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俊
【摘要】稳定是一个社会良性运行的前提。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和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社会活动都不可能顺利展开。文章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出发,分析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维护社会稳定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维护社会稳定的目标,探索了其对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社会稳定 发展 积极意义
【中图分类号】G29 【文献标识码】A
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
社会稳定是国家正常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的前提和条件。一个国家要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并保证这些活动都能按照正常有序的状态进行,然而,要使这些活动都按照预期的计划和目标有序进行,其中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保持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如果说“革命”是国家向前发展的极端激进形式,那么在稳定状态下实现的发展则显得相对保守许多。在这里并不是说在前一种状态下不能实现发展,或者说实现发展的成果不如后者,只是用革命的方式实现发展所要付出的代价同后者相比则要多得多。只有在社会稳定的条件下,国家才能集中精力进行自身的经济文化建设,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所有活动都不能正常进行,已经开展的活动也不能继续进行下去。
社会稳定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命运和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一个稳定的国家能集中精力进行建设,努力发展壮大自己,从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相反,国家动荡不安,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国家各方面的建设,从而失去发展的良机,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导致国家贫穷落后。国家的前途命运与每一位公民的根本利益也是一致的。社会稳定、经济不断发展,国家才有能力实施更多的惠民政策,才能更好地履行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每一位公民才能分享国家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如果社会动荡,每一位公民就不能从国家发展的成果中分得红利,在动荡的社会下,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社会动荡将导致整个社会结构崩塌,危机国家安全。社会动荡往往伴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的交织,矛盾得不到解决和进一步激化将使社会更加动荡,最终整个社会原有的结构将分崩离析,国家将陷入解体。但这个过程常常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社会动荡同时也伴随着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国外敌对势力此时会加紧从事破坏活动,威胁国家的安全、独立和主权完整。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中东一些国家没有有效解决国内矛盾,最终导致了流血冲突,但人们发现,冲突过后国家并没有因此而步入正常发展轨道,原有矛盾依旧存在,甚至愈加尖锐,国家陷入了发展的停滞和持续的动荡。这些国家动荡的背后都能看到外部势力渗透与操纵的影子。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维稳之间的内在联系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人本主义角度阐述了需要对人类行为的激励作用。在这里人本主义坚持的是以人为本、核心是人,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情况下,一切为人服务”①。马斯洛认为,个体成长发展的根本力量是动机,而动机又是由各种不同层次的需求所组成的,这些不同层次的需要能否得到适当的满足,将决定个体最终发展所能达到的水平和状态。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要从低到高归结为五个方面: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由低到高形成一种阶梯关系,人们首先都是追求最低层次的生理上的需要,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从对这五种不同层次追求的人数规模来看,无论中外,都是一种类似于金字塔形的结构。透过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看出,整个社会是分为不同阶层的,而不同阶层的人有着不同需要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制定相应措施和手段,合理引导公民的需求,同时适当满足这些需求,这对于我们维护国家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生理上的需要得到满足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生理需要是“由人的生物机体而产生的需要,包括衣、食、住及性的需要等”②。即人为了满足自身生物性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而产生的需要。通俗的说,便是人们经常所说的:衣、食、住、用、行。人作为生物有机体,要保持自身的存在和维持这种存在,就离不开这些最基本的需要。简言之,即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适当的满足,人就不能继续作为生命体而生存下去。马克思说“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这样的历史活动,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它,现在和几千年都是这样。”③由此可见,这类需要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需要,是第一位应当满足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在满足人民群众生理需要的问题上依旧存在着诸多矛盾,集中体现在人们的衣、食、住、用、行等方面。虽然,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国依然还有很大一部分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每天为“吃饱饭”而发愁,这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地区自然条件存在差异,地区发展状况存在差别造成的。有人曾对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做过这样直观的描述:“再伟大的成就除以十三亿都不值一提,再微小的问题乘以十三亿都显得极为突出。”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东西部之间、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广大西部不发达地区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口还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这些问题都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并积极思考解决对策。只要这类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社会稳定就存在巨大的隐患,就不能称为真正的和谐社会。
在“住”的方面,我国同样面临着很大的压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一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转变成为了产业工人的一部分。他们从农村搬到城市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住房问题。然而过高的房价却始终将他们在城市拥有自己住房的梦想无情地打破。一方面,国家要进行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他们辛勤的劳动。另一方面,他们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却不能换来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这两方面之间的冲突如果长期存在和发展将给我国维护社会稳定带来影响。
在“行”的方面,虽然我国经过多年建设,交通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这体现在,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而在广大西部地区,交通闭塞,交通方式单一,交通等方面的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与对交通方面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人们出行极为困难。这使得交通落后地区与外界的联系很困难,从而导致当地的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水平与外界的差距越来越大,并呈现恶性循环的趋势。这种状况若长此以往,也将成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绊脚石。
安全上的需要得到可靠保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安全的需要包含着十分繁杂的内容,具体来讲可以细分为:生命安全的需要、财产安全的需要、食品安全的需要、医疗卫生安全的需要、生产安全的需要、自然灾害预防和保障方面安全的需要等。这些需要得不到保障与满足,就会使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缺乏安全感,时时刻刻都活在一种岌岌可危的状态中,这种状况如果长期下去无疑会对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为每一个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提供可靠保障是政府的职责和义务所在。然而,我国今天依旧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比如,食品安全问题,此外医疗卫生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还有时不时曝出的矿难事故,农民工讨薪等问题都凸显了我国在安全生产和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上的不足。这些问题都事关人民群众的安全,从根本上说虽然都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但并不意味着它们不重要,不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相反,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实际和及时的解决,将会动摇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
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攻坚时期,利益格局再调整,社会关系发生剧烈的变化,各种社会矛盾凸显。我们必须看清这一点,牢牢抓住“安全”二字,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各方面的安全建设,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和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和维护社会的稳定。
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得到切实满足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归属感是指个人自己感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就是“个人渴望得到家庭、朋友、伴侣、团体、组织和社会的认可与接受的一种需要”④。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情感和归属的需要是很重要的一种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种需要,人们才有可能达到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同时,缺乏这种需要或者说这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人在生活中会表现出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缺乏激情、责任感不强、社交圈子狭窄、业余生活单调、生活缺乏积极性、状态低迷、没有安全感等现象。马克思主义中也提到人的本性不在于自然属性,而是其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其实就是各种各样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每一个人不可能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而是无时无刻都同外界进行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与交往。我们所从事的各项活动,也是在这样或那样的交往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因此,得到情感和归属上的满足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种需要的满足在生活中可以表现为家庭的和睦,朋友之间友谊的发展,伴侣之间互相关爱、互相帮扶,组织的团结和凝聚力的提高等等。
要满足这种类型的需要,往往比满足物质上的需要更加困难。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独立的个体,彼此之间都有不同的特点,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同时,这种需要的满足不仅需要个体自身有良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也需要周围与个体相联系的环境能为个体这种需要的满足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主体与客体共同发挥作用才行之有效,二者缺一不可,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不能使个体的这种需要得到很好的满足。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社会上的一些状况与我们的目标和理想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像失独老人问题、留守儿童问题、农民工问题、艾滋病人遭遇歧视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与这些社会问题相联系的人群都值得我们深思和考虑。他们既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群体,他们情感和归属需求的满足状况令人担忧,我们应该为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增强这类群体的社会认同和情感归属,使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健康正常的方向上发展。这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是有重要意义的。
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条件。每个人都有自尊,内心里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尊重感得到满足就是从自身和他人那里感受到对个体自己的良好评价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良好的评价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主要是指对个体自身价值和能力的一种肯定。努力提高每一位公民的尊严满足感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⑤。
首先,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对于个人而言,意味着个人得到外界的积极的评价与肯定,这能使个人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助于个人形成符合社会群体标准的、健康的、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能以正确的心态对待之,能以积极的心态寻求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有助于走出困境,战胜困难。
其次,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对于社会而言也大有益处。每个个体尊重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就意味着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彼此之间实现了相互尊重。这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尊重,也表现为不同阶层之间的相互尊重、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尊重、从事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之间的相互尊重、各个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这就实现了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和谐,这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民族众多的国家实现民族团结、消除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以及维护国家和社会整体的稳定有重要的意义。
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动力。自我实现是指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当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并表现出来时,人们才能得到满足。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他相信每个人天生都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当一个人较低层次的需要获得基本满足之后,他便转而尝试更高层次的需要,他对生命的满意度随之提高⑥。但如果这个过程中受到阻碍,就会影响到个人的健康发展和他对这个世界的察觉,这个人便开始陷入自我防卫的状况当中,甚至从真实的状态中抽离出来,成为与现实相反的极端的个人。同时,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个人自我实现的方向和程度也会随之发生很大的改变。这都需要我们对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使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既不能太过落后于自身的实际能力,也不能太过超越自身实际能力,要使个体自我实现的这种需要与个体自身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对自我实现的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使每个个体的潜能都能得到尽可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能使每个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健康发展,而不是做出违背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的越轨行为。这样能使每个个体都树立合理的人生理想,并朝着自己的理想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的努力前进,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强大动力。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维稳的方法和对策
努力发展经济,不断丰富物质、文化、精神生活。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取得的发展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发展奇迹,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应该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工业化没有完全实现,生产社会化程度不够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依旧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为此,我们一定要努力发展经济,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不动摇,不断丰富我国的物质、文化、精神上的财富,满足人民群众多种多样的物质文化需求。同时,我们还要加快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基本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大公共教育投入,积极引导就业,努力促进创业机制的形成,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教育、生活水平。
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加快法治社会建设进程。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规章制度、多项法律法规都不健全,这离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还有一定的距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还依旧存在,还有不少社会主体乐于钻法律的空子来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这些现象的存在一是由于法律不健全,另外就是违法成本太低。犯罪分子往往能够从一系列违法活动中获得巨额经济利益,但为此付出的代价却十分低廉,这些现象都大大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同时也对其他社会成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无形中也侵害了其他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因此,我们要加快法治建设步伐,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使各项社会事业都能按照法律的规定依法进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对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要从严从重打击,使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得到法律的切实保障,满足人民群众的安全需要,弘扬社会正气,维护社会稳定。
制定实施正确的民族宗教政策,增进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谐。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族成分复杂。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制定和实行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我们要坚持这一政策,坚持宗教信仰自由,同时在事关国家利益和公民整体利益的重大事务上坚持对宗教事务的领导,坚持使宗教活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坚决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渗透、从事破坏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活动。另外,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资金、技术、教育、医疗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能够得到较快的发展,使少数民族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差异能进一步的缩小,使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能够落到实处⑦。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民族宗教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在民族宗教事务问题上对外部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极端宗教势力保持高度的警惕,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提前制定相应突发事件的预警和解决机制,面对突发事件做到沉着应对、有效解决,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
完善社会管理职能,增强人文关怀。要创新公共职能部门的社会管理方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领导用人体制机制,使之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建立健全职能部门主要领导的问责机制,不仅要强化选人用人的门槛准入标准,同时也要完善公职人员的退出机制,增强政府职能部门的责任感、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增强人文关怀,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力度,建立和完善与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基本保障体系,使每一位社会成员的人格尊严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要做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加快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的建设,按照和谐社会人人共建,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原则进行社会的管理和建设。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受教育程度。我国是个人口大国,要把我国从人口多、负担重的弱势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只能依靠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要继续坚持普及义务教育,增大对教育领域的投入与支持力度。要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受教育层次和水平能够得到切实的提高,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公民道德素质。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优良风气。当今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以科学技术为依托的知识型经济蓬勃兴起,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已经由以往的依靠能源矿产等资源逐渐转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创造成为重要的劳动形式,人才成为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脑力劳动在劳动形态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其所创造出的价值也越来越大”⑧。在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性质越发凸现的当下,劳动、知识、人才、创造是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四个最基本要素。抓住了这些基本要素,也就抓住了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关键。发展先进的生产力主要依靠科技,然而科技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培养则又取决于在教育。只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我们才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做到全社会人人各尽其能,而又各得其所,最终又实现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释】
①李欣:“郑州YT公司员工满意度问题研究”,《西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②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9页。
④赵雪杰:“未成年人学校生活中的责任生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⑤陈丽娜:“我国中部地区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⑥尚国宏:“吉化公司员工年轻化、知识化背景下的激励管理对策研究”,《天津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⑦廖慧:“农村扶贫开发的制度探讨—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⑧卢敬春:“全球化条件下社会发展的新特征”,《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责编 / 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