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旨在沟通:功能性产品设计中的三种语言

2015-01-20 14:59李腾野程建新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4年9期
关键词:交互设计

李腾野+程建新

摘 要:设计是人类移情作用的产物,旨在建立设计师与用户之间的双向沟通,达成双方的相互理解。然而,在功能性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师的“命令”、产品的“应答”和用户的“请求”这三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差别。文章旨在分析研究功能性产品设计过程中三种语言的交流过程,提出符合沟通逻辑的设计原则,对产品的用户需求满足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设计沟通;功能性产品;设计语言;交互设计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4)09-0106-03

Design as Communication: Three Channels within Functional Product Design

LI Teng-ye ,CHENG Jian-xin

(School of Art Design & Media,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China)

Abstract :Design, aimed at the establishment of a bridge between the designers and users and making them understand each other, is the product of humans empathy. However, in the function design process, there exist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ree kinds of languages: command of the designer, response of the product and demand of the us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mmunication of the three kinds of languages during the function design, a design principle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to better meet the user needs when designing the product.

Key words :design communication; functional product; design language; interactive design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引言

设计融合了艺术与科学,是人类移情的结果①。从移情学的角度来说,设计是设计师对自身以及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情感与经历的预判与复现。正确的复现带来良好的情感体验与使用感受,让用户的产品使用过程能够在“心流”的状态下不被干扰地顺利完成。而错误的复现则可能引发包括产品损坏、用户困扰、甚至人身财产安全损失在内的多种问题。

随着设计产业的蓬勃发展与产品类别的进一步细分,我们又可以将产品细分为以创新为主、用于丰富人类生活的“创新性产品”与以功能为主、用于解决生活问题的“功能性产品”。两者之间虽然没有明确的界限,但是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着重点,所以在企业生产产品时可以为选择合适的供应链提供参考,同时,在设计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从而产生不同的倾向性。一般来说,创新性产品针对反应性市场,具有一定的引导性,设计师往往通过自身的创意想法展开设计,具有生命周期短、不可预测性强、需求预测误差程度高等特征。因为其具有较强的创造性与自主性,多数为设计师个人想法的理解与表达,有时候也被称作“卖给博物馆的设计”,此类设计主要旨在表达。与之相对的,功能性产品则主要面向有效性市场,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设计师主要针对用户实际需求进行改良和设计,生命周期较长、可预测性强同时需求预测误差程度相对较低。其具有较强的改良性与交互性,基本是设计师和用户反复交流的产物,具备了很强的沟通职能②。

二、设计旨在沟通

功能性产品因其对用户需求的适应与满足,更加强调设计师与用户之间的沟通。然而,在众多设计案例中却不乏错误沟通的例子:设计师可能将自己作为典型用户而得到了只符合自身情况的设计产物,从而陷入了封闭式循环的心理怪圈;同样,部分设计师秉承“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路,结果却忽略了用户的盲目性从而丧失了作为设计师的专业判断,最终只能在反复的修改中浪费时间与精力。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设计过程中只将设计作为了手段与方法,却忽略了设计本身具有的强大沟通职能,从而无法取得设计师与用户的相互理解,结果只能是相互埋怨。而产品本身则只能扮演着局外人的角色,只起到了转述设计师想法同时遭受用户谴责的尴尬职能。

一般的功能性产品设计遵循着“用户提出需求-设计师开展调研-设计师设计产品-用户使用产品-用户提供反馈”的整体设计流程。在这过程中,设计师与用户交替进行活动,产品则是这一系列活动的产物。所以,产品设计除了部分专门用来辅助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如电话)之外,多数旨在实现人机交互(电话等同样需要人机交互)。然而,当我们用菜刀切菜(因为我们用手无法切开)、用杯子喝水(除非用手捧着)时,我们可以发现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实质是一个寻求帮助的过程;同样,设计师为用户设计产品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提供帮助的过程,而对产品的使用则是双方互相协作的共同结果。在这里,用户向设计师提出请求,而产品则代替设计师帮助用户完成操作,产品在整个产品使用过程中起到了一个“代言人”的作用。而产品的设计过程则旨在使设计师与用户更好的合作,取得彼此的理解。沟通不仅是设计中重要的环节,可以说沟通就是设计本身。endprint

可以看出,符合沟通逻辑的设计应该是一种对话。然而两个独白却不能构成对话③。显然产品和用户之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双方有着各自独特的语言系统。设计师与产品、产品与用户、设计师与用户之间存在着不同形式的交流,而如何理清这三种语言的关系,对于建立沟通设计有着很大的意义。

三、三种语言

(一)设计师的“命令”

设计师在取得充分的调研数据后,即着手进行产品的设计。尽管设计师在前期工作中充分听取了用户的需求与意见,但是在实际的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采用的却是一种单向式的灌输语言,我们称它为设计师的“命令”。无论是对现有产品的改良还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再设计,设计师设计产品的过程,都是一个造物的过程。设计师将自己对产品的理解与对用户需求的分析,转化为独特的设计语言赋予产品相应的外形与功能,然而一旦产品设计完成进而投放市场,则该产品与设计师再无交流。而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对产品的设计遵循着连贯的线型思维模式,而一旦产品设计完成,则迅速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逻辑,设计师很难察觉到这种循环存在的问题。设计师不是典型用户,他掌握着产品的每一个细节与环节,在自己使用产品或处于中试环节时,也很容易遵循自身设定的思维路线进行测试,从而忽略了产品可能存在的问题。即便用户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对产品的设计提出了质疑与建议,设计师也无法对现有产品做出修改,只能以改良的方式,对另一产品提出新的“命令”。

(二)用户的“请求”

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具有足够的自主权,可以根据需要与喜好挑选满意的产品。然而,消费者一旦选择了某件产品而成为了该产品的“用户”时,则只能按照设计师为产品设定好的使用方式进行操作,我们将之称为用户的“请求”。用户通过按下开关来启动产品,按下开关这一动作本身构成了用户的一次“请求”。在产品的整个使用过程中,用户通过不断的操作方式提出一次又一次的请求,而产品则对不同的请求做出相应的反应。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实质是寻求帮助的过程。如果用户不按照设定好的语言提出请求,则有可能得不到相应的帮助,甚至造成损伤。

然而,用户对产品的了解程度远不如设计师,所以用户往往会对产品提出许多“无理要求”。而当这些“无理要求”重复得不到满足时,用户更倾向埋怨产品而不是对自身进行反思。此时用户往往不会意识到设计师在这一环节中能够起到的作用,而是停止与该产品的“合作关系”,并且将这种“请求”诉诸于其他产品。

(三)产品的“应答”

与设计师或者用户等人类相比,哪怕是再智能的所谓“智能产品”仍然显得不够智能。这时,人机交互的和谐就会显得尤为重要。产品由设计师设定好外形与功能后,则完全按照设计师的“命令”进行活动。此时的产品与其说是设计的产物,不如说是代表设计师意识与理解的“代言人”。就现阶段产品的智能程度而言,往往只能识别出用户的“合理请求”,并做出与之对应的反馈,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产品的“应答”。虽然随着技术的进步,产品已经可以识别越来越多的用户请求并给出更为精确的反馈,但是由于产品的自我学习能力仍未完善,产品本身仍然起不到独立交流的作用,无非是将设计师的语言转述给用户。无可厚非的是,产品的这一职能正好是设计沟通的良好体现。所以用户的人机交互过程,说到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而设计这一活动的本身,就是人与人互相沟通的又一重要途径。

(四)更好的沟通方式

更好的沟通方式需要三者同时做出必要的改变。对于产品本身来说,应尽可能提高产品的智能程度,从单纯的“应答”向适当且主动的“建议”过渡。产品应该自发主动的关注用户,并且在合适的时间根据用户的需求对用户提出“建议”,在得到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及时给出必要的参考。良好的产品设计不仅应该在产品上使用合适的造型语言,同时应该让产品本身具有完整的系统语言。对于用户来说,应该将部分“请求”转化为“问询”。用户可以向产品提问,既然产品本身可以给出更多的解决方案,用户应该根据产品的反馈结合自身的判断最终做出选择。对于设计师来说,则应该将一部分“命令”转化为“建议”和“引导”。设计师的设计语言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表达与用户的使用,设计师应该通过产品向用户提出合理的建议并做出适当的引导,这样的设计才能够符合用户与设计师真正达成沟通并取得相互理解的需要。

四、设计师的沟通设计原则

设计师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处于上游地位,所以设计师是否选用了正确的设计语言对于产品的成功与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设计师语言应该符合正确的沟通设计原则:

建立足够广阔的共同背景。设计师应该认真开展设计调研工作,并运用同理心的方式尽可能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以往的部分设计案例都是因为设计师高高在上的俯瞰心态造成了设计上的失败。设计师不能够正确理解用户的意图,仅凭借自身理解与想象进行设计,没有设身处地为用户考虑。这在无障碍设计与服务性设计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以人造鸟巢为例,每年各地兴起的人造鸟巢活动此起彼伏,各种漂亮的人造鸟巢挂满了枝头。然而由于大部分设计师并没有鸟类学的知识储备,不能够了解鸟类的真实需要与不同鸟类之间的需求差别,结果导致人造鸟巢无“鸟”问津,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同时,不少鸟类因为被占据了理想筑巢位置而不得不选择其他地方作为栖身之所,造成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尴尬境地。深入了解用户需要,从用户的真实需求出发,建立足够广泛的共同背景,是沟通设计的重要原则。

建立正确清晰的心理暗示。产品的造型与功能应该与人类的使用习惯相符。现在不发产品的设计遵循人们的猎奇心理,故意将产品设计成其他与之不符的形态从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结果导致了用户的误操作与产品的损坏,严重的甚至危及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良好的心理暗示使用户在第一时间对产品产生正确的联想,使之与设计师为产品设定的预设用途相一致。同时,好的心理暗示采用隐喻的方式,与用户的无意识形态相契合,为用户的“心流”使用状态创造了基础④。endprint

使用充分必要的引导语言。用户与设计师存在着认知上的不同,为了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行为与设计师的线型逻辑相一致,就要求设计师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采用适当的引导语言。用户会对产品外观上的每一个细节做出反应,多余的造型语言会对用户产生误导。引导性语言的使用有利于限制用户的错误操作,从而保证用户每一步操作都在设计师的可控范围之内。引导语言应该作用与用户行为的每一个阶段,鼓励用户进行操作,限制用户的错误操作,为用户的操作做出反馈⑤。

预留安全合理的自主空间。设计师应该关注产品的使用状态,用户本能的对产品具有控制欲,会自发对产品进行一定量的改造。好的设计师应该理解用户的这一心理,在保证安全与合理的前提下,为用户的产品使用预留一定的自主空间。如今模块化的家具产品正好符合了这一设计原则。无论是隔板的安装还是桌椅的组合,都可以让用户在保证安全和牢固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产品做出一定的调整。

使用户的操作留下鲜明自然的痕迹。我们在阅读纸质书时会留下折痕,可以让我们在下一次阅读时迅速找到上次没看完的部分。设计师有义务为用户的产品使用留下鲜明自然的使用痕迹,这不仅让用户在被打扰时迅速恢复使用状态,而且可以在出现错误时为用户修正错误提供依据。

对用户的使用进行简单明确的培训。尽管好的产品可以让用户自主完成全部操作,但是如果产品系统复杂且难以掌握,对用户进行适当的培训还是尤为必要的。设计师可以为用户设计简单明确的说明或者制作相应的程序,使用户能够尽快完成对产品的学习,掌握产品正确的使用方式。

五、小结

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是寻求帮助的过程,而设计师则通过产品对用户提供相应的帮助,最终的目的是使设计师和用户合作完成某项任务,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用户对产品的理解与认识,同时设计师也能够在用户的不断反馈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最终获得双赢。为了使用户更好的使用产品,就要求设计师遵循沟通的设计原则,采用建议和引导的语言让产品和用户进行合作。虽然目前的设计仍处在手段和方法的过程阶段,但是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设计一定会成为设计师与用户之间彼此理解、互相协作的桥梁。随着三种语言的逐渐转变和发展,设计必将在人类社会文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这过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沟通不仅是用户和设计师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沟通甚至可以说就是设计本身,设计旨在沟通。

注释:

① (美)沃伦·贝格尔(著)、李馨(译).像设计师一样思考[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IX.

②顾海鹏. 探讨供应链战略与产品的匹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8):14.

③ (美)唐纳德·A·诺曼(著)、刘松涛(译).未来产品的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5.

④ 汪晓春.产品设计中界面的隐喻[J].装饰,2005(01):17.

⑤ 高岩、陶晋、洪华.行动引导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7(09):172.

参考文献:

[1] Crilly, Nathan; Good, David; Matravers, Derek and Clarkson, P. John (2008). Design as communication: exploring the validity and utility of relating intention to interpretation. Design Studies, 29(5):425–457.endprint

猜你喜欢
交互设计
浅谈交互设计流程中的视觉因素
超数字化: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
新时期绘本动画艺术在互动多媒体领域的探索与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基于国内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的现状与思考
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案例的交互设计教学实践探讨
独立学院实施互动媒体的管理学课堂教学交互设计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