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

2015-01-14 16:03:40朱礼霞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4年4期
关键词:秦兵马俑兵马俑奇迹

朱礼霞

一、 教学目标的制定——联系学生的实际

教学目标的制定,一是要联系“课标”,以学段目标为导向;二是要关注文本,以文本特点为基础;三是要研究学情,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找准教学的起点。只有确立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才能进行操作性强的教学设计。比如,《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散文,根据新“课标”高年级的教学目标、文本的单元目标,结合本课的特色,再结合学生的学情,我设计了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三个主要目标:1、理清文章的结构;2、认识兵马俑的特点;3、学习介绍事物的方法。

这篇文章的结构精巧。首先,全文是总——分——总结构,先写秦兵马俑举世无双,接着介绍它的规模、类型和个性,最后总结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其次,文章运用了过渡句和总起句。课文第3自然段是过渡段,用“不仅……而且……”的句式,从描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过渡到下文的“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而课文第2自然段介绍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又是围绕中心句“兵马俑规模宏大”来写的,这是文章布局的特点。在感悟兵马俑的特点时,我将课文的第3自然段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读一读,说说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明白:上文是写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特点,下文是写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而在介绍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时,采用了列数据、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在描写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时,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作者先后例举了“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进行介绍,前三种写得详细,后三种写得简略,这是作者列举的“点”,接着又在“面”上用一组排比句描述了兵马俑“神态各异”,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是“新课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要求,总——分——总的结构,学生先前触及过,但文中这种复合型的结构,学生还未接触过,高年级学生掌握了这种谋篇布局的本领,是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学习列数据、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也是基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来确定的。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学内容就好选取了。

二、 教学内容的选择——着眼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的内容要同时兼顾言语的表达形式和言语的内容,到了中高年级则要逐步侧重“表达形式”,我们的教学既要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更要让他们懂得课文是“怎么写的”。基于这样的考虑,《秦兵马俑》一文的教学内容确定为这样两个点:

1.课文是怎样写兵马俑规模宏大的?①列数据。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兵马俑的数量近8000个;写一号坑也用了列数据的方法,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兵马俑的数量共有6000个左右。②作比较。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学生对这样的数据没有具体的概念,所以文中就用了学生比较熟悉的“足球场”来作比较,“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③举例子。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没有必要一一写出,作者就举了一号坑的例子,来具体描写它的长度、宽度、总面积以及兵马俑的数量。④融入想象。作者看到“一行行,一列列,排列整齐的巨大的长方形军阵”,就想到了“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2.兵马俑还有一个特点是“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作者又是怎样来写这个特点的?①举例说明。作者先后例举了“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来说明兵马俑的类型众多。②详略得当。前三种俑写得详细,后三种写得简略。③点面结合。作者先列举了“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是“点”,接着又在“面”上用一组排比句,描述了兵马俑的“神态各异”,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④用词精妙。描写个性鲜明的特征,作者用词精妙,描摹得惟妙惟肖,文中用了较多的成语和四字词语,将兵马俑的鲜明特征描摹了下来。⑤这几段在写法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先写作者看到的,再写由此产生的联想。特别在写“神态各异”的兵马俑时,这种特征更加明显,其中第10自然段的省略号,是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最好的切入点。

三、 教学问题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差异

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下,我们则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他们在自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疑问,哪些问题通过自己读课文就能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小组合作共同讨论,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拓展课程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多渠道来掌握,教师都要分别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课堂问题的设计既要基于学生的疑问,又要结合本课的学习目标和文本的阅读价值,还要兼顾学生的差异性。如《秦兵马俑》第3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教学设计可以这样安排。

师:仔细地读一读这句话,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生: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生:这句话中用了关联词“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

生:我知道了兵马俑的特点:①规模宏大;②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课文是从这两个方面来写兵马俑的。

生:我还懂得了课文第2自然段是写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特点,下文第4~10自然段写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师:同学们读书真仔细,不仅看出了这是个过渡句,还读出了兵马俑的特点,特别是能够联系上下文来读,把课文分为了两大部分,这种读书方法很好。

从这个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问题设计的开放度高,更能关注到不同层次、不同差异的学生,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现,有所体悟,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关键部分,也是学生发展的推动因素。教师要不断思考如何根据课文重难点和学生特点以及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类型的提问,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在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方法把它们提出来,让学生能迅速、正确地理解问题的指向,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质疑能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最终使课堂教学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四、 教学资源的开发——切合学生的学习

教学资源的开掘必须以课堂为中心向外延伸,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为阅读教学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考虑。鉴于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拓展:(1)课前搜集兵马俑的图片,教学本课时,将其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欣赏。学生家中有电脑的,可以上网查找图片并打印下来。(2)介绍世界八大奇迹。先出示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说的一句话:“世界有七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就是八大奇迹了。”带领学生自豪地读:“秦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迹!”然后再补充介绍世界七大奇迹,这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3)再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看到秦兵马俑的感受的?(出示)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话:“这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说:“不看金字塔,不算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美国前总统里根认为:“站在这些陶人陶马中间,好像站在活人中间一样。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全世界的人都应该来看一看。”这样的旁征博引基于文本的解读,基于言语的学习,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服务,使阅读教学走向深入。

(作者单位: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金桥校区)

猜你喜欢
秦兵马俑兵马俑奇迹
不可思议的秦兵马俑
诗的惊讶、神秘或奇迹
都市(2022年1期)2022-03-08 02:23:44
秦兵马俑旅行攻略
兵马俑底座学问大(第六站)
兵马俑
心声歌刊(2018年5期)2018-12-10 01:44:08
什么构成了奇迹
你知道兵马俑的历史吗
基于力矩平衡原理的秦兵马俑重心测量及临界地震加速度计算
奇迹并不存在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为何没有女俑?
大众考古(2015年6期)2015-06-26 08: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