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小主
诗歌,落进了我的童年
□六六小主
这是一个温暖的伙伴。这个伙伴,记录着童年的温情与漫想,把你的故事高悬于无垠的天空,变成长长的、长长的书卷。
这个伙伴是谁?是比微笑还美丽的童诗——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抑扬顿挫的曲调,极具穿透力的嗓音,张裕宁吟诵的《长恨歌》就这样悠悠地走进了在场每一个听众的心里。
出乎大家的意料,那个眼睛小小,说话一直带着羞涩微笑的男生张裕宁,一开口便能吟诵出如此沁人心扉的诗歌。
在浙江金华市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里有一个童诗博物馆,这里的墙上贴满了童诗,这里的书架上装满了诸多儿童诗人的作品集。会吟诵百首诗歌,酷爱写诗、写作文的张裕宁,就来自这所充满了诗情的学校。
童诗能让孩子发现自己身上隐形的翅膀。有了翅膀,他们能进入蚁穴,体验蚂蚁的辛劳;能飞上高空,和大雁说上几句悄悄话;能潜入水中,和鱼儿一起游来游去……世界变了,变得生动而且可爱、可亲。
副校长吕珍英在一次语文单元测试中,让学生看图写话:奔跑的小男孩手里牵着一只飞在半空的风筝,地上还有几根象征草坪的小草。一目了然的画面,全班30名同学却写出了23个不同的题目:《把春天给放走了》《风筝和白云说话》《我也想飞》《飞向蓝天的梦》……吕老师读着这些奇思妙想,除了享受还有惊讶,特别是当得知其他学校的孩子都是以《放风筝》为题时,她更坚信:播下诗的种子,孩子们将带来整个春天。
更让老师们骄傲的是,孩子们在诗歌的海洋里,还学会了出口成诗。一次,几个调皮的男孩子在学校小花园的水池里捉了许多小蝌蚪,身边的同学纷纷劝说:“你们抓了小蝌蚪,蝌蚪妈妈会伤心的。”“蝌蚪自由自在地在池塘里玩,多开心呀!”看到同学走在草坪里,就有人提醒:“小草被你踩痛了,请你赶快离开!”一个孩子忍不住采了一朵鲜花,同学惊呼:“你毁了一个春天。”
孩童如玉,童诗似水般润泽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懂得生活,珍爱身边的草木虫鱼。一首首的童诗像一串串的脚印,或深或浅,或大或小,虽然稚嫩,却一步步走在通往春天的道路上。
在童诗博物馆里,张裕宁带着一本厚厚的诗集和三大本日记本来了。
“下课了/人多了/拥挤了/一会儿/没有了/到哪了/上课去了”。这是张裕宁诗集里的第一首诗《上课了》。这首诗的脚注挺有意思:此乃张裕宁的第一首小诗,创作于一年级入学的第二星期。“这是张裕宁写的第一首诗,那时他只会写一些简单的字,其他不会的字他只能用拼音代替。刚上小学,居然就会自己写诗了。”张裕宁妈妈现在仍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张裕宁和杨轶闳老师一起在吟诵。
“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种从没遇到过的安静。一上课,班上的同学突然变得很安静,整个学校都静悄悄的。小诗就出现了。”张裕宁说,这首诗的灵感来自于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
张裕宁的幼儿时代是徜徉在童诗里的。爸爸妈妈看到适合孩子阅读的诗歌,就收集起来。爸爸负责排版,妈妈负责寻找插画,制作小诗本。这个小诗本变成了张裕宁的宝贝,每天听爸爸妈妈读诗,成了他最快乐的事情。到了2周岁,张裕宁回老家过年,便能有模有样地给亲戚们读诗了。
从小酷爱诗歌的张裕宁,还非常幸运地遇到了一年级的班主任杨轶闳老师。杨老师很爱吟诵诗歌,她也把自己的爱好融进了语文教学里。杨老师每周都会腾出一节语文课的时间,教学生们吟诵诗歌。“我喜欢跟着杨老师吟诵诗歌。这是一种背诵诗歌的好方法。每天听着听着,就会背了。”
张裕宁的童年是幸福而快乐的。到了四年级,班主任换成了胡旭冉老师。“四年级一开学,胡老师就让我们每天都写一些自己的小感悟、小感想。字数、体裁不限!”张裕宁很喜欢胡老师对日记的要求,自由自在,像极无拘无束的诗歌。
三本厚厚的日记本就是从2011年,张裕宁读四年级开始写起来的,每天写,一天也不落下。随手翻开日记本,里面可以看到很多张裕宁的诗歌作品。“考试成绩已揭晓/英语科学都还好/九八九九各不错/可惜就是无满分”。调皮的张裕宁在一次期末考试之后,为了抒发自己对此次考试的遗憾,写了这首《考试有感》,得到了胡老师大大的“优+”。
有一回,张裕宁跟着妈妈回妈妈小时候玩的地方踏春。妈妈老家有一块大田地,长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还有很多鲜美的野味。“村子前面的大晒场/绿草茵茵,小花朵朵/妈妈曾在这里放风筝/那风筝呀高得摸到了云朵……”在《妈妈的童年》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张裕宁妈妈童年的足迹,没有遥控玩具,没有电视、电脑,有的是和大自然最亲密的接触。
“我一直认为写诗比写作文难多了,写作文可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但写诗却要考虑诗的格式、韵味。”张裕宁说,这首诗表达了他想和妈妈换童年的心愿。
小小的张裕宁也许还没有完全感受到他的童年有多么幸福,听着曼妙的诗歌,记录着自己小脑袋里蹦出来的最美的语言,还计划着把自己所写的所有诗歌当做墙纸贴满自己的房间。
这种落进了诗歌的童年,我们都好想跟你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