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惠能+屈一平
从根本上解决西藏的发展问题,不仅仅是支持西藏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更重要的是帮助西藏增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关键是要处理好“输血”和“造血”的关系。对口援藏工作的着力点是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
20年来,七批约6000名援藏干部走进雪域高原,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参与西藏建设,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和西藏各族群众一道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对口援藏工作怎样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支持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了国家统一和西藏社会稳定,加强了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本刊记者就此走进西藏,专访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第七批援藏干部总领队王奉朝,听他讲述援藏工作的过往与未来。
最根本的东西是带来了新的理念
《小康》:援藏工作如何结合西藏当地资源优势和实际情况,做到“输血”到“造血”兼顾?
王奉朝:从根本上解决西藏的发展问题,不仅仅是支持西藏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更重要的是帮助西藏增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关键是要处理好“输血”和“造血”的关系。在援藏实践中,广大援藏干部一是聚焦受援地持续发展,注重当前与长远结合,加强总体规划,重视扶本扶智,从着重解决当前问题,逐步转变为既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抓基层打基础利长远。二是聚焦发展西藏特色优势产业,注重提升造血功能,通过招商引资等有效措施引进内地企业进藏开展商贸合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单向援助向互利合作、共同开发转变,不断增强西藏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能力。三是聚焦提升援藏工作整体效益,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谋划援藏工作,努力实现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四是聚焦西藏干部人才培养,通过“派出去”和“引进来”等方式,帮助西藏培训本地干部人才,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提升能力、增长才干,不断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和本领,培养一支适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干部人才队伍。
《小康》:20年来,如何不断创新援藏模式、拓宽援藏领域、丰富援藏内涵,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展援藏工作?
王奉朝:援藏干部人才以什么样的援藏理念、援藏思路、援藏方式来开展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援藏工作的成效。20年来,广大援藏干部紧紧围绕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创新援藏理念、开阔援藏思路、拓宽援藏领域、丰富援藏内涵、改进援藏方式,努力提高对口援藏工作科学化水平。比如,既注重无偿援助,又注重把西藏的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后发优势同援助地区、援助单位的人才、资金、技术、市场优势和管理经验结合起来,开展互利合作、共同开发,不断增强受援地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能力;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提升相结合,既注重加强受援地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又注重加强受援地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坚持经济援藏与全方位援藏相结合,既全力支持西藏经济建设,又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短期援藏、教育援藏、卫生援藏、文化援藏、就业援藏、生态援藏等,帮助西藏全面发展。许多干部群众认为,正是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的到来,不仅帮他们改变了相对落后的经济社会面貌,更重要的是给他们带来了新的思想和理念,这是最长远、最根本的东西。
融入西藏 创新发展
《小康》:谈谈第七批援藏干部目前开展工作情况?
王奉朝:自2013年7月进藏以来,第七批援藏干部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受援单位和援派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以往历批次援藏干部打下的良好基础上,注重把中央新要求和西藏新需求结合起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改革发展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民族团结、加强基层基础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援藏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一是坚持人才先行,强化智力支撑。针对西藏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实际,采取“短、平、快”的方式,积极争取对口省市每年选派一批教师、医生等专技人才进藏服务,进一步扩大了人才援藏规模、提升了人才援藏水平。同时,采取“请进来授课”、“派出去培训”、“岗位带徒弟”等方式,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向当地干部灌输先进理念和科学知识。先后组织内地专家学者进藏授课1200多次,组织各类人员到内地学习培训5100多人次,有力促进了受援地干部人才素质的提高。
二是坚持重心下移,服务西藏民生。采取多种措施推动落实“两个倾斜”,积极为受援地基层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尽力帮助各族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以民生改善凝聚民心,不断增强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积极探索和加强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推动工作力量和资源下沉,加大基层组织的经费保障力度,为维稳部门和维稳工作提供支撑保障。
三是提升造血功能,增强内生动力。充分发挥援藏资金的杠杆效应,吸引和带动更多的内地企业进藏投资,促进西藏与内地的经济合作。围绕西藏高原种养加、旅游文化、藏医藏药、清洁能源、民族手工业、高原特色生物产业等优势产业,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内地著名企业落户西藏、投资兴业,在资本引进和资源开发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坚持发挥优势作用,在推动受援地经济转型升级,帮助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进项目建设、提升造血功能等方面,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抓落实,取得了良好成效。
四是推动社会参与,汇聚援藏资源。坚持把受援地、受援单位作为“前沿阵地”,把派出地和派出单位作为“坚强后盾”,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内地企业和爱心人士捐款捐物、援助西藏,筹备设立人才援藏基金,为受援地和受援单位争取了更多的发展资源,既壮大了援藏力量,又促进了西藏与内地的交流交往交融。据不完全统计,进藏一年多来,第七批援藏干部人才联系内地单位和个人为西藏捐款捐物达1.9亿余元。
五是拓宽援藏领域,丰富工作内涵。紧密结合受援地实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统筹推进经济、教育、卫生援藏的同时,积极实施生态援藏,通过建设水生态橡胶坝工程、大面积植树造林等,保护和发展高原生态,着力构建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大力推进文化援藏,保护和发展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以文化发展助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大力推进就业援藏,积极协调内地单位和企业进藏开展人力资源招聘活动,提供内地就业岗位,争取资金支持西藏青年农牧民创业就业。
《小康》:作为援藏干部总领队,您在管理第七批援藏干部这支队伍方面有什么创新做法?
王奉朝:援藏干部在西藏工作期间,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派出单位和西藏共同管理,以西藏各级党委(党组)管理为主。第七批援藏干部进藏以来,在中组部的有力指导和西藏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坚持从严管理与关心爱护相结合,着力加强教育、改进服务、优化环境、严格管理,有效激发广大援藏干部人才贡献力量、建设西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是加强教育引导,促进履职尽责。加强理论教育。举办援藏干部课堂、学习报告会,开展专题培训、研讨交流,组织援藏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中央对口支援西藏工作2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学习党的治藏方略和民族宗教政策,学习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和西藏历史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反分裂斗争教育、廉政警示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加强党性教育。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为当月入党的援藏干部过“政治生日”,组织重温入党誓词、参观西藏军史馆、廉政教育基地,到儿童福利院看望慰问孤残儿童等,进一步增强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作风教育。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组织援藏干部“进村入户、结对认亲” “学藏语、进藏家”, 真正融入西藏、心系群众,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实际困难;引导援藏干部人才自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选择吃苦、选择磨练,进村入户、多接地气,继承发扬“老西藏精神”,在联系服务群众中转作风、树形象。共有一千多名援藏干部结对帮扶2000多个农户、7000多各族群众。
二是真诚关心关爱,营造良好环境。西藏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对援藏干部在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放手、生活上关心,充分发挥援藏干部的作用。重视援藏干部安排使用。根据德才素质、专业特长,尽可能把每一位援藏干部人才安排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努力为援藏干部发挥作用提供舞台创造环境。健全援藏干部自我管理机制。成立援藏干部读书会、书法协会、摄影协会、健身协会等,组织开展经常性读书学习、文体活动,丰富业余生活,提升素质、增长才干。关心援藏干部身心健康。加强高原保健,开展健康体检,坚持走访、看望、慰问,帮助生病的援藏干部协调住院就医。进藏一年多来,第七批援藏干部人才中有140多人次得过肺水肿、脑水肿、高原心脏病等疾病,均得到有效救治。关心照顾援藏干部家庭,帮助协调子女入学入托等,努力解除后顾之忧。
三是坚持从严管理,树立良好形象。坚持“严”字当头,把从严的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贯穿始终,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的要求,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完善规章制度。采取谈心谈话、短信提醒等方式,教育引导援藏干部自觉在当地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廉政规定,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有关要求,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受得住艰苦,管得住小节。制定严格执行援藏干部休假规定,推进援藏干部休假的制度化、规范化。第七批援藏干部人才进藏以来,注意摆正位置、服从管理,严于律己,特别是严格遵守请休假制度,有的同志春节期间仍在藏坚守岗位,保持了较高的在岗率、在藏率,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四是注重在援藏实践中锤炼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给援藏干部人才加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多承担矛盾大、困难多、挑战性强的任务,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维稳处突、反对分裂、攻克难题、化解风险等急难险重工作中经受磨练、历练,提高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