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徐明等
【摘 要】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活动性狼疮肾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活动性狼疮肾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接受霉酚酸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回顾分析患者临床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情况。结果:患者临床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肾功能、血清肌酐、血清C3和C4等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霉酚酸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活动性狼疮肾炎临床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霉酚酸酯;糖皮质激素;活动性狼疮肾炎
【中图分类号】R5932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067-0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属于一种体液和细胞免疫调节功能障碍性系统疾病,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均存在肾脏受累情况。随着近年来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研究的逐步深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霉酚酸酯(MMF)等对于活动性狼疮肾炎(LN)临床治疗的价值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认可[1]。本次研究就对霉酚酸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活动性狼疮肾炎的临床价值进行了分析,详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收治的30例活动性狼疮肾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在18~54岁之间,平均(385±113)岁。所有观察对象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RA)制定的活动性狼疮肾炎临床诊断标准,且肾病综合征征象较为明显。患者肾脏穿刺活检结果证实:V型LN 4例,IV型LN 16例,III型LN 10例。
12 方法 患者初始用药剂量为每天15~20g霉酚酸酯(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030069),给药6个月后,剂量降低为每天075~10g,给药12个月后,剂量降低为每天05g,连续治疗24个月。在此基础上,每天口服1mg/kg强的松,给药8~12周后剂量降低为每天05g/kg,给药6个月后剂量维持在10~15mg之间。对比分析患者临床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肾功能、血清肌酐、血清C3和C4等指标情况[2]。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 表示,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部30例活动性狼疮肾炎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肾功能、血清肌酐、血清C3和血清C4等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另一方面,患者临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重症感染0例,骨髓抑制2例,轻微感染4例,胃肠道反应10例,且所有观察对象经药物减量治疗和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均完全消失。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该疾病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患者自身多种抗体的产生,进而降低其自身反应性T、B细胞的活化,破坏自身耐受系统[3]。临床上通常使用环磷酰胺作为首选的狼疮肾炎治疗方法,然而,这一治疗方法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性腺抑制、继发性恶性肿瘤、肝肾毒性、骨髓抑制、感染等恶性不良反应,因而临床应用价值有限。
霉酚酸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免疫抑制剂,为霉酚酸2-乙基酯类衍生物,可通过对嘌呤代谢途径内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予以抑制;对鸟嘌呤腺苷从头合成过程予以抑制,从而对DNA合成加以阻断,对增殖性T/B淋巴细胞予以选择性作用,对抗体形成加以抑制;阻断淋巴细胞糖蛋白糖基化作用,对淋巴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粘附加以抑制,最终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长。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霉酚酸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活动性狼疮肾炎,具有下述作用:①延缓慢性肾脏病变的恶化,降低血尿和蛋白尿发生率;②抗炎效用;③对血管增生性病变和炎性病变起到抑制作用;④免疫抑制作用[4]。
本次研究通过为30例活动性狼疮肾炎患展开霉酚酸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发现患者临床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肾功能、血清肌酐、血清C3和C4等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研究结果说明,霉酚酸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活动性狼疮肾炎临床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霞,郝杰.霉酚酸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V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观察[J].实用全科医学,2006,4(5):533-534.
[2]万波,肖茂瑕.霉酚酸酯治疗IV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东省药学会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2010:110-114.
[3]欧三桃,钟立春,杜欣,等.霉酚酸酯治疗增生性狼疮肾炎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6(10):713-714.
[4]胡伟新,刘志红,唐政,等.吗替麦考酚酯治疗35例Ⅳ型狼疮性肾炎的长期随防[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0,10(1):8-12
【摘 要】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活动性狼疮肾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活动性狼疮肾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接受霉酚酸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回顾分析患者临床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情况。结果:患者临床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肾功能、血清肌酐、血清C3和C4等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霉酚酸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活动性狼疮肾炎临床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霉酚酸酯;糖皮质激素;活动性狼疮肾炎
【中图分类号】R5932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067-0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属于一种体液和细胞免疫调节功能障碍性系统疾病,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均存在肾脏受累情况。随着近年来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研究的逐步深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霉酚酸酯(MMF)等对于活动性狼疮肾炎(LN)临床治疗的价值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认可[1]。本次研究就对霉酚酸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活动性狼疮肾炎的临床价值进行了分析,详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收治的30例活动性狼疮肾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在18~54岁之间,平均(385±113)岁。所有观察对象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RA)制定的活动性狼疮肾炎临床诊断标准,且肾病综合征征象较为明显。患者肾脏穿刺活检结果证实:V型LN 4例,IV型LN 16例,III型LN 10例。
12 方法 患者初始用药剂量为每天15~20g霉酚酸酯(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030069),给药6个月后,剂量降低为每天075~10g,给药12个月后,剂量降低为每天05g,连续治疗24个月。在此基础上,每天口服1mg/kg强的松,给药8~12周后剂量降低为每天05g/kg,给药6个月后剂量维持在10~15mg之间。对比分析患者临床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肾功能、血清肌酐、血清C3和C4等指标情况[2]。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 表示,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部30例活动性狼疮肾炎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肾功能、血清肌酐、血清C3和血清C4等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另一方面,患者临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重症感染0例,骨髓抑制2例,轻微感染4例,胃肠道反应10例,且所有观察对象经药物减量治疗和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均完全消失。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该疾病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患者自身多种抗体的产生,进而降低其自身反应性T、B细胞的活化,破坏自身耐受系统[3]。临床上通常使用环磷酰胺作为首选的狼疮肾炎治疗方法,然而,这一治疗方法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性腺抑制、继发性恶性肿瘤、肝肾毒性、骨髓抑制、感染等恶性不良反应,因而临床应用价值有限。
霉酚酸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免疫抑制剂,为霉酚酸2-乙基酯类衍生物,可通过对嘌呤代谢途径内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予以抑制;对鸟嘌呤腺苷从头合成过程予以抑制,从而对DNA合成加以阻断,对增殖性T/B淋巴细胞予以选择性作用,对抗体形成加以抑制;阻断淋巴细胞糖蛋白糖基化作用,对淋巴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粘附加以抑制,最终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长。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霉酚酸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活动性狼疮肾炎,具有下述作用:①延缓慢性肾脏病变的恶化,降低血尿和蛋白尿发生率;②抗炎效用;③对血管增生性病变和炎性病变起到抑制作用;④免疫抑制作用[4]。
本次研究通过为30例活动性狼疮肾炎患展开霉酚酸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发现患者临床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肾功能、血清肌酐、血清C3和C4等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研究结果说明,霉酚酸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活动性狼疮肾炎临床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霞,郝杰.霉酚酸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V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观察[J].实用全科医学,2006,4(5):533-534.
[2]万波,肖茂瑕.霉酚酸酯治疗IV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东省药学会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2010:110-114.
[3]欧三桃,钟立春,杜欣,等.霉酚酸酯治疗增生性狼疮肾炎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6(10):713-714.
[4]胡伟新,刘志红,唐政,等.吗替麦考酚酯治疗35例Ⅳ型狼疮性肾炎的长期随防[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0,10(1):8-12
【摘 要】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活动性狼疮肾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活动性狼疮肾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接受霉酚酸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回顾分析患者临床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情况。结果:患者临床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肾功能、血清肌酐、血清C3和C4等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霉酚酸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活动性狼疮肾炎临床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霉酚酸酯;糖皮质激素;活动性狼疮肾炎
【中图分类号】R5932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067-0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属于一种体液和细胞免疫调节功能障碍性系统疾病,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均存在肾脏受累情况。随着近年来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研究的逐步深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霉酚酸酯(MMF)等对于活动性狼疮肾炎(LN)临床治疗的价值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认可[1]。本次研究就对霉酚酸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活动性狼疮肾炎的临床价值进行了分析,详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收治的30例活动性狼疮肾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在18~54岁之间,平均(385±113)岁。所有观察对象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RA)制定的活动性狼疮肾炎临床诊断标准,且肾病综合征征象较为明显。患者肾脏穿刺活检结果证实:V型LN 4例,IV型LN 16例,III型LN 10例。
12 方法 患者初始用药剂量为每天15~20g霉酚酸酯(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030069),给药6个月后,剂量降低为每天075~10g,给药12个月后,剂量降低为每天05g,连续治疗24个月。在此基础上,每天口服1mg/kg强的松,给药8~12周后剂量降低为每天05g/kg,给药6个月后剂量维持在10~15mg之间。对比分析患者临床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肾功能、血清肌酐、血清C3和C4等指标情况[2]。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 表示,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部30例活动性狼疮肾炎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肾功能、血清肌酐、血清C3和血清C4等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另一方面,患者临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重症感染0例,骨髓抑制2例,轻微感染4例,胃肠道反应10例,且所有观察对象经药物减量治疗和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均完全消失。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该疾病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患者自身多种抗体的产生,进而降低其自身反应性T、B细胞的活化,破坏自身耐受系统[3]。临床上通常使用环磷酰胺作为首选的狼疮肾炎治疗方法,然而,这一治疗方法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性腺抑制、继发性恶性肿瘤、肝肾毒性、骨髓抑制、感染等恶性不良反应,因而临床应用价值有限。
霉酚酸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免疫抑制剂,为霉酚酸2-乙基酯类衍生物,可通过对嘌呤代谢途径内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予以抑制;对鸟嘌呤腺苷从头合成过程予以抑制,从而对DNA合成加以阻断,对增殖性T/B淋巴细胞予以选择性作用,对抗体形成加以抑制;阻断淋巴细胞糖蛋白糖基化作用,对淋巴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粘附加以抑制,最终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长。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霉酚酸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活动性狼疮肾炎,具有下述作用:①延缓慢性肾脏病变的恶化,降低血尿和蛋白尿发生率;②抗炎效用;③对血管增生性病变和炎性病变起到抑制作用;④免疫抑制作用[4]。
本次研究通过为30例活动性狼疮肾炎患展开霉酚酸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发现患者临床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肾功能、血清肌酐、血清C3和C4等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研究结果说明,霉酚酸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活动性狼疮肾炎临床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霞,郝杰.霉酚酸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V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观察[J].实用全科医学,2006,4(5):533-534.
[2]万波,肖茂瑕.霉酚酸酯治疗IV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东省药学会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2010:110-114.
[3]欧三桃,钟立春,杜欣,等.霉酚酸酯治疗增生性狼疮肾炎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6(10):713-714.
[4]胡伟新,刘志红,唐政,等.吗替麦考酚酯治疗35例Ⅳ型狼疮性肾炎的长期随防[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0,1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