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农村经济的形势非常不错,有两个大的亮点:
一、2014年的粮食实现了11年只增不减的态势,粮食总量在去年基础之上增加了103亿斤;二、农民的收入增加了9.7%,高于城镇居民的态势。
农村经济交上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但是,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挑战和难题。
我们的粮食连续11年增长,进口农产品数量却越来越多,农产品贸易的逆差是510亿。在出现逆差的态势之下,大宗农产品进口越来越多,去年进口了6338万吨大豆,相当于我们自身大豆需求量的80%。
除了大豆大量进口,棉花去年进口数量达450万吨,糖进口数量达422万吨,进口的棉花和糖都超过了我们实际用量的三分之一。
而且,还有一个数据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玉米、小麦、水稻、豆子加上薯类,是中国粮食进口的主要五大类产品,这些产品的进口已经占到中国总需求的13%。而且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
为什么进口那么多的农产品?
因为我们自己生产农产品的成本越来越高,而国际农产品价格却走低,进口的天花板越来越低,进口粮食比自己生产粮食成本更加低廉,所以导致中国粮食生产的空间越来越小,竞争力也明显不足。
怎样提升中国农业的竞争力?
确保粮食的供给,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大的挑战。另外,尽管农民收入增长,2014年上半年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市居民的增幅,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在2013年年底是1:3。这是我们面临第二大挑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农业农村工作时提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留下农村。促进农业的发展,保证农民收入的增长,要仰仗农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发展。农业现代化作为四化同步的基础,更需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基础作用和支撑作用。
2013年底,关于建设现代农业,李克强总理提出要生产技术先进,规模经营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农业农村下一步的发展,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农业要提高效率,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着眼于三个大的方向。
一、要提升中国农业的竞争力,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对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发挥各个地方,特别是农业资源富饶地区的比较优势。通过效益农业的发展,农业战略性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收益。
二、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在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的情况下,实行分工。
三、在新的形势之下,适应新常态,特别是考虑到生态环境的问题,考虑到生态建设是五位一体的重要构成,考虑这种情况之下的现代农业的发展,而中国一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最重要的是过去过度投放化肥农药的做法,这种传统的做法要改变。下一步我们要减少化肥农药的投放,让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作用,在农业方面要做到节能减排。
总之,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增加农业的收入。只有这样做,全面小康才不是一句空话。
(张红宇,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