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田:提倡“养老下乡”,养老产业希望在农村

2015-01-17 18:31:55
人民论坛 2014年37期
关键词:国立大学市区村庄

我主要讲三点。第一个观点,养老产业不应该是悲哀的产业。不少人提及老龄化社会及养老产业,总是苦兮兮的,与悲哀联系在一起,其实完全错了。日本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为了解决劳动力的不足,不少日本老人退休后还会再找一份工作,甚至工作到80多岁。因为现代社会人的健康水平提高了,70多岁老人身体还相当不错,可以继续发挥余热,工作也都做得非常好。我认识一位日本国立大学的知名教授,前几年退休后转到一个民营大学当校长去了。从教授的角度来看,从60岁退休,到70多岁,其实是一段很好的年龄阶段,没有原来年轻时的升职压力了,可以比较尽心地培养人才。所以日本不少国立大学的教授退休后都选择到民营大学去继续发挥余热,这对日本的民营大学发展其实也是一种很宝贵的资源补充。近年来国内不少高校也开始这样做。

我国在目前延迟退休年龄有阻力的情况下,可以优先鼓励身体健康的老人们继续发挥余热。国家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划战略,而不是让老人们自己去地方上苦苦追寻。养老产业不应该是悲哀的产业,而是可以用来整体提升国家发展水平的光辉产业。

第二个观点是提倡“养老下乡”,养老产业的希望在农村。现在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年轻人住在郊区,每天上班要两三个小时;而老人住在市区,出门散步都是马路,难以找到清静的地方。如果能够进行一种置换,让在市区居住的老人到郊区去养老,而让年轻人在市区居住,就可以解决目前这种困境。可以把郊区村庄的集体建设用地拿出来一块,专建养老公寓,让市区老人们搬来居住养老。我国不少城市都面临同样的问题,这应该是一个有很大潜力的产业,值得提倡去搞“养老下乡”。

这种养老下乡,宜在一个城市的市区与郊区转换。如果太远的距离则不现实。比如江西的婺源,那里风景如画,环境很好,最近几年也正在大力发展养老业。但人不是个体人,而是社会人。如果到太远的地方养老,会割裂原来的社会关系,对老年人的健康也不利。而如果在市区与郊区互换,距离也就一两个小时的车程,随时可以到城里见到老朋友,以及儿女。这样的养老模式会适合大多数老人。

第三个观点是未来中国的农村养老形势会异常严峻。在中国的农村,过去几千年来都是家庭养老,但是近年来随着两三亿人口涌进城市打工,大量的村庄形成空心村,老人们儿女不在身边,自己又没有退休金,出现不少极端的案例,例如前不久媒体报道的老人因子女不在身边被饿死的惨例。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需要从长计议。浙江金华的“居家养老”探索挺有价值,他们在村庄建一个老年社区中心,每天让老人们集中在一起免费吃两顿饭,加强老人间的交流,改善老人们衣食住行的条件,也便于及时发现老人们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养老产业应该提倡养老下乡,让有能力的退休老人发挥余热。农村养老面临巨大的挑战,国家要特别重视这个问题。要让养老产业不是提起来就觉得非常悲哀的产业,而是一个很温暖、很健康和光明的产业。

猜你喜欢
国立大学市区村庄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汉学家访问蒲松龄纪念馆
蒲松龄研究(2023年4期)2024-01-24 13:49:36
黑河学院与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硕士生签约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5:08
本月主题 在市区 Downtown
幼儿画刊(2018年10期)2018-10-27 05:44:38
白俄罗斯国立大学亚历山大·涅兹韦茨教授来我校开展高端外国专家项目研究
2016年1-3月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
村庄在哪里
管中窥豹——从国立大学陶艺工作室看澳大利亚的现代陶艺教育
雕塑(2014年3期)2014-03-11 15:41:53
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