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致心电图改变78例临床分析

2015-01-15 05:32官文芳苏亮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临床观察

官文芳 苏亮

【摘 要】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7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入院时均常规心电图检查,其中出血46例,缺血32例。结果: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为616%,其中出血组合并心电图异常占717%,缺血组合并心电图异常占469%,其表现为ST段和T波的改变及各种心律失常。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出血组合并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组,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异常;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041-02

急性脑血管病可引起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紊乱,导致心电图异常。笔者收集宜春市中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7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对其心电图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检查及头颅CT检查确诊为急性脑血管病,其中男50例,女28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573岁;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46例(简称出血组),脑梗死32例(简称缺血组);有高血压病史70例(出血组44例,缺血组26例)。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24h内做常规床旁心电图检查,并观察其心律、ST段、T波、Q-T 间期等的改变情况。同时对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描记,记录静息状态下12 导联心电图。通过实验室检查排除了低钾等电解质紊乱的因素,同时排除心脏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影响及既往有心脏病史的患者。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TX-*3]±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表现为ST段的抬高和下移,T波低平、倒置和双相及各种心律失常(详见表1)。

经统计后,7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合并异常心电图改变的共48例,总发生率为616%。其中脑出血患者46例中,心电图异常者33例,发生率717%;脑缺血患者32例中,心电图异常者15例,发生率469%。临床观察显示: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率较脑缺血高,程度也较重,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脑血管病病情稳定后3~10d心电图亦随之恢复正常。

3 讨论

急性脑血管病引起各种心电图异常改变发生率较高,本观察组发生率为616%,且脑出血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脑缺血组(P<005)。该病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发生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从其病理生理改变分析,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①神经、内分泌因素。急性脑血管病的脑循环障碍,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机能障碍,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和儿茶酚胺的分泌量增加,前者会造成心脏血管出现痉挛,进而引发心肌收缩功能发生异常,后者会造成心肌复极出现障碍[1]。另外也有研究表明,脑出血后,血浆神经肽Y 明显升高,而神经肽Y 有强烈收缩冠状动脉及致心律失常的作用[2];②体液因素。急性脑血管病时颅内压增高并应用脱水剂、进食障碍等易致水、电解质紊乱,出现低钾、低钠、低氯等,如低钾时可出现T 波降低、U 波增高、Q-T 间期延长、ST段降低,严重时致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室颤而死亡[3]; ③其他因素。血液流入脑室系统或压迫、刺激患者丘脑下部、边缘系统、脑干网状结构等,导致自主神经张力的改变,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功能不平衡,从而影响心室活动。另外该类病患者,多常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等慢性的基础疾病,当出现急性脑血管病时,患者可能已经发生了冠状动脉硬化及心肌供血不足,导致脑部病变发生从而诱发和加重了心脏病变,表现出心电图异常[4]。

脑出血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较脑缺血高,其原因可能为:①血液流入脑室系统或压迫和刺激丘脑下部、脑干网状结构、边缘系统,使植物神经张力改变,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功能不平衡影响心室复极[5];②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脑组织受压或移位,脑血流量减少,造成组织缺氧,直接损害脑干心血管运动中枢;③儿茶酚胺过度释放对心肌直接毒害作用。这也表明急性脑血管病越严重,其心电图改变越明显,并且以心肌缺血性改变为多见,随着病情的好转,心电图改变亦恢复正常。

【摘 要】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7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入院时均常规心电图检查,其中出血46例,缺血32例。结果: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为616%,其中出血组合并心电图异常占717%,缺血组合并心电图异常占469%,其表现为ST段和T波的改变及各种心律失常。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出血组合并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组,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异常;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041-02

急性脑血管病可引起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紊乱,导致心电图异常。笔者收集宜春市中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7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对其心电图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检查及头颅CT检查确诊为急性脑血管病,其中男50例,女28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573岁;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46例(简称出血组),脑梗死32例(简称缺血组);有高血压病史70例(出血组44例,缺血组26例)。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24h内做常规床旁心电图检查,并观察其心律、ST段、T波、Q-T 间期等的改变情况。同时对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描记,记录静息状态下12 导联心电图。通过实验室检查排除了低钾等电解质紊乱的因素,同时排除心脏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影响及既往有心脏病史的患者。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TX-*3]±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表现为ST段的抬高和下移,T波低平、倒置和双相及各种心律失常(详见表1)。

经统计后,7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合并异常心电图改变的共48例,总发生率为616%。其中脑出血患者46例中,心电图异常者33例,发生率717%;脑缺血患者32例中,心电图异常者15例,发生率469%。临床观察显示: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率较脑缺血高,程度也较重,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脑血管病病情稳定后3~10d心电图亦随之恢复正常。

3 讨论

急性脑血管病引起各种心电图异常改变发生率较高,本观察组发生率为616%,且脑出血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脑缺血组(P<005)。该病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发生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从其病理生理改变分析,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①神经、内分泌因素。急性脑血管病的脑循环障碍,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机能障碍,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和儿茶酚胺的分泌量增加,前者会造成心脏血管出现痉挛,进而引发心肌收缩功能发生异常,后者会造成心肌复极出现障碍[1]。另外也有研究表明,脑出血后,血浆神经肽Y 明显升高,而神经肽Y 有强烈收缩冠状动脉及致心律失常的作用[2];②体液因素。急性脑血管病时颅内压增高并应用脱水剂、进食障碍等易致水、电解质紊乱,出现低钾、低钠、低氯等,如低钾时可出现T 波降低、U 波增高、Q-T 间期延长、ST段降低,严重时致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室颤而死亡[3]; ③其他因素。血液流入脑室系统或压迫、刺激患者丘脑下部、边缘系统、脑干网状结构等,导致自主神经张力的改变,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功能不平衡,从而影响心室活动。另外该类病患者,多常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等慢性的基础疾病,当出现急性脑血管病时,患者可能已经发生了冠状动脉硬化及心肌供血不足,导致脑部病变发生从而诱发和加重了心脏病变,表现出心电图异常[4]。

脑出血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较脑缺血高,其原因可能为:①血液流入脑室系统或压迫和刺激丘脑下部、脑干网状结构、边缘系统,使植物神经张力改变,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功能不平衡影响心室复极[5];②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脑组织受压或移位,脑血流量减少,造成组织缺氧,直接损害脑干心血管运动中枢;③儿茶酚胺过度释放对心肌直接毒害作用。这也表明急性脑血管病越严重,其心电图改变越明显,并且以心肌缺血性改变为多见,随着病情的好转,心电图改变亦恢复正常。

【摘 要】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7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入院时均常规心电图检查,其中出血46例,缺血32例。结果: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为616%,其中出血组合并心电图异常占717%,缺血组合并心电图异常占469%,其表现为ST段和T波的改变及各种心律失常。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出血组合并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组,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异常;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041-02

急性脑血管病可引起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紊乱,导致心电图异常。笔者收集宜春市中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7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对其心电图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检查及头颅CT检查确诊为急性脑血管病,其中男50例,女28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573岁;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46例(简称出血组),脑梗死32例(简称缺血组);有高血压病史70例(出血组44例,缺血组26例)。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24h内做常规床旁心电图检查,并观察其心律、ST段、T波、Q-T 间期等的改变情况。同时对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描记,记录静息状态下12 导联心电图。通过实验室检查排除了低钾等电解质紊乱的因素,同时排除心脏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影响及既往有心脏病史的患者。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TX-*3]±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表现为ST段的抬高和下移,T波低平、倒置和双相及各种心律失常(详见表1)。

经统计后,7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合并异常心电图改变的共48例,总发生率为616%。其中脑出血患者46例中,心电图异常者33例,发生率717%;脑缺血患者32例中,心电图异常者15例,发生率469%。临床观察显示: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率较脑缺血高,程度也较重,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脑血管病病情稳定后3~10d心电图亦随之恢复正常。

3 讨论

急性脑血管病引起各种心电图异常改变发生率较高,本观察组发生率为616%,且脑出血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脑缺血组(P<005)。该病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发生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从其病理生理改变分析,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①神经、内分泌因素。急性脑血管病的脑循环障碍,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机能障碍,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和儿茶酚胺的分泌量增加,前者会造成心脏血管出现痉挛,进而引发心肌收缩功能发生异常,后者会造成心肌复极出现障碍[1]。另外也有研究表明,脑出血后,血浆神经肽Y 明显升高,而神经肽Y 有强烈收缩冠状动脉及致心律失常的作用[2];②体液因素。急性脑血管病时颅内压增高并应用脱水剂、进食障碍等易致水、电解质紊乱,出现低钾、低钠、低氯等,如低钾时可出现T 波降低、U 波增高、Q-T 间期延长、ST段降低,严重时致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室颤而死亡[3]; ③其他因素。血液流入脑室系统或压迫、刺激患者丘脑下部、边缘系统、脑干网状结构等,导致自主神经张力的改变,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功能不平衡,从而影响心室活动。另外该类病患者,多常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等慢性的基础疾病,当出现急性脑血管病时,患者可能已经发生了冠状动脉硬化及心肌供血不足,导致脑部病变发生从而诱发和加重了心脏病变,表现出心电图异常[4]。

脑出血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较脑缺血高,其原因可能为:①血液流入脑室系统或压迫和刺激丘脑下部、脑干网状结构、边缘系统,使植物神经张力改变,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功能不平衡影响心室复极[5];②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脑组织受压或移位,脑血流量减少,造成组织缺氧,直接损害脑干心血管运动中枢;③儿茶酚胺过度释放对心肌直接毒害作用。这也表明急性脑血管病越严重,其心电图改变越明显,并且以心肌缺血性改变为多见,随着病情的好转,心电图改变亦恢复正常。

猜你喜欢
临床观察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