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社会”:旅行的非议

2015-01-15 17:15
同舟共进 2015年1期
关键词:硬伤转型期竞争

今日之中国,已是世界上毫无争议的旅游大国,全民旅游每年都在升温。一组组惊爆眼球的数据,让本来属于旅游行业的事情,变成了公众的热门话题。近年来,中国游客足迹之广、沿途消费之大、探索往来之频繁,甚至让目的地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或多或少地发生了改变。

然而十几年来,“中国式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断显现着它的矛盾与危机。尤其针对国内旅游环境,批评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不管是逢假期便涨价、服务质量跟不上等诸多硬伤,还是经营者只关注短期效益,罔顾消费者感受等痼疾,都让众多旅游爱好者宁可舍近求远,奔赴异域。这种用脚投票的结果,为从业者敲响了警钟。

处于转型期的旅游市场,恰似转型期中国的一个缩影——诘难与反思并存、希望与忧虑同在。说到底,旅游是不同文明间的交融和对话,旅游的灵魂关乎文化的体验,旅游业的竞争最终体现的是文化的竞争。窥一斑而知全豹,在“景观中国”的轰轰烈烈中,我们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个国家最能够说服世界的,还是它的文化与文明。

——题记

猜你喜欢
硬伤转型期竞争
感谢竞争
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预算改革
商业健康险已到转型期
歧视女性,日本国际形象的“硬伤”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社会转型期人民调解制度面临的挑战与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