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军
〔关键词〕 班级管理;突发事件;应急意识;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4—0030—01
班级管理中遇到突发事件,首先要做到响应机制的畅通,因为响应越及时,班主任做出反应也就越迅速,对事态的控制也就越有效。其次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安抚和疏导工作,确保学生的心理处于平稳状态。第三则是要做好善后工作,将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除此之外,还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班干部的突发事件应急意识,做好响应和反馈工作的同时,要进行初步的判断和处理
班干部在班级管理的实施中承担着具体执行的责任,同时也对班级管理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和决定权。班主任由于课程因素并不能每时每刻都在教室和学生身边,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也并不一定能够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班干部由于经常参与班级管理,一方面承载了学生的信任,另一方面也担负了班主任的嘱托,而且他们的心理更加坚韧,在遇到事情时相对更冷静和从容。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提高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其中不可忽略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应急意识,主要就是要让班干部能够在突发事件面前迅速的平稳心态,形成初步的处理思路。其一就是要通知班主任,让班主任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进行事件的处理;其二就是能够准确地抓住突发事件的关键点和核心问题,在向班主任反馈时提纲挈领地说明情况、指出根本问题之所在。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给班主任尽可能延长制定对策的时间,为更合理处理突发事件赢得时间。
在培养班干部的突发事件应急意识,做好响应和反馈工作的同时,还要提高班干部进行初步判断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这一项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常规班级管理中对班干部的适当“放权”和独立历练,班级管理中更多地让班干部独立处理一些常规事务,提高班干部处理问题的决断能力和执行能力,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才能有条不紊。班干部具备了初步判断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就能做出一定的行为,延缓或者制止事态的继续发展,降低风险程度,为突发事件的最终合理解决提供对策基础。
二、提高班主任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能力,在冷静中妥善处理
在班级管理中首先应该提高班主任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能力。心理能力的提高错综复杂,没有具体的指标来进行衡量,在实践中,往往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培养。班主任每天都要从事班级管理工作,无论是一日常规还是琐碎繁杂的学生问题,都对班主任的心理强韧程度是一个锻炼,班主任在处理这些事情时要有耐心,而且能够妥善的处理。长期积累下来的处理问题经验会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沉稳处理事情的作风也会延续到突发事件的处理中。班主任冷静处理突发事件,一来能够让事件当事人冷静下来,有利于班主任弄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制定对策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二来班主任用冷静的心理去处理事件,思维更清晰,所制定的对策选择性更多,也能根据事情的变化而随时调整应对策略;最重要的是班主任冷静处理突发事件,能够让当事人和其他学生感受到突发事件并未带来多大的危害,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心理,也让事件的处理结果更容易被当事双方和其他学生所接受。
三、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用制度最大限度提高处理方式的规范、减少突发事件的出现
班级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也关系到突发事件能否妥善的应对。首先健全规范的制度能让学生明确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如何去做,提高了学生整体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其次严格完整的制度还能够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几率,学生在规范的制度管理之下,行为习惯符合相应的要求,就减少了由于不良行为引发的突发事件,而且制度管理能够建立学生的内在秩序感,无论是参与什么活动,都能够自觉自律,预防发生突发事件。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健全的制度能够为学生如何应对提供行动指南,而且科学的制度能够让学生在没有明确指南的情况下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应对。同时,规范的制度还能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处理突发事件提供行动蓝本,有助于班主任更科学地处理好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也关系到班级管理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要不断提高管理能力,促进自身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提高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应对能力的提高。做到了学生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强、心态坚韧,教师心理冷静、处理策略多样化,班级管理制度健全而且落实到位,相信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就能很好地化解。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