并指导学生达到“曲径通幽”,才是成功的问题设计。教材,通常是按照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原理、概念和原理应用的层次关系来编写。因此,所创设的问题要能够涵盖基本概念、知识和原理。最重要的是所创设的问题应该体现一条知识主线,这条主线体现出章节知识的完整性。而对于实验课程,诸多问题是原理和方法的有机结合,同时也是探索未知领域的有效引导。教师所创设的问题不但能够涵盖实验中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涵盖学生进行创新研究所涉及的未知领域。此时的实验报告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照搬,而是一个研究报告,因而也就不再千篇一律。

(三)针对性

知识逻辑关系教学法,教师不是把现成知识与结果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有针对性地选择探究主题、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让他们自主地分析、解决问题,并且激发学生不断探索未知知识领域的激情与动力[7]。教材的编写是有层次的,知识点是有逻辑关系的,而教材的层次与知识的逻辑并不是等同的。这就要求在学习、总结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学科知识的三维结构体系,知识才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变成生动的、有立体感的、有逻辑关系的内容。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才能通过自己的研究,把握相关领域内容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研究思路。

(四)逻辑性

实验课堂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培养具有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才是根本目标。知识领域逻辑表现的是知识体系内在规律的衔接[8]。所以,问题的创设要体现出知识体系的逻辑关系,方可使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生动而又立体,形成根系发达、枝干粗壮、枝繁叶茂的知识树。

二、教师的作用

教师不总是学生的向导,同时也应该是学生的助手。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的同时,对学生合作研究、探究式研究方式进行设计,让学生能够分工协作,集体探讨,共同解决一些疑难,发挥集体智慧,培养团队精神,使实验课堂更多地变成师生共同探究知识、协作开展学习的场所。体现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潘懋元和李秉德强调的作为一名高等学校教师应该起到的“教学过程的主导、教育研究的主体和教学改革的主力”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三大作用[9-10]。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的本质在于通过师生互动,使受教者自我觉悟。取代教师绝对权威角色的是合作、民主的师生关系[11]。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要凝练教学内容,科学设计问题,把握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所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具备合适的知识梯度,体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具备转变观念的素质、发现问题的素质、创设情境的素质、引导发现的素质、研究实践素质和科学评价的素质[12]。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学习过程中,逐步探究知识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让他们不断研究、实践, 最后发现问题的本质。当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根据反馈和自我评估的信息,更深入地挖掘知识理论及其逻辑关系的核心观念。实践课堂尤其如此。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鱼”与“渔”的关系论由来已久,教学方式的采用其目的都应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过程。参与性是大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营造主动探究的氛围,激发学生实践的内在动机,启发他们的兴趣和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经过思维的整理加工、实践探索,成为自己的东西。在对知识的研究中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建树,提出新的概念、范畴、体系、命题和观点,拓展了已有研究对象的范围,带动知识的认知达到新高度。

三、研究性教学的实践策略

材料化学是从化学的角度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表征、设计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它是在学科的生长和发展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中,由基础学科化学直接介入材料科学而形成的新兴学科,它既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化学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性质。目前在我国,开设材料化学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超过百所,多数的985及211院校均设有材料化学及相关学科专业。随着材料科学和化学科学领域的不断进展,作为新兴学科的材料化学发展日新月异。从材料角度讲,材料化学涵盖功能材料所涉及的纳米材料、光学材料、磁性材料、电学材料、声学材料、陶瓷材料、半导体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多个学科领域。材料化学以培养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材料化学相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材料化学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因而,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应以材料化学专业主干课程材料科学基础、固体化学、材料化学、功能材料、材料制备技术、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等为基础,实现具有基础性强、涉及面广泛、内容新颖、涉及科学研究最新前沿、综合性强、体现学生设计实验和在实验中锻炼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等特点,并在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方面更加注重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和性能的解析认识,使学生在完成基础理论学习的前提下,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分析测试手段等能力也得到培养和训练。在完成材料化学专业实验研究性教学工作方面,笔者与学生主要共同进行如下几方面的工作。以“介孔ZrO2的合成及四方晶相稳定性能”实验(参见《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材,董国君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为例。

(一)实验准备

实验的准备阶段不是学生的简单预习,而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讲解ZrO2的晶相结构、X射线衍射(XRD)对体相晶相的表征以及拉曼(Raman)光谱对表面晶相的表征原理及结果、金属离子对四方相ZrO2结构的稳定作用、表面活性剂及表面活性剂助剂对介孔材料结构的调节作用以及实验方法。尤其要指出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兴趣,此时问题的提出是高质量完成整个实验的关键所在和引导。实践过程中,针对本实验所提出的问题及其目的、开展研究工作内容见表1。

表1  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设定问题及其目的和内容

进行上述问题分析及指导,学生的实验活动及研究工作便成为有目的的、有内容的、体现学生思想的、且真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

(二)实验研究过程

既然我们已经获得了实验研究的目的和研究问题,实验便可在一定的、可设计的思路指导下,按照所设计的流程进行深入研究。学生的研究内容、实验方法、表征测试手段等是互不相同的,但总体上都是围绕着实验的目的和宗旨进行的。实验研究及内容总结的流程可用图1表示。

图1  研究性实验研究流程图

(三)创新研究

这里所说的创新研究是学生根据自己所设定的研究问题,拟定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案、研究步骤进行规范实验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对介孔ZrO2的制备工艺、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因素等逐一进行讨论,并且通过自己的实验获得最直观真实的实验结果。研究过程中,学生一定会发现大量书本上没有的、事先没有想到的新问题,同时学生也一定会不断修正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使研究工作趋于完善。同时,这样的研究是富有启发意义和建设性的,摆脱了传统的照方抓药模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助于他们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研究总结

研究总结不是简单的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而是学生必须学会并掌握相当大量的数据解析和处理手段,并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分析获得研究结果和结论。这个结果和结论是学生在一定的指导思想下独立设计并通过实验研究所完成的。因而,实验研究报告不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而是真正论文性质的研究报告。在这个研究过程中,学生的感触一定是充实而富有成就感的。

采用研究性实验教学方法不但有效避免传统实验课程模式所带来的内容枯燥、照搬照抄、千篇一律、学无所得的弊端,而且具有知识条理清晰、启发和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便于建立知识整体性和培养学生独立设计研究内容及创新能力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钟勇为.大学教学改革方法论探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

[2]别敦荣.大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4).

[3]刘献君.高等学校个性化教育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1,(3).

[4]刘智运.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J].中国大学教学,2011,(1).

[5]董国君,谭淑媛,张晓红.研究型教学方法中的问题创设[J].化工高等教育,2009,(3).

[6]何晔,盛群力.为促进理解而教——掌握逆向设计[J].高校教育管理,2007,(2).

[7]林海等.大学研究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8]张安富.改革教学方法 探索研究型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12,(1).

[9]黎琳.潘懋元先生的教师作用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0,(1).

[10]李颖.李秉德先生的大学教师作用观[J].长春工业大 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2).

[11]李红.研究型教学视野下教师角色思考[J].教师教育 研究,2007,(1).

[12]贺定修.高校实施研究型教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 教育探索,2004,(6).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鱼”与“渔”的关系论由来已久,教学方式的采用其目的都应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过程。参与性是大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营造主动探究的氛围,激发学生实践的内在动机,启发他们的兴趣和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经过思维的整理加工、实践探索,成为自己的东西。在对知识的研究中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建树,提出新的概念、范畴、体系、命题和观点,拓展了已有研究对象的范围,带动知识的认知达到新高度。

三、研究性教学的实践策略

材料化学是从化学的角度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表征、设计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它是在学科的生长和发展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中,由基础学科化学直接介入材料科学而形成的新兴学科,它既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化学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性质。目前在我国,开设材料化学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超过百所,多数的985及211院校均设有材料化学及相关学科专业。随着材料科学和化学科学领域的不断进展,作为新兴学科的材料化学发展日新月异。从材料角度讲,材料化学涵盖功能材料所涉及的纳米材料、光学材料、磁性材料、电学材料、声学材料、陶瓷材料、半导体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多个学科领域。材料化学以培养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材料化学相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材料化学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因而,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应以材料化学专业主干课程材料科学基础、固体化学、材料化学、功能材料、材料制备技术、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等为基础,实现具有基础性强、涉及面广泛、内容新颖、涉及科学研究最新前沿、综合性强、体现学生设计实验和在实验中锻炼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等特点,并在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方面更加注重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和性能的解析认识,使学生在完成基础理论学习的前提下,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分析测试手段等能力也得到培养和训练。在完成材料化学专业实验研究性教学工作方面,笔者与学生主要共同进行如下几方面的工作。以“介孔ZrO2的合成及四方晶相稳定性能”实验(参见《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材,董国君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为例。

(一)实验准备

实验的准备阶段不是学生的简单预习,而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讲解ZrO2的晶相结构、X射线衍射(XRD)对体相晶相的表征以及拉曼(Raman)光谱对表面晶相的表征原理及结果、金属离子对四方相ZrO2结构的稳定作用、表面活性剂及表面活性剂助剂对介孔材料结构的调节作用以及实验方法。尤其要指出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兴趣,此时问题的提出是高质量完成整个实验的关键所在和引导。实践过程中,针对本实验所提出的问题及其目的、开展研究工作内容见表1。

表1  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设定问题及其目的和内容

进行上述问题分析及指导,学生的实验活动及研究工作便成为有目的的、有内容的、体现学生思想的、且真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

(二)实验研究过程

既然我们已经获得了实验研究的目的和研究问题,实验便可在一定的、可设计的思路指导下,按照所设计的流程进行深入研究。学生的研究内容、实验方法、表征测试手段等是互不相同的,但总体上都是围绕着实验的目的和宗旨进行的。实验研究及内容总结的流程可用图1表示。

图1  研究性实验研究流程图

(三)创新研究

这里所说的创新研究是学生根据自己所设定的研究问题,拟定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案、研究步骤进行规范实验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对介孔ZrO2的制备工艺、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因素等逐一进行讨论,并且通过自己的实验获得最直观真实的实验结果。研究过程中,学生一定会发现大量书本上没有的、事先没有想到的新问题,同时学生也一定会不断修正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使研究工作趋于完善。同时,这样的研究是富有启发意义和建设性的,摆脱了传统的照方抓药模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助于他们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研究总结

研究总结不是简单的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而是学生必须学会并掌握相当大量的数据解析和处理手段,并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分析获得研究结果和结论。这个结果和结论是学生在一定的指导思想下独立设计并通过实验研究所完成的。因而,实验研究报告不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而是真正论文性质的研究报告。在这个研究过程中,学生的感触一定是充实而富有成就感的。

采用研究性实验教学方法不但有效避免传统实验课程模式所带来的内容枯燥、照搬照抄、千篇一律、学无所得的弊端,而且具有知识条理清晰、启发和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便于建立知识整体性和培养学生独立设计研究内容及创新能力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钟勇为.大学教学改革方法论探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

[2]别敦荣.大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4).

[3]刘献君.高等学校个性化教育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1,(3).

[4]刘智运.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J].中国大学教学,2011,(1).

[5]董国君,谭淑媛,张晓红.研究型教学方法中的问题创设[J].化工高等教育,2009,(3).

[6]何晔,盛群力.为促进理解而教——掌握逆向设计[J].高校教育管理,2007,(2).

[7]林海等.大学研究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8]张安富.改革教学方法 探索研究型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12,(1).

[9]黎琳.潘懋元先生的教师作用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0,(1).

[10]李颖.李秉德先生的大学教师作用观[J].长春工业大 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2).

[11]李红.研究型教学视野下教师角色思考[J].教师教育 研究,2007,(1).

[12]贺定修.高校实施研究型教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 教育探索,2004,(6).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鱼”与“渔”的关系论由来已久,教学方式的采用其目的都应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过程。参与性是大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营造主动探究的氛围,激发学生实践的内在动机,启发他们的兴趣和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经过思维的整理加工、实践探索,成为自己的东西。在对知识的研究中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建树,提出新的概念、范畴、体系、命题和观点,拓展了已有研究对象的范围,带动知识的认知达到新高度。

三、研究性教学的实践策略

材料化学是从化学的角度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表征、设计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它是在学科的生长和发展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中,由基础学科化学直接介入材料科学而形成的新兴学科,它既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化学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性质。目前在我国,开设材料化学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超过百所,多数的985及211院校均设有材料化学及相关学科专业。随着材料科学和化学科学领域的不断进展,作为新兴学科的材料化学发展日新月异。从材料角度讲,材料化学涵盖功能材料所涉及的纳米材料、光学材料、磁性材料、电学材料、声学材料、陶瓷材料、半导体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多个学科领域。材料化学以培养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材料化学相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材料化学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因而,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应以材料化学专业主干课程材料科学基础、固体化学、材料化学、功能材料、材料制备技术、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等为基础,实现具有基础性强、涉及面广泛、内容新颖、涉及科学研究最新前沿、综合性强、体现学生设计实验和在实验中锻炼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等特点,并在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方面更加注重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和性能的解析认识,使学生在完成基础理论学习的前提下,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分析测试手段等能力也得到培养和训练。在完成材料化学专业实验研究性教学工作方面,笔者与学生主要共同进行如下几方面的工作。以“介孔ZrO2的合成及四方晶相稳定性能”实验(参见《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材,董国君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为例。

(一)实验准备

实验的准备阶段不是学生的简单预习,而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讲解ZrO2的晶相结构、X射线衍射(XRD)对体相晶相的表征以及拉曼(Raman)光谱对表面晶相的表征原理及结果、金属离子对四方相ZrO2结构的稳定作用、表面活性剂及表面活性剂助剂对介孔材料结构的调节作用以及实验方法。尤其要指出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兴趣,此时问题的提出是高质量完成整个实验的关键所在和引导。实践过程中,针对本实验所提出的问题及其目的、开展研究工作内容见表1。

表1  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设定问题及其目的和内容

进行上述问题分析及指导,学生的实验活动及研究工作便成为有目的的、有内容的、体现学生思想的、且真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

(二)实验研究过程

既然我们已经获得了实验研究的目的和研究问题,实验便可在一定的、可设计的思路指导下,按照所设计的流程进行深入研究。学生的研究内容、实验方法、表征测试手段等是互不相同的,但总体上都是围绕着实验的目的和宗旨进行的。实验研究及内容总结的流程可用图1表示。

图1  研究性实验研究流程图

(三)创新研究

这里所说的创新研究是学生根据自己所设定的研究问题,拟定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案、研究步骤进行规范实验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对介孔ZrO2的制备工艺、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因素等逐一进行讨论,并且通过自己的实验获得最直观真实的实验结果。研究过程中,学生一定会发现大量书本上没有的、事先没有想到的新问题,同时学生也一定会不断修正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使研究工作趋于完善。同时,这样的研究是富有启发意义和建设性的,摆脱了传统的照方抓药模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助于他们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研究总结

研究总结不是简单的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而是学生必须学会并掌握相当大量的数据解析和处理手段,并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分析获得研究结果和结论。这个结果和结论是学生在一定的指导思想下独立设计并通过实验研究所完成的。因而,实验研究报告不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而是真正论文性质的研究报告。在这个研究过程中,学生的感触一定是充实而富有成就感的。

采用研究性实验教学方法不但有效避免传统实验课程模式所带来的内容枯燥、照搬照抄、千篇一律、学无所得的弊端,而且具有知识条理清晰、启发和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便于建立知识整体性和培养学生独立设计研究内容及创新能力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钟勇为.大学教学改革方法论探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

[2]别敦荣.大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4).

[3]刘献君.高等学校个性化教育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1,(3).

[4]刘智运.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J].中国大学教学,2011,(1).

[5]董国君,谭淑媛,张晓红.研究型教学方法中的问题创设[J].化工高等教育,2009,(3).

[6]何晔,盛群力.为促进理解而教——掌握逆向设计[J].高校教育管理,2007,(2).

[7]林海等.大学研究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8]张安富.改革教学方法 探索研究型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12,(1).

[9]黎琳.潘懋元先生的教师作用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0,(1).

[10]李颖.李秉德先生的大学教师作用观[J].长春工业大 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2).

[11]李红.研究型教学视野下教师角色思考[J].教师教育 研究,2007,(1).

[12]贺定修.高校实施研究型教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 教育探索,2004,(6).

猜你喜欢
化学材料实验
做个怪怪长实验
最美材料人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