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天宇
摘 要:山西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煤炭产业是这些地区的主导产业。但是,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这些地区的发展前景受到了很大威胁,因此产业转型具有客观必然性。目前,在转型中的资源型地区遇到了许多困难,如地区发展陷入困境,产业转型的生态环境压力突出等。文章以山西省为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综合东方管理学派、中国产业经济学及西方产业经济学的相关观点,对山西省这一资源型地区的产业转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资源型地区 产业转型 现状分析 产业结构优化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2-085-02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地区。资源型地区在全省占有较大的比例。这些地区往往都以煤炭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但是煤炭资源总会面临着枯竭的困境。因此,这些地区的产业转型如果不能顺利实现,就会发生“因煤而兴、因煤而亡”的悲剧。目前,山西的资源型地区的大部分能源产业大多已经步入成熟期,个别产业已经步入产业衰退期,对这些产业而言,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然而,由于山西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依然存在,相关企业和地区尚未完全形成自我积累的机制,实现自我发展。产业转型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试图通过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和系统本身的自我优化来应对挑战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政府必须挺身而出,通过产业政策,运用多种手段,实现本地区的产业转型。
一、山西省煤炭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的现状分析
(一)产业结构现状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其演进会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总量的增长也会促进产业结构的加速演进。
表1是山西省在2005年、2010年和2012年的产业结构情况。可以看到,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的比例最大,而山西省工业产值的增加基本来源于重工业,轻工业为地区产值增加所做的贡献很少。经济发展过分倚重第二产业和重工业,这是山西省产业结构一个基本现状。
(二)山西省工业发展现状
工业发展代表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行业中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大企业往往代表了一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因此,通过观察行业中大企业的经济指标就可以知道行业整体的发展态势。山西省2012年工业大企业(集团)的主要经济指标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采掘工业数占据了工业大企业数目总量将近40%的份额,产值也是遥遥领先与其他行业。而且在采掘业内部,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仅仅有两家,反映出其行业内部资源配置极度不合理。与此同时,就业人口过多向煤炭开采行业集中导致制造业各部门劳动力的稀缺,结果只能是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发展掣肘。这样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局面:以采掘业即煤炭开采业的畸形发展换取人民生活所必须的生活用品,直接导致了环境的恶化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得不到丰富。且煤炭开采行业从业人数的膨胀直接导致了煤矿事故频发,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资源型地区演化陷入多难境地
与一般地区相比,山西省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律既具有资源型地区发展规律的普遍性,又具有其自己的特殊性。其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煤炭资源消耗枯竭规律。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资源枯竭是必然趋势。这是资源型地区不以人的意志为特殊的规律,如果不注意,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二是矿区效益递减规律。伴随煤炭资源的持续开采,人力及运输等成本也随之加大,而国内煤价往往不尽如人意,在此情况下,矿区收益递减成为了这一地区的特殊规律。三是矿区后期转型规律。由于煤炭资源总有枯竭的那一天,以煤炭为支柱产业的资源型地区也必然遇到支柱产业的转型问题。在山西省大部分以煤炭为支柱产业的资源型地区如大同、介休、阳泉、晋城、霍州都已经或即将遇到后期转型的问题。四是地区功能由单一向综合演变困难。随着资源型地区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延长,其功能也必然由单一向综合演变。在此过程中,金融,区域功能,产业接替和延伸等都可能成为阻碍产业转型的绊脚石。
(四)产业转型遇到了恶劣的生态环境制约
计划经济时期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模式使得山西省相关企业和部门在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过程中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使这些地区出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空气污染严重、水质日趋恶化、采矿区严重塌陷、生态承载能力减弱。大同、阳泉、长治、晋城、古交、霍州、介休、原平矿区都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地面塌陷。这些采矿塌陷区成为了山西行业发展永远的伤疤。
二、山西省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的政策建议
(一)推动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的发展过程,其具体特征包括:按照第一、二、三产业演进;按照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顺向递进;由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递进;由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递进。山西省应该首先推动产业的高度化,即将传统的煤炭行业推向高度化,集约化。
1.技术创新及其机制。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首要手段。山西省应当着眼与处于成熟期的传统行业,尤其是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大企业,发挥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提高所提供产品的质量,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高度化演进。具体手段是优先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培养高等人才。以“老八所”为人才培养摇篮,建设几所全省一流的大学,通过改变人才培养格局吸引人才回流,为科技创新提供最活跃的因素。与此同时,还应大力发展行业的高精尖技术,进行煤炭行业重大技术装备的创新,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市场经济中一条普遍规律,这意味着技术进步一旦停止,随着生产要素的连续投入,其带来的产量增量是递减的。边际报酬的递减必然带来平均报酬的递减。在此规律作用下,一旦产业的边际收益为负值,全行业的总产值必然下降,并进入衰退阶段。而防止这一现象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就是创新。创新是科学技术产业化的过程,也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技术进步速度的减慢会导致产业的减速发展。而科学技术的产业化的时滞性,往往使得技术进步减缓或停止。资源型城市要以技术创新推动产品结构调整,从而让产业结构的优化带动产业创新和管理创新。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使得现有的工业结构得到改造,新的产业得以产生。endprint
陆国庆将衰退产业创新分为五个层次:一为现有产品寻找新的顾客;二为现有产业开辟新的要素供应来源;三为开辟现有产业的新的供货渠道;四为在原产业内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新产品;五为开发全新的产业。在这五个层次的产业创新中,第一级属于市场创新范畴;第二级属于要素创新范畴,主要是通过工业生产过程中技术创新的变化,为工业输入新的元素;第三级属于产业价值创新范畴,是产业价值创新的基本内容之一;第四级属于产品创新范畴,产品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元素,但只有极少数的产品创新才能孕育出全新的产业;第五级是新兴产业的发展,是产业创新的最高水平。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而言,产业转型就是资源型产业的退出过程和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因此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创新主要就是第四和第五个层次的创新。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实现新产业的诞生和发展,从而实现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
2.积极进行机制改革。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另一个手段是机制改革,即通过产业间优势地位的更迭来实现高度化。主要措施是加速煤炭行业落后装备的折旧、对过剩的劳动人口进行转岗培训。不能为了片面的“GDP政绩观”而盲目保护和援助。近年来山西省推行的“气化山西”就是推进煤炭行业有效转移的措施,实践证明,该措施一方面改善了山西受到严重污染的环境,另一方面解决了过剩的煤炭产能过剩问题,是合理且有效的。
3.选择适宜的主导产业。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与主导产业的转换有着特殊关系。罗斯托认为,在任何时期,甚至在一个已经成熟并继续成长的经济中,经济发展的冲击力之所以能够保持,是由于为数不多的主要成长部门迅速扩张的结果,而且这些部门的扩大又产生了对其他产业部门具有重要意义的作用。实践表明,主导产业的发展要经历五个阶段(见表3),且各个阶段的发展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缩短但不能逾越。笔者认为,山西省当前的产业结构处于第三阶段,即以电力、汽车、化工和钢铁行业为主导产业;这就要求兼收并蓄,循序渐进,综合几次主导产业及其群体的发展优势,通过引进人才技术等关键的生产要素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传统的产业经济学观点认为:协调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心内容。产业结构的协调不是指产业间的绝对平衡,而是指各产业之间有较强的互补和谐关系和相互转换能力。只有强化产业间的协调,才能提高其结构的聚合质量,从而提高产业结构的整体效果。本文认为山西省的产业结构严重不协调。这就要求在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特别是采矿业和关系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行业间进行调整,通过改变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使之趋于平衡。而在技术水平短时间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边际收益是递减的,即可能会伴随一定量的经济损失。这就要求政府要有远见卓识,敢于承担产业转型中的经济亏损。
在扩大需求方面,正在积极推进的城镇化是良好且有效的措施。但是笔者认为,城镇化的根本目的是藏富于民和共同富裕。因此,政府必须给城镇化居民找到增收的正确路子,使城镇化居民真正富裕起来,从而为城镇化的自然演进奠定坚实稳固的基础。盲目地大兴土木,进行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期望通过政府的转移支付实现城镇化只会导致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继而继续靠资源发展必然,形成恶性循环。
(三)构建系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资源利用上的具体应用经济形态。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资源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客观要求,组织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不产生或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可见,对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构成了循环经济的主体。煤炭资源型城市既是过分依赖煤炭产业的城市,又是废弃物较多且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污染和威胁的城市,为了这些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客观要求充分利用这些城市的再生性资源,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接替产业,推进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一要推进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在园区内形成闭合产业循环链、横向耦合产业链和区域整合产业链,以达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零”排放的目标。应重点构建煤炭—电力—化工、建材—高耗能企业的主导生态产业链,实现产业链的耦合。二要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形成煤炭资源型城市物质循环流动的多元化结构链条,延长产业链,推动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产业结构转变,为寻求接替主导产业奠定基础。三要建立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应通过财政补贴、减免税收、放宽信贷条件、降低产业准入标准等措施,鼓励企业和事业单位走循环经济道路。
[本文受山西省软科学项目:山西产业转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3041058-04)]
参考文献:
[1]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7,209.
[2] 朱秀君.衰退产业识别指标选择及要素退出援助机制的构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12):20-24.
[3] 陆国庆.衰退产业中企业创新战略选择[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12):33-36.
[4] 罗斯托.经济成长的阶段[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159
(作者为太原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本科生 山西太原 030024)
(责编:李雪)endprint
陆国庆将衰退产业创新分为五个层次:一为现有产品寻找新的顾客;二为现有产业开辟新的要素供应来源;三为开辟现有产业的新的供货渠道;四为在原产业内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新产品;五为开发全新的产业。在这五个层次的产业创新中,第一级属于市场创新范畴;第二级属于要素创新范畴,主要是通过工业生产过程中技术创新的变化,为工业输入新的元素;第三级属于产业价值创新范畴,是产业价值创新的基本内容之一;第四级属于产品创新范畴,产品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元素,但只有极少数的产品创新才能孕育出全新的产业;第五级是新兴产业的发展,是产业创新的最高水平。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而言,产业转型就是资源型产业的退出过程和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因此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创新主要就是第四和第五个层次的创新。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实现新产业的诞生和发展,从而实现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
2.积极进行机制改革。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另一个手段是机制改革,即通过产业间优势地位的更迭来实现高度化。主要措施是加速煤炭行业落后装备的折旧、对过剩的劳动人口进行转岗培训。不能为了片面的“GDP政绩观”而盲目保护和援助。近年来山西省推行的“气化山西”就是推进煤炭行业有效转移的措施,实践证明,该措施一方面改善了山西受到严重污染的环境,另一方面解决了过剩的煤炭产能过剩问题,是合理且有效的。
3.选择适宜的主导产业。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与主导产业的转换有着特殊关系。罗斯托认为,在任何时期,甚至在一个已经成熟并继续成长的经济中,经济发展的冲击力之所以能够保持,是由于为数不多的主要成长部门迅速扩张的结果,而且这些部门的扩大又产生了对其他产业部门具有重要意义的作用。实践表明,主导产业的发展要经历五个阶段(见表3),且各个阶段的发展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缩短但不能逾越。笔者认为,山西省当前的产业结构处于第三阶段,即以电力、汽车、化工和钢铁行业为主导产业;这就要求兼收并蓄,循序渐进,综合几次主导产业及其群体的发展优势,通过引进人才技术等关键的生产要素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传统的产业经济学观点认为:协调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心内容。产业结构的协调不是指产业间的绝对平衡,而是指各产业之间有较强的互补和谐关系和相互转换能力。只有强化产业间的协调,才能提高其结构的聚合质量,从而提高产业结构的整体效果。本文认为山西省的产业结构严重不协调。这就要求在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特别是采矿业和关系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行业间进行调整,通过改变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使之趋于平衡。而在技术水平短时间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边际收益是递减的,即可能会伴随一定量的经济损失。这就要求政府要有远见卓识,敢于承担产业转型中的经济亏损。
在扩大需求方面,正在积极推进的城镇化是良好且有效的措施。但是笔者认为,城镇化的根本目的是藏富于民和共同富裕。因此,政府必须给城镇化居民找到增收的正确路子,使城镇化居民真正富裕起来,从而为城镇化的自然演进奠定坚实稳固的基础。盲目地大兴土木,进行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期望通过政府的转移支付实现城镇化只会导致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继而继续靠资源发展必然,形成恶性循环。
(三)构建系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资源利用上的具体应用经济形态。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资源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客观要求,组织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不产生或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可见,对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构成了循环经济的主体。煤炭资源型城市既是过分依赖煤炭产业的城市,又是废弃物较多且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污染和威胁的城市,为了这些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客观要求充分利用这些城市的再生性资源,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接替产业,推进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一要推进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在园区内形成闭合产业循环链、横向耦合产业链和区域整合产业链,以达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零”排放的目标。应重点构建煤炭—电力—化工、建材—高耗能企业的主导生态产业链,实现产业链的耦合。二要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形成煤炭资源型城市物质循环流动的多元化结构链条,延长产业链,推动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产业结构转变,为寻求接替主导产业奠定基础。三要建立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应通过财政补贴、减免税收、放宽信贷条件、降低产业准入标准等措施,鼓励企业和事业单位走循环经济道路。
[本文受山西省软科学项目:山西产业转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3041058-04)]
参考文献:
[1]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7,209.
[2] 朱秀君.衰退产业识别指标选择及要素退出援助机制的构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12):20-24.
[3] 陆国庆.衰退产业中企业创新战略选择[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12):33-36.
[4] 罗斯托.经济成长的阶段[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159
(作者为太原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本科生 山西太原 030024)
(责编:李雪)endprint
陆国庆将衰退产业创新分为五个层次:一为现有产品寻找新的顾客;二为现有产业开辟新的要素供应来源;三为开辟现有产业的新的供货渠道;四为在原产业内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新产品;五为开发全新的产业。在这五个层次的产业创新中,第一级属于市场创新范畴;第二级属于要素创新范畴,主要是通过工业生产过程中技术创新的变化,为工业输入新的元素;第三级属于产业价值创新范畴,是产业价值创新的基本内容之一;第四级属于产品创新范畴,产品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元素,但只有极少数的产品创新才能孕育出全新的产业;第五级是新兴产业的发展,是产业创新的最高水平。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而言,产业转型就是资源型产业的退出过程和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因此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创新主要就是第四和第五个层次的创新。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实现新产业的诞生和发展,从而实现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
2.积极进行机制改革。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另一个手段是机制改革,即通过产业间优势地位的更迭来实现高度化。主要措施是加速煤炭行业落后装备的折旧、对过剩的劳动人口进行转岗培训。不能为了片面的“GDP政绩观”而盲目保护和援助。近年来山西省推行的“气化山西”就是推进煤炭行业有效转移的措施,实践证明,该措施一方面改善了山西受到严重污染的环境,另一方面解决了过剩的煤炭产能过剩问题,是合理且有效的。
3.选择适宜的主导产业。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与主导产业的转换有着特殊关系。罗斯托认为,在任何时期,甚至在一个已经成熟并继续成长的经济中,经济发展的冲击力之所以能够保持,是由于为数不多的主要成长部门迅速扩张的结果,而且这些部门的扩大又产生了对其他产业部门具有重要意义的作用。实践表明,主导产业的发展要经历五个阶段(见表3),且各个阶段的发展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缩短但不能逾越。笔者认为,山西省当前的产业结构处于第三阶段,即以电力、汽车、化工和钢铁行业为主导产业;这就要求兼收并蓄,循序渐进,综合几次主导产业及其群体的发展优势,通过引进人才技术等关键的生产要素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传统的产业经济学观点认为:协调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心内容。产业结构的协调不是指产业间的绝对平衡,而是指各产业之间有较强的互补和谐关系和相互转换能力。只有强化产业间的协调,才能提高其结构的聚合质量,从而提高产业结构的整体效果。本文认为山西省的产业结构严重不协调。这就要求在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特别是采矿业和关系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行业间进行调整,通过改变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使之趋于平衡。而在技术水平短时间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边际收益是递减的,即可能会伴随一定量的经济损失。这就要求政府要有远见卓识,敢于承担产业转型中的经济亏损。
在扩大需求方面,正在积极推进的城镇化是良好且有效的措施。但是笔者认为,城镇化的根本目的是藏富于民和共同富裕。因此,政府必须给城镇化居民找到增收的正确路子,使城镇化居民真正富裕起来,从而为城镇化的自然演进奠定坚实稳固的基础。盲目地大兴土木,进行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期望通过政府的转移支付实现城镇化只会导致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继而继续靠资源发展必然,形成恶性循环。
(三)构建系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资源利用上的具体应用经济形态。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资源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客观要求,组织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不产生或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可见,对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构成了循环经济的主体。煤炭资源型城市既是过分依赖煤炭产业的城市,又是废弃物较多且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污染和威胁的城市,为了这些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客观要求充分利用这些城市的再生性资源,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接替产业,推进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一要推进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在园区内形成闭合产业循环链、横向耦合产业链和区域整合产业链,以达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零”排放的目标。应重点构建煤炭—电力—化工、建材—高耗能企业的主导生态产业链,实现产业链的耦合。二要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形成煤炭资源型城市物质循环流动的多元化结构链条,延长产业链,推动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产业结构转变,为寻求接替主导产业奠定基础。三要建立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应通过财政补贴、减免税收、放宽信贷条件、降低产业准入标准等措施,鼓励企业和事业单位走循环经济道路。
[本文受山西省软科学项目:山西产业转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3041058-04)]
参考文献:
[1]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7,209.
[2] 朱秀君.衰退产业识别指标选择及要素退出援助机制的构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12):20-24.
[3] 陆国庆.衰退产业中企业创新战略选择[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12):33-36.
[4] 罗斯托.经济成长的阶段[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159
(作者为太原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本科生 山西太原 030024)
(责编:李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