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丝·彭妮是伴着阅读阿加莎·克里斯蒂等经典推理作家的作品长大的,所以她从开始写历史小说受挫到转而在推理小说上大获成功也就不难理解了。看过这部《光的错觉》之后,你还会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小说中有些人物的特征是她自己情况的反映。如莉莲·戴森和她一样曾经酗酒,后又竭力戒酒;克莱拉·莫罗和她一样也是在年近50岁的时候事业才走上正轨。看来许多作家有意无意之中都把自己的经历写进了小说。
早在1953年,约瑟夫·海勒就开始《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创作,但当时编辑都建议他不要写战争题材小说。海勒因此暂且搁笔《军规》,继续撰写短篇小说,但彼时的他已经感觉到写作亟需突破和创新。正是在此情境下,海勒创作了《堪比圣诞节》。我们从此作中既可以一窥海勒早期作品风格,亦可发现它与海勒后期作品的风格传承与联系,如海勒小说一以贯之的阴郁气氛、种族主义及其最为人称道的“黑色幽默”写作手法等。
艾丽丝·门罗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国内掀起了一股阅读和评论门罗作品的热潮,译林出版社门罗七卷本短篇小说集的推出更是让中国读者认识了这位“当代契诃夫”的作品之美。本期我们选登了一篇评论门罗短篇小说《带走》的文章,第4期还拟刊登美国著名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对门罗小说集《幸福过了头》的评论。
近几年来,村上春树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之一,去年更是高居博彩公司预测排行榜首位。然而让“村上迷”们失望的是,村上春树一次次与诺奖失之交臂。日本文艺评论家黑古一夫教授对此进行了全方位解读,明确指出了村上春树为什么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真正原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