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伟龙
科学开发资源实现和谐发展
万伟龙
蕉溪老区村位于德化县东北部,距县城10公里,全村耕地2792亩,林地16057亩,人口2709人,888户,18个村民小组分居在6个自然村。
改革开放前,蕉溪属纯农业村,曾被美誉为德化“五大粮仓”之一。上世纪80年代末,一些企业家看中蕉溪距城关近,交通便利的优势,陆续在村里投资开办小型的机砖厂和造纸厂,最高峰时有机砖厂6家、造纸厂5家,用工近600人,这给蕉溪带来了一定的经济繁荣,但也带来了对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的破坏。2005年后,县政府出于保护晋江上游水资源的需要,对辖区内的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实行淘汰,蕉溪所有的机砖厂和造纸厂被关闭,群众收入受到影响。2007年村财仅2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3950元,2008年被泉州市政府列为市级重点帮扶村。
为了摆脱落后困境,蕉溪村两委把握市、县政府帮扶的有利时机,认真分析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原因,提出了充分利用靠近县城,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林业和地热资源丰富等优越条件,实行主动融入,多业并举,一、二、三产业全方位发展的思路,并制定了新一轮发展规划。经过7年努力,终于使蕉溪村摆脱了贫困,实现了跨越发展。2014年实现村财收入45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2496元,比2007年分别增长22.5倍、3.16倍,成为德化县近几年发展较快的老区村。
蕉溪村属雷锋镇,处于低山溪谷地带,海拔430米,溪流穿村而过,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其土地除适宜种植水稻、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外,也适种淮山等经济作物。为了使优良的土地条件得到充分发挥,村两委选择具有种植基础、又有较高价值的淮山,作为特色作物,发动村民大量种植,并组织成立了丰盛温泉淮山种植合作社,入社社员106户,近700人,种植淮山700亩,每亩淮山年产值达2.5万多元。仅此项目就实现年新增产值一千八百多万元,合作社人均年增收2.5万元。
上级领导到村铁皮石斛生产基地调研
乘市级帮扶东风,村两委筹集一百多万元对原有的集体水电站进行技改扩容,使发电量从原来的125千瓦∕时扩增为325千瓦∕时,每年为村财增加二十多万元收入。利用山区木材资源丰富和村里具有竹木加工传统的优势,引导和支持村民向成品加工方向发展,逐渐形成以古木家具为主,休闲产品、瓷配套产品、茶家具和根雕产品为辅的竹木加工系列产品,使竹木加工实现产品结构优化,并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全村已有竹木加工厂十多家,产品销往多个省、市,产值达近千万元,为村民提供一百多个就业岗位。地处德化县“雷南水”片黄金旅游线路规划区的蕉溪村,地下富含温度高达82度的泉水,是久负盛名的温泉村。为了充分发挥地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村两委主动融入德化县大城关发展规划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抓住省道203线提级改造的机遇,引导村民将多余的房屋出租给德化县好来登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由该公司投资四千多万元,建成拥有110个床位,可容纳200人泡温泉、就餐,集旅游、休闲、健身、住宿为一体的好来登温泉度假村。最近,又成功引进了一家旅游公司,计划投资3亿元,征用土地297亩,建设康泰温泉养老休闲山庄。现已到资900万元,建设方案及相关手续正在申报审批中。同时,利用地缘优势,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和乡村观光旅游。支持县农技人员黄春华到蕉溪投资二百多万元,流转租用山地二百多亩,种植锦绣黄桃、翠玉梨、百香果、猕猕桃等名优特果树,建立绿海生态农庄。该农庄的建设规模计划达500亩以上,打造成农业科技创新与展示的农业高新科技实验示范基地,并结合“雷南水”片乡村旅游的项目安排,开展果树采摘、农业观光和农家乐等旅游项目活动,使之成为集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农业技术培训、参观学习和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示范园区。
村竹木加工厂人员介绍企业发展情况
林业是蕉溪村的一大财富。如今实行生态环境保护,进行封山育林,对砍伐山林进行了限制。为了做到不砍树也能致富,村两委利用外出村民返乡过年之机,动员毕业于厦门大学植物专业、现在北京就业的李江山,回家乡发展林下种植,并引导第11村民小组全体农户115人,共同集资一百多万元,将390亩集体林地与李江山合股,成立养生源铁皮石斛专业合作社,种植铁皮石斛和黄花远志等特色植物。该项目计划分三期实施。第一期于2013年底开始,至今已投入150万元,在120亩的林地树上种植铁皮石斛23.5万株,林下种植黄花远志1.2万株,台湾榕5000株,刺葡萄和菠萝葡萄各1500株,建成了由电脑控制的自动微喷灌系统,喷灌面积120亩。这一期种植的林下植物明年即可投产,预计产值可达二百多万元。整个项目完成后,可实现新增产值800-1000万元,合作社社员每户可增收4-6万元。
利用温泉地热,可以有效调控鱼塘水温,减少鱼塘保温开支。20世纪90年代初,就有养鳗户看重蕉溪村的地热资源,入驻发展温泉养鳗,但由于价格和销路问题,一直不太景气。为了巩固和发展这一产业,2008年,村两委又引进了德化县旺达养鳗场,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使现有的养鳗场日常养殖各龄苗种60-100万条,年产值可达300-500万元。旺达养鳗场所租赁的土地每亩支付给村民年租金1100斤稻谷,同时年支付温泉资源使用补偿费1万元。
从上世纪90年代起,蕉溪村已累计获得各级政府的扶持资金127万元,并自筹61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至2014年底,已基本完成旧村改造任务,安置农户142户,700多位村民入住新居。近几年,镇、村两级又集中投资了一百多万元,实施了龙坑路段2.8公里路面硬化、拓宽车头至溪洲路面2.2公里、建设坂头河堤0.8公里;投入5万多元,建设垃圾定点投放点二十多处,使村里的交通和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善。村里每年还拿出近20万元资金,用于补贴新农合每人50元,补助60岁以上老人每人60元,80岁以上老人每人240元;投入1.8万元,补助低保户8名,残疾人20名;新农保、新农合已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村民的民生保障得到不断增强。
泉州市老促会)
村实木家具厂产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