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亮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病的发作迅速且严重,超过一定的时限就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1]。社区急救对于病情发作迅速的患者起着关键性作用,社区急救护理工作在抢救过程中占有必不可缺的位置,可以缩短患者就诊时间,为患者的生命赢得时间[2]。我院为了分析社区急救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作用,对急诊收治的28例患者进行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上海市崇明县陈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诊收治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男14例,女14例,年龄35~69岁,平均(54.34±14.78)岁;试验组男 16例,女 12例,年龄39~72 岁,平均(53.49±17.83)岁。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社区急救护理。入选标准:临床表现为胸骨后面出现剧烈且持久的疼痛感,处于高热状态、休克等;临床检验:白细胞明显增多,红细胞沉降率显著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心电图变化异常等。患者均在符合心肌梗死诊断标准[3]并接受检查确诊,无其他严重精神、肾脏疾病患者。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社区急救方法 在患者发病时,准备好必要的抢救药物和器械前往患者发病地点。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检查结果对患者的疾病进行确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对患者实行全面抢救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马上将患者进行就地休息取平卧位,避免其他任何动作行为,对于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给予半卧位;(2)给予患者氧气采用鼻导管给氧方式,保证患者呼吸顺畅;(3)建立静脉通道,可以在必须给药时,加快药物扩散的时间,为患者抢救提供时间;(4)对患者的心电图、心率以及血压等常规检查项目进行严密观察;(5)患者均先给予药物治疗,患者口服硝酸甘油,对于情况无好转的患者给予速效救心丸进行服用;对于出现严重疼痛的患者给予肌肉注射吗啡,减轻患者的痛苦;(6)对于出现心跳骤停患者给予气管插管;对于处于昏迷的患者给予呼吸道清理;出现心跳过速或早搏患者给予利多卡因注射;(7)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告知患者如何放轻松,向家属解释患者的基本病情;(8)当患者病情得到稳定后进行转运,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全程陪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况变化情况,防止病况发展严重。
1.3 观察指标 临床急救指标包括总抢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药物应用时间。护士进行各个时间的准确记录。抢救成功率指患者抢救后达到了脱险且病情稳定的例数占总就诊例数。满意度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100制度评分,内容包括基本护理、护理态度等多个方面。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的临床急救指标比较 试验组的总抢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药物应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2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急救指标比较(±s,min)
表1 2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急救指标比较(±s,min)
组别 例数 总抢救时间 静脉通道建立时间 药物应用时间对照组 28 45.64±15.28 2.48±0.83 2.39±0.76试验组 28 33.39±11.13 1.32±0.52 1.12±0.38 t值 2.4041 6.2670 7.9089 P值 0.0214 3.1722×10-8 6.9209×10-11
2.2 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满意度评分比较 试验组的抢救成功率和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2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满意度评分比较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有显著关系,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使血小板在表面聚集,阻塞动脉管进而引起心肌缺血坏死[4]。该病的并发原因与患者的身体和心理操劳过度、暴饮暴食、便秘、吸烟、饮酒、情绪变化以及刺激等密切相关。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快、病情较严重,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就会造成患者的神经系统损伤直接导致患者致残或死亡,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5]。社区急救是现在临床院前抢救最为常见的急救手段,对于急性心肌梗死越早进行治疗干预越有利于患者的抢救。社区急救的临床特点在于接收的病种繁多,患者的病情多为急性重症,发病具有突发性,时间紧迫,工作环境相对正规医院较为恶劣,医务人员较少,工作量较大,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流动性大,社会性强等[6]。社区急救对于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是一个治疗患者从发病到溶栓的过程,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治疗时间,在保证工作持续、有效的进行同时,在短时间内完成必要的抢救步骤,最大程度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抑制,为患者抢救争取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率[7-8]。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的总抢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药物应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抢救成功率、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社区急救可以提高患者抢救的时效性,改善患者的身体质量和安全性,使急救效果达到了最理想的临床标准,在临床急救中具有重要价值。
[1] 蔡乐农,权正良,闫喜荣,等.从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成功案例探讨高校社区急救工作建设与管理[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6):4219-4221.
[2] 张秀芬,朱永蒙,张彩峰,等.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21例社区急救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0,27(1):90.
[3] 毛焕元,杨心田.心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035.
[4] 王琼涛,彭清臻.87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2,18(1):31-33.
[5] 鲁玉芬.急性心肌梗死56例院前急救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108.
[6] 徐玉春.6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6):2152-2153.
[7] 姚剑.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9):143-144.
[8] 赵亚男,王晨,蔚有权,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8):595-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