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雅频
创作《我的父亲母亲》时,恰逢母亲节和父亲节间隙的日子,这首诗成为同学们送给父母最独特的节日礼物。题目就足以动人——《叶子,母亲》《永远的引路人》《门后的守护》《那时,你唤我的乳名》《常青藤·母亲·父亲》《永远的珍珠贝》《山和水的磨炼》……很多父母在那以后的多个场合讲述这首诗,讲述起那一天自己的美丽心情。是的,我的学生们正在把儿童诗的独特意蕴悄然地在家庭生活中传播。
从这些作品中,我们甚至能真切地触摸到儿童生活、儿童情感以及儿童身上强大的言语潜能,你听——
《那时,你唤我的乳名》(王羿丹)
那时,你唤我的乳名/用露珠向花儿的絮语/细细/悄悄/是我降临世界的第一个美好/我看着你/撞进你月牙儿似的眼睛//那时,你唤我的乳名/用风儿对绿叶的叮咛/喃喃/轻轻/是我初经人事的第一个美丽/我看着你/望向你一张一合的嘴唇//那时,你唤我的乳名/用花蕊对蝴蝶的希冀/淡淡/默默/是我一生之中的第一个期待/我看着你/扑向你专属我的怀抱/这时,你唤我的乳名/我转过身来/灿烂地笑/“妈!”
(作者单位:南京市力学小学)
有种嫩黄,会搅得人心神不宁,它就是早春的柔桑。所以,辛弃疾说:“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唐彦谦说:“春风吹蚕细如蚂,桑芽才努青鸭嘴”。
桑,在枝头发芽,也在我们的情韵里发芽——这个春天,我们要养蚕。科学课要让同学们进行养蚕的实践活动,这么有意思的事儿,我这位语文老师焉能不兴致勃勃地参与?学科间原没有什么界限,我们的合作将会使养蚕活动更加丰富、有趣。于是,满心欢喜地等,等待风和、日丽、桑茂,那时,蚕就会来赴这个春天的约会。
一、 万事俱备
乍暖还寒,寒寒暖暖,这年春天的确来得有点迟。4月中旬,终于有春暖花开的迹象了。
17日,教科学的蒋老师告诉我:“蚕孵出来了!”我兴致勃勃地去看。可不是,三大张蚕纸上,密布着灰白色的卵壳儿,瘪了的芝麻粒儿一般。细瞧,桑叶下有极细的“黑线”在微微地动。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4月18日,早读课,照例要诵读古诗,这一天,我给同学们准备的诵读材料是《乡村四月》(翁卷)、《无题》(李商隐),还有一首小诗:
“让我/住进那洁白的小屋/数着一缕缕的岁月/牵着一寸寸的相思/结茧/蜷缩着柔嫩的身影/轻吐出如兰的气息/就让我藏在这密密厚厚的屋里/一生一世/永不复醒。
简单地理解诗意之后,同学们发现——今天诵读的诗句中都有蚕的身影。
“喜欢蚕宝宝吗?”
“喜欢!”
“想养蚕吗?”
“想!”
“今天放学回家,给蚕宝宝制作个小房子,明天,迎接蚕宝宝回家!”
“耶!”……学生就是那么单纯,他们的快乐就是那么简单。
下午的科学课,同学们津津有味地听蒋老师讲解蚕的一生。45天,4眠4醒,从纤细如丝到丰满健壮,体重扩大6000倍,体积扩大10000倍,到最后,“春蚕到死丝方尽”。小小的蚕,短暂的一生,神奇的一生,伟大的一生,生命就是这样神圣,这样让人敬畏。
二、 领养仪式
4月19号,各式各样的“小屋”闪亮登场,大多是包装精美的小盒子,细心些的还雕了个小窗,保证盖上后空气依然能流通;有的是大大的鞋盒,被精心隔成了上下两层,说是“别墅”;有的是小花篮,小罐子,爱美的小姑娘总是喜欢些花团锦簇的东西。有个学生特别逗,翻出了小时候芭比娃娃过家家的道具——一只精美的公主床,蚕宝宝住进去,就是她的“公主”了。
蚕宝宝的家不能没个名称,名称自然也是在昨晚跟爸爸妈妈一起商定了的:“蚕蚕乐园”“开心小屋”“天然居”“桃源”……雅也好,俗也罢,每一个名字,都是一份美好的祝愿。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一个个舒适的小屋,热情地等待着主人的到来。
从早晨到中午,从中午到傍晚,放学前,在同学们望穿秋水般的等待中,我和蒋老师一起携着蚕进了教室,领养仪式开始!
首先是填写领养证。填写完毕,我让学生将领养证贴在蚕宝宝成长记录册的扉页。然后是集体宣读:“我愿意领养蚕宝宝,一定负责把蚕宝宝养大……”同学们的声音是响亮的,神情是严肃的,因为,他们将要领养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把它们养大,不是儿戏。
接下来,同学们排着队,依次上来领养属于自己的蚕宝宝。先领到的心花怒放,排在后面的又是羡慕又是着急,眼看着一个个小家伙“名蚕有主”,若是被领光了,怎么办?
显然,这样的担忧是多余的,一开始只是每人五条,后来,看着还有剩余的,我便八条十条地分给他们,见董雨齐言辞恳切,干脆,将一整片桑叶放入了她的“蚕蚕乐园”中。要知道,那片小小的桑叶上,足足有五六十条蚕!
这下,班里立刻出现了“讨蚕族”——
洪思徐眼尖,发现我的桑叶上簇拥着“一坨”小蚕,立刻大呼小叫,喊得几乎全宇宙都能听见:“小董,你的蚕真多!”呼啦一下子,我的座位被挤得水泄不通。
“小董,给我一条吧!”
“小董,就给我五条,求你了!”
我心软了,点着头,依次将蚕宝宝分给他们,你两条,他三条,猛然间,我发现那一大片桑叶上只有十几个小脑袋了!它们抬起头,疑惑而不安地寻找失踪的伙伴。我的蚕宝宝呀!
“小董,就一条嘛!”同学们依旧围着我闹个不停。我急了,双手捂住盒子,闭上眼,飚出一串海豚音:“不——给——了!”
见我急了,人群悻悻地散去,也有几个不甘心的,捧着盒子继续寻找新的目标,准备“乞讨”。(董雨齐)
清点好领养的小蚕数目后,领养仪式进入了尾声——跟小蚕说几句悄悄话。在理性的人看来,此举纯属“对牛弹琴”。可是,谁又能说小蚕一定听不懂?在童心世界里,一切都有生命,一切都会言说,童话世界里,一切都是美好的。
三、 回家路上
夕阳静静地吐洒着余辉,学生们带着领养的小蚕,各自回家。装着小蚕的盒子,有的抱着,有的捧着,有的小心翼翼装在书包里。操场上,不少家长正等着自己的孩子,见孩子们手中捧着的蚕,好奇地簇拥过来看,七嘴八舌地议论、叮咛。
是的,蚕那么小,风那么大,就连把蚕带回家也是个考验。你看——
放学路上,我把蚕盒捧在手中,用身子挡住风,默念着:善解人意的风呀,千万别把蚕蚕吹走!可这顽皮的风偏偏不听,“呼”的一声,一阵大风刮来,树儿左右摆动。我就像一个保镖似的,紧护着蚕盒,可不幸还是发生了——几根“黑线”从蚕盒中飘出,慢慢地上升,又突然一头栽下来。蚕!
“外婆!停!”我飞快地下车,瞪大双眼,像一个侦察兵排雷似的,仔细地搜寻,可是,蚕太小,杳无踪影。才几分钟,几个小生命就这样被断送了,我欲哭无泪。(董雨齐)
远远看见6路车如甲壳虫般爬过来了,我赶快奔跑着向它赶去,右手把盒子小心地抱在怀中,左手遮住盒盖,生怕小宝们被风吹了,或者被人挤了。
人真多啊!人们像潮水般涌向公交车,只不过这水流似乎太慢了,我和蚕宝宝仿佛成了其中的一颗沙粒,在人流的推挤下摇来晃去。呀,蚕宝宝会不会转晕了?会不会闷坏了?会不会……一万个担心填满了我的脑海。
好不容易被人流推上了车,我赶紧检查蚕宝宝,一条也没少,安然无恙,这才长吁了一口气。(洪思徐)
四、 养蚕贴士
回到家,奶奶见夏天的小蚕盒里垫着张有花纹的餐巾纸,赶紧提醒:“丫头,餐巾纸有香味,蚕宝宝闻了会死的!”吓得夏天赶紧给小蚕挪窝,将纸巾驱逐出境。
从蚕宝宝的成长记录册上读到这个信息,心不由地一动,对啊,养蚕,光有爱心还不够,还得讲科学。我唤来夏天,叮嘱:“明天开始,蚕宝宝新闻播报栏目中增加一项‘养蚕小贴士:飘香纸巾——蚕宝宝的隐形杀手。回家查阅资料,由你给大家宣讲。”夏天接下这光荣的任务,一脸的郑重其事。
之后,一条条温馨的“养蚕小贴士”在班级论坛中不断推出——
外婆说,要把桑叶剪成长长的小细条,然后轻轻放在蚕宝宝周围,让它们自己来食用。把桑叶往它们嘴里塞,它们会不高兴。透露个秘密,我外婆是老家村上有名的蚕娘哦。(黄奕博)
蚕宝宝纹丝不动。玩“定格”?呼呼大睡?夭折?我急了,用桑叶轻轻戳了一下,它们怕痒似的,轻轻蠕动了一下。还好,它们活着。可是为什么一动不动,像被施了“定身术”一样呢?科学课上,我向蒋老师请教啦:原来我的蚕宝宝正在休眠,它们正在养精蓄锐,过几天就要蜕皮了。(梅舒婷)
欲问桑叶何处有,小杨遥指百花园。(杨圣祖)
不能给蚕宝宝吃带水的桑叶哦,它会“死给你看”!(倪逸伟)
请大家注意室温,蚕宝宝喜欢的居室温度是20度。(蔡盈盈)
一条条小贴士,像一个个无声的老师,精心指导学生们陪伴着蚕儿一起成长。(未完待续)
(作者单位:江阴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