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副书记刘金国给我的感动与思考

2015-01-15 17:25杨建业
同舟共进 2015年1期
关键词:公私分明火灾现场中纪委

杨建业

中纪委新上任的副书记刘金国,是那种凭借个人良好素质和勤奋努力,一步一个脚印从草根走上庙堂的典型官员。他出身贫寒,高中毕业后,因年轻有文化又有干劲,很快成为家乡河北昌黎的村支书。担任秦皇岛市公安局长后,依旧公私分明,一次出差回来,看望父亲用了公车,事后也按油价和里程数把钱如数补上。他从不用手中权力为家人亲戚办事,对此,有村民颇有抱怨:“我们村子里任何事情他从来不帮忙,包括他的亲戚。”即使后来当上了公安部副部长,仍清廉如故,妻子仍是临时工,连单位分房子时需交的4.6万元集资款还是东挪西借才筹齐。对于刘金国的清廉刚正,有人说他是在“装”。对此,他十分坦然,“如果说我装,那我‘装到死不就是真的了吗?”

展读了刘金国的事迹,感动之余,不禁掩卷长思。我想,除了刚正清廉,人们也丝毫不会怀疑他“嫉恶如仇”敢于碰硬”善打硬仗”的工作风格和能力。从警从政以来,刘金国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生死考验。2010年大连新港码头油库火灾现场,几十米高的火柱从陆地绵延到海上,55岁的刘金国不顾危险在火线最前沿指挥了8个小时,其间就发生了6次大爆炸。后来他说,“我来到这个火场,就没想活着回去。”(《华商报》,2014年10月27日)但是,假定在另一些“特定”场合下,刘金国是否还能“出淤泥而不染”,坚守自己的原则?譬如,当他逢遇超标的官宴时,能抵制不出席吗?上级领导来视察,他能仅仅以工作餐相待吗?再假如,他的直接领导有私事给他打招呼,而所托之事又不那么合乎原则,他还能铁面无私,顶着不办吗?我倒是希望有关媒体在这方面再做点后续报道,可惜没有。不妨试想,假如刘金国真的那样“另类”“不近情理”,官场上下会对他怎样评价?是赞他有骨鲠之节、耿介清正之风,还是讥刺他“滞不达政体”“未为无补”?会不会像张居正写信劝海瑞一样,认为“三尺之法不行于吴久矣。公骤而矫以绳墨,宜其不能堪也”?毕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因此,国家当前的反腐倡廉,个人的道德操守固然十分重要,但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法治和制度。从这个角度说,最近十八届四中全会描绘“法治中国”的建设蓝图,并强调要将依法治国落在实处,实在是太及时太重要了。

猜你喜欢
公私分明火灾现场中纪委
行为判断
利用无人机开展火灾现场勘验
被中纪委报告点名的4个事件
如何引导领导干部做到公私分明
英国村庄火灾现场惊现烈焰“火龙卷”奇观
中纪委巡视提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吗
教育資源投放“公私分明”或“一視同仁”?
中纪委“打虎拍蝇”半年擒四虎
火灾现场勘验照相的作用及具体流程
放着河水不洗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