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2-0277-02
人们都说"十年磨一剑",但对于我来讲,从教虽不足十年,却足够我恭恭敬敬回头仰望了。在这十年里,我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是用这执着的灵魂坚守在这片纯净而又温馨的土地上,用那最初的梦想承载着每一天的每一刻,用那不变的信念追寻诗意的生活。
有一则著名的网络格言是这样的: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中。"水对鱼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中。"我想,我跟教育的关系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在这十年中,我许多同事相继离开了教育,但我依然固守着这片天地,现如今回过头来想想,这份坚守很不容易,我想最好的做法就是: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这是一种处世的态度,更是一种处世的境界。但想想刚刚大学毕业的我,在这方面的定位很不准,浪漫主义和空想主义的成分多一些,真的吃了不少的苦头,考试成绩一度下滑,而是后来分享了资深老师的丰富经验,才慢慢摸索出自己的经验,我不敢说自己的做法就是正确的,但我是这样做的:
1.寻找课堂教学的切入口
我曾一度认为,我不是一个拘泥于形式的人,认为依自己在大学的知识储备教个初中是绰绰有余的,所以我的上课形式主要是讲坛式的。这种形式在当时极大的满足了我的炫耀欲,看着学生们扑闪着的双眼,我幼稚的认为那就是崇拜的眼神,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无语,他们哪是崇拜,是难懂啊!后来,学校领导听了我的课后,及时地发现了我的问题,在教研组成员的帮助下,我才慢慢结束了在天上飘的生活,才开始学会了在地上徒步行走,才开始明白教育也是人与人的倾心交流,而非机器一样的冰冷灌输。当初的初衷虽是好的,但过程却荒唐的逗人。于是我开始拜读名家教育专著,借鉴资深老师的经验,认真准备每一节课,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做了教学方式上的重大调整,主要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调整是正确的、必要的,我找准了课堂教学的切入口。
2.学会尊重和倾听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我的经历:有一次,一个学生迟到了,我很生气并严厉地批评了她。学生的脸涨得通红,她似乎很委屈,眼里噙满了泪水,但倔强的她没找任何理由。这件事,我以为就过去了。谁料想下课后,那位刚被我批评过的学生来到了我办公室里,手里拿着两盒"西瓜霜"。她小声地说:"老师,我听说这种药治嗓子好,下课时间我到药店给你买的,没想到迟到了,对不起!"说完,就跑掉了。我却惊呆在那里,我的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件事常常提醒我在处理事时一定要谨慎,不要轻易伤害一颗幼稚善良的心;同时,别无选择,也只有以加倍的努力来回报那些热爱自己的孩子们。
由此,我一进步想到,在授课过程中有没有维护师道尊严,控制话语霸权的行为呢?或是对学生简单粗暴了呢?所以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高高在上,要学会尊重,要学会倾听。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 教师的事业是塑造人的灵魂的事业。塑造人的灵魂,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3.在反思中前进,在前进中反思
有的老师会调侃我说:"看你平时上课都挺轻松,教学成绩也不差,有什么高招吗?"表面上我虽不会说什么,但自己知道,其实并不轻松,要想取得成绩,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我深知在教学中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策略。比如对学生进行复习指导,就要研究如何科学规划时间,如何突出内容重点,如何寻找薄弱环节,如何教会学生自主复习等等。我想,真正聪明的教师必然是用较少的付出赢得最大的效益的人。跟这样的教师学习,学生是幸福的,而且会越学越聪明。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我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仔细推敲文本,力争吃透教材;我积极探索教法,力争走出新路。我注重一课一得,注重思维训练,注重学法指导,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以问题为中心设置问题情境等等。我常躬身自问:"这节课,学生到底学得了什么?我有没有耽误人家的孩子?"在反思中前进,在前进中反思,就这样我一路走来。
有位名人曾发出这样的追问:"五年之后,我在哪里?"我想作为我们也应当有这样的追问。追求着总是充实的、有奔头的,追求着总是美丽的。我很推崇一位名家的"1358"理论,即1年适应,3年成熟,5年骨干,8年名师。在这个周期中,3年应当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如果成长起来了,可能会决定你一生的高度,否则,有可能一辈子碌碌无为,脱不了平庸的底子。我想只有坚守,才能飞翔。
哲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我喜欢语文,更喜欢诗,当然我会追求诗意的生活。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工作中也不可能事事顺心,要学会寻找生命的精彩,学会诗意的栖居。
我曾经反思过自己:语文教学是门科学,科学的要义在于精确,可是我能保证自己的传授没有失误,甚至没有硬伤吗?语文教学又是门艺术,艺术的本质在于审美,可是我能保证自己的教学能传达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吗?是谁的声音:语文课,随心上出真境界;又是谁的声音:语文课要远离完美;不知是谁的声音:语文教师要学会"偷懒"。可是这些境界,我能达到吗?这些话我敢说吗?当面对着现实的压力,社会的期待,我敢有丝毫的懈怠吗?
每每想到这些,我都会有莫名的感伤,当遇到语文学科教学的一些问题,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一些问题,工作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时,我该怎么办?我想还是多想一想荷尔德林诗意的栖居吧。
我虽深深地挚爱着语文教学,时常陶醉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里,可是我也时常摆脱不了感到无路可走的迷茫,尽管鲁迅先生的声音犹在耳际: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我知道自己别无选择,只能痛并快乐着,于是再一次安慰自己说:语文教学原本就是一种忧郁的陶醉。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在追寻着生活的美,追寻着教学工作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