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峰
摘要:宏观经济是金融生态环境的基础。在京津冀金融一体化下,本文通过将河北省经济与京津经济进行对比,发现河北省经济存在的差距,为改善河北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顺利实现河北省与京津之间农村金融体系融合提供决策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经济结构性差异;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河北省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京津冀金融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农村金融体系要发挥应有的助推作用,必须依赖于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但河北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显得脆弱且存在诸多缺陷,致使金融体系发展缓慢,金融服务落后,支农资金不足;农村金融市场效率低下,价格机制不能充分发挥引导资源配置的作用等。因此,准确把握影响河北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因素,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仅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而且对有效承接京津转来产业、消除环京津“经济贫困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涌现出了诸多关注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文献,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类:第一类认为金融生态环境由多个子环境构成。徐诺金(2005)指出金融生态环境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从根本来说,软环境取决于硬环境,其中法律制度是硬环境的核心。[1]王文乐(2012)认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也是外部环境和基础条件的总和,是市场环境、信用环境、人才环境与政策环境的统称。[2]潘劲(2008)则认为,金融生态环境的构成因素涉及自然资源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信用环境与法律环境六大要素,这六大要素内部及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金融生态环境的整体状况,同时也反映出金融生态环境的地区差异性。[3]第二类认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直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2006)指出评价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水平、金融资源水平、社会信用及法制环境等3个目标层、14个准则层和90项指标层组成。[4]黎和贵(2007)研究发现,法治环境相对较好、地方金融发展较快、金融部门独立性较强、社会诚信水平较高、社会保障程度较完善的地区,这样的地区恰恰是金融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5]谢太峰等(2010)通过构建国际金融中心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实力、金融实力和基础设施三大方面对京沪两市金融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从具体基层指标上看,京沪两地在经济开放度、资本市场和交通地位三方面有较显著的差异。[6]陈雁云等(2013)也认为影响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基础、金融稳定与发展、市场中介与信用、政府治理是影响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7]第三类认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也是由多个子环境构成,且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表现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同于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的特殊性。何颖媛(2013)认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由农村经济环境、农村金融环境、农村政策环境、农村信用环境以及农村法律环境等子环境构成,并指出农村法律环境对降低农村金融机构脆弱性的作用不显著。[8]周妮笛(2010)以湖南省为例,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数据包络分析法说明影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因素分为区域因素和一般因素两类,其中区域因素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环境、农村法律环境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等,一般因素主要包括农村金融运行状况、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和地方政府服务水平等。[9]
以上成果为本文研究如何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供了很好的理论视角借鉴。但是,已有的文献基本上只是着眼于金融生态环境内部相关问题分析,缺乏不同区域之间金融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研究。优化特定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京津冀金融一体化下,本文认为宏观经济是金融生态环境的基础,通过将河北省经济与京津经济进行对比,发现河北省经济存在的差距,为改善河北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顺利实现河北省与京津之间农村金融体系融合提供决策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经济结构性差异与河北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优化
金融发展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所以京津冀经济结构性特征决定了京津冀金融一体化发展的方向和路径。长期以来,京津冀经济总体发展保持很高的一致性,如图1所示。尽管河北省经济是京津冀经济中绝对规模最大的,但是人均GDP却是最低的。以2013年为例,河北、北京和天津的GDP分别为2.83万亿元、1.95万亿元和1.44万亿元人民币,但是人均GDP:北京为9.22万元,天津为9.76万元,河北省为3.86万元。因此,河北省的人均GDP是最小的。
在结构上,河北省经济与京津经济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首先,京津冀的第一产业对各自区域的贡献存在显著的差异。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京津冀三地经济一直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但是数据表明,京津冀三地经济中,由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第一产业对相应各区域GDP的贡献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我们更应该看到,河北省第一产业对河北GDP的贡献远远高于京津第一产业对各自地区GDP的贡献。如图2所示。以2013年为例,2013年,河北省第一产业GDP为3500亿元,占当年全省GDP的12.37%;而北京第一产业GDP为161.8亿元,占当年北京GDP的约1%;天津第一产业GDP为188.45亿元,占当年天津GDP的约1%。所以,无论绝对额还是相对比例,第一产业在河北省经济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京津地区的第一产业在其经济中占的份额很小。
其次,与京津相比较,河北省的第三产业欠发达。第三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2年,河北省第三产业创造价值9384亿元,占当年GDP的35.3%,服务业收入2551.9亿元;天津市第三产业创造价值6058亿元,占GDP的47%,服务业收入4293.7亿元;而北京市第三产业产业价值1.37万亿元,占GDP达76%,服务业收入多达2.23万亿元,约是河北省服务业收入的近10倍。这说明,北京市第三产业非常发达,而河北省的第三产业发展落后,尤其是服务业严重滞后。
最后,与京津相比较,河北省经济开放程度偏低。2012年,河北省外商投资企业7426家,利用外资不到490亿美元;天津市外商投资企业11491家,是河北省的1.5倍多,利用外资额1189亿美元,是河北省的2倍还多;北京市外商投资企业26535家,是河北省的3.5倍以上,利用外资额达1493.55亿美元,是河北省的3倍。可见,河北省利用外资规模偏小。从进出口的规模来看,尽管天津市经济总体规模小,但是它依托港口便利,所以天津市的进出口规模是最大的,北京市次之,河北省排最后。2013年,天津市进出口总额超过1285万亿美元,北京市为632万亿美元,河北省为548.8万亿美元。这说明,河北省外向型经济规模偏小。
因此,尽管河北省环绕京津、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和环境容量大,所具备的自身区位、土地、人力、矿产、港口等资源,为京津产业的延伸和转移可提供广阔空间,是京津发展的重要依托,但是与京津经济相比,河北省经济依赖第一产业较多,第三产业和服务业欠发达,经济开放程度较低。
三、改善经济环境是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基础性措施
经济是决定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谢太峰等,2010;周妮笛,2010;陈雁云,2013)。经济结构的落后性也决定了河北省金融生态环境相对的落后性,由于河北省农村经济占主要地位,所以通过优化河北省农村经济实现河北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尤为重要。优化农村经济,必须从改革农村主要经济制度入手。
首先,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强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经济基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村最重要的经济制度之一。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增加农村经济活力,发挥了巨大作用,使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被要求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由于河北省农村人口数增长和家庭数量增加,所以平均每户承包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少了,致使单户农业生产规模在逐渐缩小,不利于现代化的机器设备作,不利于生产要素的集聚,也成为了农业生产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改革当前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土地互换、土地出租、土地股份合作、土地入股、土地转包等形式有序流转,满足农业生产适度规模化经营对土地及资金的需求;允许农户和单位运用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融资,为农村资金融通拓宽渠道,加速河北省农村金融市场与京津市场的融合。
其次,创新农村新型经济主体设立制度,增加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竞争活力。目前,河北省农村经济主体仍然以农户为主,农村法人性质的经济主体主要是农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股份合作经营组织、农业公司、家庭农场等数量少,且结构单一。经济主体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同时经济主体的数量规模和层次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经济主体的广度和深度。要增加和丰富河北省农村经济主体的数量和成分,提高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竞争活力,一方面,应培养农民现代市场经济意识,打破小农经济意识的束缚,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使之成为新型农民,激发农民自己的参与市场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另一方面,积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藩篱,使农村传统部门与现代经济部门实现充分地互联互通,焕发农村传统部门新活力,使之产生更多的私营经济主体;另外,应适度放松农村市场的准入门槛,充分保护农村私营经济主体合法权益。
最后,创新农村产业制度,提升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承载力。涉农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当前,河北农村涉农产业的产业链短、向非农产业延伸少,涉农产业及其产品科技含量低,高附加值产品少。要创新农村产业制度,提升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承载力,第一,应制定相应政策,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农村地区充分利用好现有劳动力和地理资源,做大做强蔬菜、花卉、水果、水产、畜禽、食用菌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促进农林牧渔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巩固河北省传统产业优势地位;第二,制定相应政策,鼓励与涉农产业关系密切的非农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推动劳动力就业结构转变,弥补产业短板;第三,制定政策,鼓励河北省农村三产联合,延长产业链是从长远角度着眼于提高农业整体质量,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加快农业由传统农业向开放的现代化农业转变。
参考文献:
[1] 徐诺金.论我国金融生态环境问题[J].金融研究,2005(11):31~38.
[2] 王文乐.改善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路径[J].企业经济,2012(4):175~178.
[3] 潘劲.金融生态环境构成要素与影响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8):40~45.
[4] 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金融研究,2006(1):167~177.
[5] 黎和贵.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差异与经济增长效率[J].金融论坛,2007(3):45~52.
[6] 谢太峰,王子博.京沪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及相关建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3):75~79.
[7] 陈雁云,刘晔.江西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J].江西社会科学,2013(5):77~81.
[8] 何颖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脆弱性[J].系统工程,2013(1):44~51.
[9] 周妮笛.基于AHP-DEA模型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以湖南省为例[J]. 中国农村观察,2010(4):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