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南生
李敦白,中共早期少有的外籍党员之一,与毛泽东、周恩来等高层领导曾有密切的私人交往。美国人认为他是中国特务,中国人一度认为他是美国特务,苏联人认为他是国际特务。“文革”中他深深卷入政治斗争并因此入狱,改革开放后返美并积极推动中美友好合作。
李敦白(Sidney Rittenberg)是中共早期少有的外籍党员之一,现年已93岁。他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邓小平、宋庆龄、李先念、习仲勋、廖承志、王震、陆定一、陶行知、王光美、江青等,都有密切的私人交往。周恩来推荐他去延安,聂荣臻给他开的条,李先念、王震是他的入党介绍人,毛泽东为首的中央五大书记集体批准他入党。他与毛泽东打过牌,与江青跳过舞,同王光美相过亲。他亲历了很多重大历史事件,是唯一跻身中国政治核心圈的外国人。美国人认为他是中国特务,中国人一度认为他是美国特务,苏联人认为他是国际特务,他因此在中国蹲了16年监狱。由于在中国生活了35年,一些美国人认为他背叛了美国;改革开放后他回到美国,一些中国人和在华外国专家又认为他背叛了中国,背叛了革命,不能原谅;回到美国后他还开了一个公司,变成资本家,就更不能原谅了。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2013年,我出任中国驻旧金山大使衔总领事。李敦白生活在华盛顿州首府西雅图邻近的塔科马。华盛顿州属于旧金山领区,因工作关系,我多次与李敦白夫妇和家人近距离接触,同时保持密切交往,其中有三次给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第一次与李敦白夫妇见面是在西雅图的君悦·海亚特酒店。2013年10月18日,我和李敦白夫妇都出席西雅图商务科技高峰会。次日中午,我请李敦白夫妇吃西餐,送他们抗战电影光盘集、茶叶等有特色的中国礼品;下午,与华盛顿州副州长欧文一起,在大会上为李敦白颁发“促进中美友好终身成就奖”。李事先不知道,对他来说确实是一个惊喜,夫妇俩激动不已,告别时,李说我们“一见如故”。分手当晚,我写了一首诗请同事转给他:
七律·赠九十二岁美国友人李敦白
行年九二好身姿,犹效晚蚕勤吐丝。
美婿美媛成美眷,奇人奇事富奇思。
数朝元老谁言老?一世情痴心未痴。
斗换星移志不改,荣膺大奖惜迟迟。
第二次是邀请他出席在旧金山召开的何凤山义人精神国际研讨会。“中国的辛德勒”何凤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中国驻奥地利总领事的岗位上,不顾德国法西斯威胁,为犹太人颁发签证,拯救了成千上万犹太人的生命。李敦白是犹太人,对于我提出的开会设想深表赞成,并在会上作为犹太人代表之一发表演讲。人们对这位92岁的老头,竟然还能脱稿演讲惊叹不已。那天下午,我们在官邸交谈了很长时间。
第三次是一起出席2014年9月4日—6日博鳌论坛西雅图会议。3号晚上,我邀他们夫妇在四川饭店餐叙,给他们送上月饼。他、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和我于5日同场先后演讲。在他20分钟的演讲中,听众几次全场起立鼓掌向他致敬。因他刚刚搬家,我于5号中午到他新居祝贺乔迁之喜,一起用餐。他送我一本英文自传《Themanwhostayedbehind》,并亲笔签名。
多次见面,我感受到李敦白虽已年过九旬,却精力充沛,反应灵敏,记忆力惊人。夫人王玉琳80多岁了,看上去也才60来岁。李敦白喜欢戴一顶中式鸭舌帽,第一眼见到他,顿生愉悦之感。他情商极高,坦诚睿智,谈吐幽默,有相声小品演员一样的本事,既有讲不完的故事,也会讲故事。有些故事,听者忍不住笑,但他一脸严肃。例如,我说他身体真好,他回答我他得过肺病。我问他为什么得肺病,他告诉我在中国坐牢期间,用的是“三用脸盆”:晚上接尿,早上用水冲冲再洗脸,再擦擦就用来打饭吃,他断定,自己的肺病就与这“三用脸盆”有关。他看到我听到这话笑起来,用眼直直地望着我,意思恐怕是:这有什么可笑的?
多次见面,李敦白给我留下了三大印象。
真正的理想主义者
了解李敦白,可以感受到理想主义者的真诚,追寻生命的力量与真谛。李敦白1921年出生于美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跟他说过一句话:资本主义确实不好,但目前在世界上你还找不到比资本主义更好的制度。但李敦白并不盲从父亲的观点。他告诉我,小时候家乡有一批基督徒,同时也是共产党。这句话我琢磨了很久。基督徒和共产党员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怎么能合二为一?我想,两者都同情弱者,都主张公平、正义、平等,这应该是基督徒转向共产主义,也是李敦白参加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内在原因吧。作为深度参与了中国当代历史进程的美国人,他年轻时以一颗赤子之心,抱着改造旧世界、追求新世界的美好愿望,上大学时就秘密加入美国共产党,参加劳工运动。二战结束时来到中国担任昆明美军军法处赔偿损失部专员,因目睹一黄包车夫之女被美军军车撞死,却仅拿到8美元赔偿的事件,他对美援下的旧中国感到深深的失望。1946年9月,他启程奔向延安。从张家口出发,途经4个省,突破封锁线,渡过黄河,走了45天,在10月抵达。他投身跌宕起伏的中国革命和建设,长达35年。
李敦白以参加中国革命的方式践行他的理想。他生活在苏联教条主义横行、“左”的思想泛滥的时代,言行举止难免留下时代痕迹。他觉得他是一个美国人,但更是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共对他这么好,自己应该积极响应革命的号召,所以比土生土长的中共党员还要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即使被冤枉、蹲大牢,他也不后悔,认为这恰恰是为革命应该做出的牺牲。所以,从监狱被放出来后,他更加觉得中共伟大。他对毛泽东等中共第一代领袖人物,有发自内心的崇敬,也有明显的个人崇拜。他以饱满的革命热情投身“文革”,他的积极与高调因他外国人的身份而特别引人注目。突然,一夜之间,他被软禁,继而被正式批捕。入狱前,他看到批捕书上有13个中央领导的签名。在监狱中,审讯人员反复问他:跟王光美是什么关系?后来,有人要整周恩来,也企图从他这里打开缺口。
出狱后,他坦言“对当时金钱至上的现实不能适应”。为了防止“姓资”“姓社”的问题困扰改革开放,邓小平曾提出“不争论”的方针。作为老共产党员的李敦白当时很不理解,看到关于“不争论”的文件后,对妻子王玉琳说:“看来我们该走了。”他对我谈起这段历史时,觉得当时自己不一定对,因为听国内朋友讲,“不争论”对改革开放起到了保护作用,应当肯定。不过,他认为“不争论”即使在当时可以理解,时至今日,无论如何不能再坚持了。他承认:“我的思想僵化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这个社会显然染上了我早年深恶痛绝的病态。”由此可见,李敦白一生坚持社会主义,在这个问题上始终不动摇。理想主义成为他人生一根完整的链条,他人生的选择,他的不少言行,都可以找到理想主义的影子。
我曾问过他:现在自己做老板、开公司,你还相信共产主义么?他回答:“作为共产主义的理想,一个未来没有阶级,没有压迫,充满着富裕、公正、世界和平和天下大同的社会,我很久之前就开始相信了,并且现在比之前更相信。青年人会理解并认同我的世界,也定会重新点燃那些看似消失的理想之火。我很开心可以和能够帮助实现这些目标,并且和中国取得双赢的合作。这并不阻碍我热心地推动美中友谊和理解,或者在美国追求进步的政治。”我觉得,他的理想主义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主义,同时,又有清教徒济世救人的情怀,其终极和本质无疑是对人类公平正义的追求。
“热爱中国的美国人”
李敦白大学毕业后参加了美国军队,在部队时,被选拔去斯坦福大学学了一年中文,由此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他对中国的感情特别真挚而深厚,在中国受了那么多委屈,最后还那么热爱中国。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热爱美国人民,我也热爱中国人民,是一个热爱中国的美国人。”在中国的35年使他形成了浓厚的中国情结。1945年10月,二战刚刚结束,作为美国共产党员,他到昆明与中共地下党接上头。“李敦白”这个中文名字是昆明的一位书商帮他起的,是其英文名Rittenberg的中文音译。这个名字与唐代诗人李太白的名字十分相似,也一样富有浪漫主义色彩。1946年初,他被美方调到了上海陆军总部,做赔偿损失的工作。后来,作为联合国的工作人员,他到中原解放区住了一段时间,并认识了李先念。当时,他从一个美国将军那里获悉了重要情报并报告李先念,开始赢得中共的信任。后来他去了延安,在新华社从事了两三年的广播英文稿翻译工作。
1949年初,他因被苏联指控为美国特务而被捕入狱,直到1955年出狱,在中央广播事业局,与钱钟书等一起参与了毛选的英文版翻译工作。20世纪60年代,他参加了中国很多政治运动,“文革”中一度成了大红人,甚至可以说有点红得发紫。“文革”初期,不同的造反派都寻求李敦白的支持。他支持哪派,跟江青一说,这派马上就红了。这个造反派组织让他戴上其袖章,跟他照个像,另一个造反派组织一看,急了,也让他戴上他们的袖章,照个相。李敦白当时认为这就是革命,特别积极也特别高调地参与,完全把自己卷到中国政治斗争中。李敦白在“文革”期间的表现,应该说是相当天真。在“文革”这种特殊的情形下,在中国特别积极的外国人,恐怕他是第一个。
李敦白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就是从来不拿自个儿当外人。有时,他看起来比中国人更像中国人。回美国以后,他一直来往于中美之间,关心中国的外宣,觉得中国的外宣做得不够好,所以几次见面说到这方面事情总有些着急。但他赞扬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说这非常重要。有美国梦,也有中国梦。有什么不同?美国梦基本上是个“我”梦,而中国梦更多的是“咱们”梦。谈到新的一届中央敢打“老虎”,他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说是很提气。在博鳌论坛西雅图会议的演讲中,他提到中共查处周永康腐败案件,赢得听众满堂喝彩。
乐观主义者
李敦白是个乐观主义者。在中国生活的35年间,他曾先后两次坐牢,而且是单人牢,长达16年之久,这是很罕见的经历。能够带进监狱的物品有限,李敦白总不忘带上《毛主席语录》,这是他从外面带进去的唯一一本书。1966年10月,就在这个语录本的扉页上,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给李敦白留下了亲笔签名。而在监狱里,他把《毛主席语录》背得滚瓜烂熟。在监狱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里,李敦白自己发明了智慧疗法,把爱和勇气重新带入自己的生命。回美国的时候,他已经59岁了,面临全家人如何谋生的问题,这是个极大的挑战。但他乐观面对,成立了“李敦白有限公司”,主要是把美国资本引到中国来,不仅解决了经济窘迫的问题,而且过得很滋润。回美国后他仍十分关心中国的事情,做中美之间的桥梁。他的外孙女是从杭州领养的,领养时只有4个月。为了让她掌握中文,记住中国,特意把她送到中国读了几年书,如今在华盛顿上大学了,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和英文。他指着妻子和外孙女说,他家只有妻子和外孙女是纯正的中国血统,他几个儿女都是中美混血。
深入交往后我才知道,原来,另一美籍中共党员马海德夫妇给他介绍的第一个对象,是叶剑英当时的秘书、后来成了刘少奇夫人的王光美。他请王光美吃了一次回锅肉,王光美也回请他吃回锅肉,但最终没谈成,因为彼此都没感觉。他对现任妻子王玉琳的爱溢于言表,每次见面都对我说:“我找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女儿王玉琳作为终身伴侣,得到了幸福的家庭生活和最好的工作伙伴。”在他看来,虽然在中国坐过16年牢,但一生总体感觉是很幸运的,幸运的很大成分是妻子王玉琳,她是天使下凡,给他带来健康、快乐和幸运。
2014年8月14日,是李敦白93岁大寿,我提前两天写七绝四首祝贺他生日:
七绝·贺李老敦白同志九十三岁大寿
四海为家天作庐,平生轶事胜奇书。
往来中美不言老,高寿九三伟丈夫。
横流沧海不知年,独步千秋望大川。
比翼双飞结硕果,献身大道写新篇。
夕阳织就温馨景,几代同堂日日娱。
往事如烟情比浪,爱心无际共江湖。
期颐在望意犹长,拜寿赠诗谊更酣。
万里征程重策马,一轮明月照山岗。
收到我贺诗的第二天,李敦白给我发来电子邮件:
多谢袁大使的盛情好意!能为中美两大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而付出一点微薄之力,乃是我一生的福。这使得我不至于白活了。我对于中国人民是又感谢又爱戴的。大使阁下大大地夸奖了我,我会把你慷慨激昂的诗,当作鞭策自己鞠躬尽瘁的努力。我深信,中美关系的发展、深化,关系着全人类的前途。
李敦白似乎生来就是有大理想大情怀的人,他一生关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93岁的老人,还从全人类前途的视角看待中美关系,惦记着为中美关系的发展“付出一点微薄之力”,鞭策自己鞠躬尽瘁,实在令人钦佩。我跟他约好,他百岁生日时,一定要叫上我撮一顿,他爽朗地回答我: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