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心
放假了,我们去哪里呀
□文 心
编者按:
荧屏上,《爸爸去哪儿》非常火爆,一群暖爸萌娃热热闹闹地走遍了大江南北。
荧屏下,你的春假、秋假、寒暑假,都去了哪儿呢?你想不想给自己安排一次“去哪儿”,换个环境,体验一把不同的生活?
2014年的秋假,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三(3)班的小恩,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去哪儿”计划——到农村小学“游学”两天。
童年不同样,多一分经历,多一分成长。
“语文,科学,体育,美术……耶,我最喜欢体育课和美术课了!”小恩一边对着课程表念叨,一边往书包里塞文具,“我的英语书要不要带呢?他们的英语课跟我们一样吗?”
小恩说的“他们”,指的是浙江长兴县吕山中心小学三(1)班——2014年的秋假,她以插班生和“时代”小记者的身份,到农村小学体验了两天“游学”生活。
小恩又检查了一下书包,里面有她带给新伙伴的礼物——送给班级图书角的“探索大发现”丛书,和《小学生时代》的“爆笑超市”、“西子姐姐”精华本。
走出高铁站,小恩一眼就看到了接站的黄佩老师,那温和的笑脸让她觉得特别亲切。
“黄老师,你们班有多少人?”
“56,哦,现在应该说是57了。”黄老师微笑着揽过小恩的肩膀,“从现在开始,不是‘你们班’了,是‘我们班’。”
教室门口,小恩背着书包,腼腆地躲在黄老师身后,探头往里张望,看到了一张张兴奋的笑脸和一双双使劲鼓掌的小手。在全班同学的掌声和注目礼中,小恩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
下课了,小恩“拖”着一个大包围圈四处挪动——七嘴八舌的声音在抢着说:老师办公室在这边!厕所在那边!第三节体育课要去操场上,食堂在三楼……
“蚕桑小队”兴冲冲地向着桑园和农户家出发。
站在讲台上,我又开心又紧张。我和张梦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全班人都围到我的座位旁,一个个喜出望外。我每节课下课都被簇拥着,很开心。升旗仪式上,黄老师让我站在队伍最前面,站在队伍里的我特别醒目。
一声哨响,我最喜欢的体育课开始了!徐老师带着我们热身跑、做游戏,还教了我一个垫子上的体操动作:跪跳起。最好玩的是红绿灯游戏,两个人一组,抱着垫子当小汽车,谁要是没听清楚徐老师的口令,“闯”了红灯,就只能排到队伍末尾去喽……
——摘自小恩日记《我的三(1)班》
小恩跟着同学们愉快地练习、奔跑,因为课堂表现积极,她得到了徐进老师的表扬和一枚好少年“荷花章”。
热心的同学从老师办公室拿来不干胶,把小恩的名字写进了班级争章表。小恩把“荷花章”端端正正地贴在自己名字的上方。
这一刻,三(1)班,一共57人。
吕山中心小学位于“蚕桑之乡”——长兴县吕山乡。相传,春秋时吴国伍子胥在此苦耕建仓,三国时的大将吕蒙也在此雄踞立防,留有吕蒙山,吕山因此得名。学校周围的农户们至今都还保留着养蚕、剥茧、缫丝的传统手艺。9月,正是晚秋蚕的养殖季节。
“你观察过蚕宝宝是怎样吃桑叶的吗?”
“从蚕到茧,一共要经过几次休眠?”
“茧是怎样变成丝的?”
“有谁亲手剥过蚕茧?”
…………
吕山中心小学的校本课程——《吕蒙蚕桑》开课了!120多名三年级学生聚集在阶梯教室里,展开了热烈的大讨论。原本是“蚕”、“桑”两个研究学习大组,结果,问题越提越多,小组越分越细……同学们把想要研究、探索的小课题记录在各自的任务表上,然后,兴冲冲地向着桑园和农户家出发——
接下来的课堂,在校外!
主讲老师换成了——蚕宝宝!
很快,小恩和伙伴们来到了一户蚕农的家。院子里,有个柴灶烧得正旺,散发出一股奇怪的气味。一个老婆婆正坐在大脚盆边剥茧。奇怪,为什么笸箩里装着的是雪白的、鼓鼓的茧,老婆婆手里的茧却是米黄色、软趴趴的?
“答案在这里!”胡永亮老师打开柴灶上的锅盖,“看到了吗?所有的蚕茧都要煮过以后才能剥得开。谁知道煮茧要用多长时间?不知道?把问题记下来!”
这边,老婆婆已经娴熟地剥开一只蚕茧,外翻、取蛹、入水、撑拉,小小的蚕茧成了松松、薄薄的绵网状,套在她的左手上。接着,剥开第二个,拉开,再套上……一层层叠加之后,绵网变厚了,再经过反复用力撑拉,变成了一只白色的大绵兜,像医生戴的白帽子。
“我试试!”小恩学着老婆婆的样子,把两只手伸进绵兜,用力往外拓展,“好难拉啊,老婆婆的力气真大!”
二楼的养蚕室整洁、明亮,空气里散发着消毒水的味道,架子上有好几层铺满桑叶的竹匾,密密麻麻的蚕宝宝们正在大快朵颐呢!老师轻轻捉起一条蚕,鼓励同学们伸手摸一摸:“谁能认出这是几龄蚕?喂给蚕宝宝吃的桑叶要注意些什么?哈哈,不知道的同学,赶快去查养蚕‘字典’!”
现场的养蚕活“字典”除了老婆婆,还有学校特派的“助教”钱秋如老师。老婆婆一边回答提问,一边马不停蹄地剥茧。
观摩老婆婆剥茧。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观察蚕宝宝,钱老师把自己家养的蚕带到学校,分给我两条。我有点害怕,不敢碰。为了证明蚕宝宝真的很温顺,他把蚕宝宝放在手心里爬,还把蚕宝宝放到自己的舌头上,大家都看得呆掉了!
剥茧“剥”出了两道数学题,考考大家:1个绵兜由10个蚕茧组成,200个晾干后的绵兜重约500克,请问,做一条2500克重的丝绵被要用掉多少个蚕茧?老婆婆1分钟能剥3个蚕茧,每天要剥3000个茧,老婆婆每天要工作多长时间?”
——摘自小恩日记《丝绸从哪里来》
短短两天的“游学”,小恩过得有滋有味——“每一分钟都过得很不一样!”她担任了“文明监督员”和“礼仪守护队员”,为同学打饭,护送放学队伍离开;她参观了芦笋养植大棚,跟着农户采摘芦笋、分拣打包;她和同学一起设计“荷韵校园”手工纸袋,把“吕山”二字工整地写在姓名边上……最让她感动的是分别那一刻,小恩得到了全班同学的拥抱,小伙伴们把各种小纸条和卡片塞到她手里,有几个同学还哭了:“明年你还会来吗?”
小恩心里冒出了一个新计划:“能不能邀请这里的小朋友到我的学校去?或者,让我们两个班的男孩子来一场友谊足球赛?”
吕山中心小学的黄校长同意了!
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的张校长也同意了!
太棒了,这个“私人订制”的春假之约,一定会产生更多的热情碰撞,友谊火花闪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