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书怡/文
我国的视光产业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几十年的变革与创新,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由于我国没有完善的视光教育体系,也没有专门的视光专业工作人员,使得屈光矫正工作一直以验光配镜为主。当人们看不清的时候到眼镜店以“看得清楚”为目的购买一副眼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视觉质量的要求也变为“不仅看得清楚,还要看得舒服、持久”。这就提出了需要向以物理光学矫正为主导的验光配镜模式和以医学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技术服务模式转变。视光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提供眼视觉健康保健服务,处理传统医疗和眼镜店不能处理的问题,填补了传统医院和眼镜店间的空白地带。
传统的检影验光仅仅测量了眼睛的屈光度数,却不知道眼睛的功能如何。很多时候顾客在获得一副新眼镜后,虽然视力提升了,却不能获得持久而舒适的视觉质量。随着综合验光仪的普及,我们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调节、集合等视功能,另外一些以往用于眼科临床的特殊检查设备如光学生物测量仪、角膜地形图、非接触眼压计、眼底照相等已逐渐应用于临床视光工作中。通过这些特殊检查设备,视光师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眼部功能,从而了解屈光不正的原因、近视度数增长的原因、眼睛经常疲劳的原因,同时将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用眼需求给予最适合的个性化屈光矫正方案,从而真正做到“医学验光、科学配镜”。在目前的市场大环境下,专业优势是视光从业者必须牢牢把握的核心竞争力。下面分别介绍临床视光工作中常用的一些特殊检查设备。
严格来说,综合验光仪并非特殊检查设备,它已经是日常验配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检查设备。关于综合验光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在不一一赘述。
在没有引进综合验光仪之前,我们一般依靠检影验光结合主观试镜来决定处方。如果患者存在调节、集合等视功能异常时配戴新眼镜就可能出现眼部不适症状。综合验光仪内置多种辅镜,可以全面评估患者视功能,发现问题,同时给予个性化矫正方案。例如中年患者检查发现调节力下降,近距离工作不能持久,可以建议其配戴抗疲劳镜片。
IOL-Master可以精确测量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前房深度和角膜直径。与临床工作较为密切的是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的测量。
可以有效评估被检者屈光不正度数与眼球生理结构的匹配程度,同时也可以作为预测被检者屈光不正发展趋势的指标。幼儿在出生早期的眼轴大多数在21mm左右,因此,幼儿早期大多数为生理性远视,随着身体的发育,眼睛在长,眼轴也在长,生理性远视程度越来越小,眼轴趋向于正常。正常成人眼轴长度为24.00±1.09mm。如果眼轴有1mm的变化,就会有3.00D左右的近视或远视。因此,我们可以按照眼轴测量的数值,在理论上估算出被测者的近视或远视度数。
例如,以23.5mm作为标准值,假设角膜曲率大致是正常的,测出眼轴25.00mm,理论上计算近视度数,大约为-4.50D左右。如果眼轴是22.50mm,理论上远视度数大约为+3.00D左右,据此可以推算出患者近视的原因和增长的速度。
可以判定角膜散光、角膜的形状、度数和轴向,其测量值可以作为诊断圆锥角膜等疾患的指标,角膜曲率平均值可以作为选择隐形眼镜基弧的依据。角膜曲率平均值为43.05D,若患者测出的角膜曲率值为46.5D,提示该患者角膜曲率较陡,那么在配镜时最好选择球面镜片,对于青少年可以选择RGP或塑形镜来控制近视的增长。
角膜地形图仪是用来收集有关角膜形状等数据的装置,可以对角膜整体进行形态学分析。这就像是天气预报的地形图一样,通过看天气的地形图,我们可以知道哪里有泥石流、哪里有洪涝。因此,根据角膜地形图可以客观地评估角膜表面是否光滑、有无异常、变形,全面了解角膜形态的分布情况,客观展示角膜散光的性质、大小及方向,同时,可以早期准确判断出是否存在早期圆锥角膜等角膜变性疾病,是角膜健康的预报图。其主要功能如下:
① 形象地反映角膜各部分屈光力的大小;
② 反映散光性质、散光量和轴向;
③ 对于早期圆锥角膜的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④ 能够指导RGP的验配;
⑤ 评价屈光手术及其他手术后效果和并发症;
⑥ 指导和监控角膜塑形镜对近视的治疗效果。
一般散光度数超过1.50D、散光度数经常有变化、近视度数增长比较快的在验光时需要做角膜地形图检查。而配角膜接触镜,特别是配RGP、塑形镜,斜视、准分子或内眼手术后的患者,验配前必须要检查。
角膜地形图显示的参数较多,其中Ks和Kf是角膜曲率值,主要反映角膜表面的弯曲程度,正常值应为43.5D左右。Ks和Kf数值越高,从图形上看颜色越红,说明角膜越陡峭,周边像差越大,成像品质越不好,最适合配戴RGP矫正。反之角膜越平坦。Cyl是角膜散光值,即角膜水平和垂直两方向上弯曲程度的差值。Cyl值越大,角膜散光越大。SRI和SAI分别代表角膜表面的规则性和对称性,数值越大,表示角膜的规则性和对称性越不好,数值变红色,提示角膜有不规则散光、而且是不对称分布,矫正视力可能会受影响。
干眼是由于泪液量的减少、质的异常和泪液动力学的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降低而造成的疾病,自觉症状主要有:眼疲劳、异物感、干涩感、烧灼感、睁眼难、分泌物粘稠、眼胀感、眼疼、畏光、眼红等。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电子产品,这也是目前干眼患者日趋增多的原因之一。对有主诉的患者应为其进行泪膜质量的检查,尤其想要配戴接触镜的患者更应重视此项检查,对泪膜不好的患者选择隐形眼镜需慎重,眼干患者最好选择透氧性较高、含水量较低的镜片。泪膜镜就是运用泪膜的脂质层干涉成像的原理设计。
与泪膜脂质层厚薄有关,一般呈流水波浪样,如呈现异常的彩色纹理,则提示不同的脂质散布在整个泪膜层,厚度不稳定;
Ⅰ~Ⅱ:波浪状或不规则形,泪液中水分较多,属于正常状态;
Ⅲ~Ⅳ:大理石形或少量彩色条纹,脂质层厚度增加,对眼的湿润作用下降,易出现眼干症状;Ⅴ:大量异常的彩纹,表明脂质过多,极不规则,明显干眼症。
瞬目时水液层和脂质层的流动,杂质的多少。
Ⅰ~Ⅱ级泪膜
Ⅲ级泪膜
Ⅳ级泪膜
Ⅴ级泪膜
裂隙灯和眼底镜可以说是眼科医生的左右手,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视光诊所当中,尤其在隐形眼镜的验配中更是不可或缺的检查工具。为保证配戴隐形眼镜者的眼部健康,在配镜前和配镜过程中需随时了解患者的眼局部组织状况,及时发现患者眼部组织异常和测量指标异常,以便发现某些眼部禁忌症和针对某些眼部异常加以治疗。
使用裂隙灯的低倍及高倍放大倍率利用弥散光照明法、直接焦点照明法、间接照明法和后部反光照明法,嘱被检者直视前方,将下颌置于裂隙灯颌托上,依次观察眼睑、睑缘、泪器、结膜、角膜、前房、虹膜、瞳孔、晶状体和前部玻璃体。检查顺序先右眼后左眼。
当发现某些需要更换或停戴隐形眼镜的情况,例如出现结膜明显充血和睫状充血时需停戴,巨乳头性结膜炎需更换或停戴处理;出现角膜缘新生血管的患者提示角膜慢性缺氧,根据不同程度建议更换高透氧的硬镜或停戴治疗;对于戴镜过程中出现感染性角膜病变者需立即停戴,积极治疗。
日常验光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矫正视力不良的患者。对该类患者需要使用眼底镜进行眼底检查,以排除某些眼底病变,必要时可以散瞳详查。
① 在半暗室内嘱被检者双眼注视前方,用直接检眼镜观察视盘形状、大小、色泽、有无视盘水肿或病理性凹陷;
② 观察有无血管走形异常、有无出血、渗出及周边视网膜色泽异常;
③ 观察黄斑区色泽、中心反射及有无出血等情况,发现眼底病变时建议患者及时到眼科门诊检查和治疗。
眼底照相仪与传统的眼底镜相比具有:舒适不伤眼、无需散瞳、拍照时间短、固视标、高度屈光不正也能成像、全数字化的系统等六大优势,连接的全数字化系统能对图像进行放大、对比、分析和处理。超大容量的硬盘可保存几万张图片,能备份图片库,将眼底图像和相关的信息输出到电脑或存储设备上。快捷的图像输出功能快速调阅既往的眼底图像,方便患者日后查询或进行不同时期眼底图像的对比,有利于远程医疗、电脑化的视频会诊、电子归档以及远程存储等。
在临床视光工作中,发现患者矫正视力不佳,或者检影时发现屈光间质混浊等异常现象,可以为其进行眼底照相。眼底照相能够对屈光间质不清如重度白内障、严重的角膜疾患、严重的玻璃体浑浊、高血压眼底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肾病性眼底改变、贫血性眼底改变等进行检测筛查。帮助患者早期发现疾病,及时转诊眼科。
对患者进行眼压测量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早期发现和排除青光眼。另外,想要配戴隐形眼镜的患者也需进行眼压测量,眼压偏高者验配需谨慎,因高眼压容易导致角膜内皮水肿,应首先建议患者到眼科门诊就诊。
非接触眼压计是利用气流来接触眼球而非测量头,避免了交叉感染和角膜损伤。而且测量快速,约3 s 即可显示眼压数据。正常眼压范围为10~21mmHg,若多次测量均超出22~24mmHg,应建议患者到眼科门诊诊治。
以上是临床视光工作中常用的一些特殊检查设备。有了这些辅助检查手段,患者能够得到最全面的眼部健康筛查评估,视光师可以为患者选择最适合的个性化矫正方案。作为一名视光专业的管理者,一定要牢牢把握目前行业的发展动向和需求,专业优势永远是第一竞争力。要让顾客了解到选择一副眼镜并不像购买一件商品那么简单,他购买的是眼睛的健康和视觉的品质,不能简单地用价钱去衡量。只有感受到这种专业的服务,顾客才会选择我们、相信我们并一直依赖我们,我们的视光行业才能得到良性而长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