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沙罗的现代城市风景画探析

2015-01-20 01:43李露琳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4年9期
关键词:印象派

李露琳

摘 要:文章以毕沙罗城市风景油画作品为论述基点,从视觉的独特性、题材的丰富性、色彩和观念创新性、情感和思想的完美结合四个方面对毕沙罗的城市风景画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能够对毕沙罗的绘画有更为深刻和本质的认识,从而为城市风景油画的鉴赏和创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毕沙罗;印象派;城市风景画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J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4)09-0147-03

Discussion on the Modern Cityscape Paintings of Camille Pissarro

LI Lu-lin(Academy of Fine Arts for Chong 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 Qing 401331,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searches on Pissarro City Scenery oil painting works. In order to have a more profound and essential understanding of Pissarros paintings, we carried out a detailed analysis on his cityscape paintings from four aspects: the uniqueness of vision, the richness of the subject-matter, the innovation of color and opinions, and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feelings and thoughts, which would provide meaningful assistance in the appreciation and creation of urban landscape paintings.

Key words :pissarro; impressionism; cityscape paintings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卡米尔·毕沙罗,法国印象派的创始人之一,他是印象派画家中,最早去外光下作画的一位先行者,以描绘田园风光与街景闻名。他的一生穷困潦倒,充满艰辛,但他很乐观,努力发掘生活中的诗意之美。从1893年到1903年的最后十年,他的题材大多为城市风景。本文介绍了印象派画家卡米尔·毕沙罗在巴黎晚期的作品,他观察人,时尚,以及在巴黎的街道上的活动。毕沙罗从一个高视角描绘巴黎的街景,表现了现代都市的运动感,真实地塑造了城市的内在丰满。他欣赏都市生活永恒的美丽和惊人的和谐,并将这种和谐神奇地保持在人类自由的喧嚣之中,他的作品在光与影的颤动之中闪动着永恒。

一、视角的独特性

毕沙罗晚年创作的城市风景画主要是采用俯视角度来描绘繁华的城市和街道建筑。选择这一视点的部分原因是毕沙罗常年户外写生,使他患有慢性泪囊炎,他的眼睛已经承受不住野外四季的风吹雨打。当时他已年近花甲……就这样,一辈子在野外作画的他只能另辟蹊径,他来到城市画画,在窗边探索城市风光,巴黎、伦敦、鲁昂、迪耶普及勒阿弗尔等城市风光成为毕沙罗这一阶段作品中的核心内容。与莫奈类似,他大量地生产出这一系列的画,如在圣拉扎尔及其周边地区,蒙马特大道,法兰西大剧院广场,杜伊勒利花园,新桥和卢浮宫。这些城市风景画成为他绘画创作中意外增加的一部分,并剖有成效地利用了相继问世的技巧,他认为在这种素材中能够发掘出更为丰富的色彩和灵动的线条。

而另一方面,窗外的这些景色也勾起了毕沙罗出乎意料的怀旧情绪,1855年他来到巴黎时,这里的景色也曾深深打动过他,那时的他从早画到深夜,为了谋生,在巴黎的大街和广场上来去匆匆,甚至忍饥挨饿……如今在窗口看着行色匆匆的人群,在这里发现了他发现了他从未经历过的奇妙效果。

二、题材丰富性

毕沙罗的城市题材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所选题材大多是现代城市中著名的景点,其中《蒙马特林荫大道》与《蒂伊勒利花园》两大主题是这类作品中的代表。如《蒙马特林荫大道》是一幅境界宽广的城市风景画,画家以敏锐的观察力,精心地捕捉俯览的蒙马特尔大街车水马龙的喧嚣情景。相比之下,《蒂伊勒利花园》描绘的是远离喧嚣都市生活的这种宁静。这两个系类各代表了城市的一部分,描绘了一个现代风格的现代化都市。

毫无疑问,路是毕沙罗绘画中一个比较普遍的主题。道路、村庄街道和穿过田野的小路把观众带入图像空间。有时这个主题被描绘成一条直线,有时是与市场花园接壤或弯曲的道路,而所有的元素都有增加视觉潜能的功能。同时毕沙罗也喜欢描绘河流与桥,其功能如同道路,再次把观众带入画面。后来,在毕沙罗的城市景观中,他专注于呈现主要街道的透视性,比如他的蒙马特大道或歌剧院大街都体现了这些观点。

此外,毕沙罗所选的题材还包含了丰富的社会政治历史内容。他在城市风景画中用及其含蓄地内容反映了现代化对城市和人的影响。他在表现人类对城市变革的敏锐反映以及对自身存在的认识和思考的同时,更多的是歌颂人类创造城市方面的又一次跃进。他与他的儿子吕西安的通讯中热情地谈到:“我很高兴能画这些人们说它丑陋的巴黎街道,这些街道如此银光闪闪,发着光,充满了生机。它们和那些林荫大道那么不同。这完全是现代化的街道!”①4341896年,毕沙罗描绘的《大桥,鲁昂》堪称表现代工业社会的杰作,这是一幅宏伟辽阔的图景,是人类活动业绩的赞歌,画面中的景物在光的颤动和巧妙组织的形体下达到了惊人的平衡。色彩的多样性、强烈性和生动性,构图的稳定性和确定性使这幅画成为毕沙罗印象主义的经典之作。在描绘鲁昂这个工业化的大都市时,毕沙罗紧紧抓住了自然的雾气和工厂、轮船、火车喷出的水蒸气混合后形成的大气效果。通过他的微妙三级调色板,成功地使烟囱烟雾充满了诗意和情感,歌颂着种种改变和无形的事物。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一个空前变革的时代中城市景观的一个特殊的肖像,展现了艺术家永不满足的好奇心,能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法国作家埃米尔·左拉曾这样形容毕沙罗的画作拥有“一个英勇的坦率和简单”,完美地阐明这一绘画的庄严又感人的视觉冲击力的重要影响。endprint

但无论什么主题,毕沙罗都不是机械地看待周围的世界,而是将城市日常生活的刻板变成光的运动,好像是被风吹佛的麦田一样,给人一种美妙、闪烁之感。这种技术骨架和他所要表现的与之相应的和谐的方法是如此富有人道感受。

三、色彩和观念创新性

毕沙罗善于对不同季节、不同光线的变化研究,在感性的无常变化中,寻求永恒的理性之美,这在毕沙罗的城市风景画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毕沙罗早期绘画深受柯罗的影响,色调上以橄榄色,橙色和紫色作为对比性色调,用笔轻健。从70年代起,受到色彩透明技法的影响,并全力投入到光与色的研究中,以速写性的小笔触写生风景,增强了画面的强烈印象,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形体模糊而色彩灿烂的世界,他给画商的信中写道:“我找到了一个现代的‘综合,其方法是以科学为基础的……这种方法意味着把调子分解为他的构成因素,用这种光学色调法和那些以颜料色调法所创作的画相比,他显示出的光度更为强烈。”②毕沙罗早期进行分色主义实验,但分色派绘画,为了强调一个光色分离的科学原理而漠视生命自身的观看感受。这种对绘画的科学的探讨意味着失掉了与大自然的交流,排除了绘画中的生命与运动,由于无法解决分色而避免于生硬的纯色调问题,最终放弃。

然而,毕沙罗晚年的作品却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他将“点彩”“画法与早期的印象派用色和笔法相互结合,保留了色彩之间的细微节奏与韵律,并且大胆以黑白造成光色对比,这使得他能够描绘人山人海的大街和广场、马车,准确无误地抓住了运动的如实感受,并给我们带来了无限闪耀的美感。

毕沙罗晚年的绘画不仅在色彩和技法上有了新的突破,更重要的是毕沙罗从瞬间的时间观念中超脱出来,成功的捍卫了一种更为宽广的内在时间意识,把这些闪动的瞬间和美好幻化成永恒,不同于早期毕沙罗对光影瞬间的追逐,在他晚期的作品里更多的是一种时间的凝结,一种闪动的永恒。

1897年描绘的油画《蒙特尔大街》,毕沙罗用一种近乎“写意”的手法,准确地塑造了画面的动感,传替眼前的景物。车水马龙,人潮涌动,在晚霞的映照下,景色充满强烈的折 射光。树木、行人与车马都被包裹在光的闪动之中,造成惊无特定的氛围。这幅画构图宏伟,街景庄严而有气派,画面明亮、快乐,洋溢着人群的热腾腾,充满着在树荫下和马车顶下的生存之爱。其笔触均匀又有一些活泼的变化,粗犷与细致融为一体,表现出毕沙罗特有的艺术风格。毕沙罗的风景画记载着现代都市的脉搏跳动和紧张节奏,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距离关系,一种是画家和观众与画面之间的距离,一种是画中人物之间的距离。③毕沙罗通过塑造画面的秩序和这种距离的关系,造成了多重运动感,而他的绘画并不表达运动的表象,而是时间的凝结。他把一个多世纪前的巴黎的喧嚣定格下来,让原本瞬间的时间获得绵延永续。

波德莱尔在《现代生活的画家》一书中阐述了“现代性”和“现代生活”以及他的艺术观念,他认为“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④在波德莱尔看来,艺术家要表现“现代性的美”,从现代的现实中寻找出这种瞬间的永恒,这也无疑与毕沙罗艺术追求是相通的。

四、情感和思想的完美结合

毕沙罗最大的特点是,在色彩至上的前提下予情感和内容存在的空间,强调主题情感的真实性和独特性。这一情感正是在形式和谐的旋律中存在的心灵的节奏,形式在获得物质形态之前,是心灵的视像与人对空间的思考。⑤毕沙罗晚年的作品,也像莫奈一样创作一系列的组画,如同样角度绘制的《大教堂》《法兰西大剧院》等。但两人的要求不同,莫奈是对不同时间光线的极致追求,最后导致光与色抽象,而毕沙罗追求的是同一景物的不同气氛,记下了画家在不同时间的感受以及这种环境下对人对社会的关注和深切的热爱。

黄宾虹先生有“守常达变”之论,他说:“屡变者体貌,不变者精神。精神所到,气韵以生,本于规矩准绝之中,超乎形状迹像之外。”⑥这里所说的变化是不断变化的关系环境,比如说毕沙罗描所绘雨天、阴天、阳光、晨雾等等,但他绝对不把这作为表现的唯一动机,而只是造成景物自身的特定环境。如果我们把毕沙罗这些作品全部连起来观看,你会发现这些这些在城市烘托下显得如此渺小的人们,无所畏惧地在酷热中、雨中、雪中、雨夹雪中行走在大街上为生计而奔波,你会发现它不再是单单的一张画,而是一曲生命的狂想曲。

毕沙罗捕捉大自然变幻莫测的现象,揭示大自然永恒不变的真理,带给生命无限的复杂感受,把情感和思想完美地结合起来创作出淳朴、动人的艺术形象。吕西安在给父亲的一封信中,是这样总结的:“令人惊奇的是,似乎一切保持一样,最初的画、蓬图瓦兹的组画、点彩的画以及最近的事物。当人们注视着一切的时候,他们是一个整体似乎并不存在我所想象的什么差异。不管你的作品以何种方式,在何种影响下创作下来,他们总保持了这种矢志不渝的追求,实际上形成了你伟大艺术特点。”①22这一言论精准地总结了毕沙罗在绘画中通过那些变化无穷的现象揭示显现背后永恒不变的真理,在这一点上可见毕沙罗和黄宾虹有着同样的认识和追求。

毕沙罗始终以自己的个人感受为基础,通过对变化事物的统筹,寻求自然界生命的永恒的真理。《塞纳河与卢浮宫》这是一幅让人过目不忘的作品,透过斑驳的色彩娓娓表达出非同一般的思想深度和远远超出画面本身的精神境界。画面大约是夜幕时分,微弱的阳光残留在天际,近景的两棵树的叶子几乎落尽。栏杆处有一个人正在出神地注视着从艺术大桥桥洞下缓缓驶过的驳船。远处随意勾出建筑若影若现,与淡蓝的天空中漂浮的粉橘色薄云融为一体,夕阳的最后一点余光透过云层倾洒在整个画面上。天空与建筑衔接,显出此一地域的柔情与恒久,就像中国的传统绘画理念一样,把人对自然山水的感觉与知觉上升为感情与想像相结合的山水意境,创造出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融合体,同时也把他自己的情感和精神描绘在了风景之间,赋予物象以生命,使之主观化,从而蕴含着他的主观感受与评价,传达着情感表达的价值。1903年7月毕沙罗在勒·阿弗港画了《勒·阿弗,前港与领航的小港湾》,此作算是毕沙罗生前最后的作品,画上布满帆船,高高的脚手架耸入天空与地平线垂直,形成一个稳定的十字架,苍劲沉郁,暗含离别的意味,像是在与这个世界做最后的告别,勒·阿弗,五十年前他曾坐汽轮来到这里追求艺术生涯,已走过古稀之年,对着生命有着更多的感慨。毕沙罗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他要表现的是对生命的感悟,而不仅是所看到的视觉形象。

法国现代著名作家罗曼·罗兰(RomainRolland)写道:“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毕沙罗用一种全新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界和人们精神世界的丰富性,思想和情感地完美结合,赋予作品以内在灵魂和生命的张力,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

五、结语

毕沙罗的创新还在于将自然的价值化为城市的价值,使风景充满人性,因此他创作了一种全然不同的城市风景油画,它提供了崭新的形象、性格和心理,由其是提供了崭新的冲突和对比,在他的作品中蕴含着某种极为珍贵的东西—也就是如何让人类创造的文明和大自然保持恰如其份的关系,在光与影的跳跃中闪动着永恒。

参考文献:

①毕沙罗.毕沙罗艺术书简 [M]. 罗威,译.北京: 金城出版社,2013: 434.

②朱伯雄. 世界经典美术鉴赏辞典[M].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335.

③毕沙罗的城市风画.潘琪、郭佳,译[J].美术,1994(04):70.

④ 波德莱尔. 现代画家生活[M]. 郭宏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425.

⑤ 福西永.形式的生命 [M].陈平,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95.

⑥ 黄宾虹. 黄宾虹美术文集[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45.endprint

猜你喜欢
印象派
名家/[法国]毕沙罗
印象派大师
关于印象主义画派绘画及意义
传入、批判、正名
趣话印象派“发迹史”
拍卖
现代是西方的吗?
“印象派”名称的由来
什么叫做“现代印象派的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