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港装船机机器房吊装工艺研究

2015-01-13 06:03俞小兵陈飞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33期

俞小兵 陈飞

摘 要:针对营口港装船机总装过程中装船机机器房的吊装难题,根据营口港装船机现场总装进度安排,结合现有的机器房总装方案,提出使用1600T浮吊吊装和1300T浮吊吊装两种方案,分析两种方案的合理性,结合现场总装条件,合理调整总装方案,创新提出了双门机吊装机器房方案,并对方案进行理论分析和模拟。通过现场跟踪,最终方案成功实施,从而大大节约了使用浮吊吊装成本,为以后项目大机器房吊装方案提供参考。

关键词:机器房 浮吊吊装 双门机吊装 工艺创新

中图分类号:U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098X(2014)11(c)-0068-03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ifting machine room in the assembly process of shiploader, according to the field assembly schedules of yingkou shiploader,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machine room assembly scheme, two schemes of using 1600T and 1300T floating crane lifting were put forward and were analysed the rationality. Assembly scheme was adjusted reasonably, scheme of machine room hoisted by portal crane was put forward boldly, and the theory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were conducted for scheme. Through the positive tracking, the final project was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which leaded to the decrease of lifting cost used by floating crane, and provided reference for later large machine room lifting scheme.

Key Words:Machine room;Floating crane lift;Double gantry crane lifting;Prvcess innovation

营口港装船机是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南通)有限公司(下称振华南通公司)为营口港务集团有限公司鲅鱼圈港新建煤码头制造的移动轨道式装船机,项目整机高度约47 m,自重约1095 t,其额定生产能力为6000 t/h,最大装船能力为7500 t/h,数量为两台。项目设计轨距22 m,基距14 m,臂架工作幅度(溜筒中心线至海侧轨中心线水平极限距离):最大工作幅度为38 m,最小工作幅度为19 m,装船工作时臂架工作俯仰范围在-8°~+12°。项目设计两台装船机年总装船量3000万t,使用寿命在30年以上。图1为移动式装船机的示意图。机器房是装船机的重要单元,在机器房里布置了装船机的重要电气控制设备。

1 吊装方案的制定

营口港装船机机器房长15.5 m,宽11.6 m,高度9 m,总重约140 t,机器房骨架采用50×50×5角钢与50×50×3方钢管组合框架焊接而成,墙壁复合夹芯板全部采用不锈钢螺栓固定在用角钢和方钢管组合的框架上,可满足防火、防雨、防尘、防腐蚀、防寒、隔热及抗台风等要求。机器房内布置俯仰机构、室内维修行车、变压器、高压柜、低压柜、液压站等相应配套设备。机器房底架由大型H型钢组成或钢板拼接,拼接的基本要求就是和上面摆放的卷筒、电机以及减速器等机构的底座对筋。图2为机器房。

1.1 吊耳的布置

根据机器房各部件计算出机器房吊装总重及重心位置,吊耳在机器房的焊接位置应考虑起吊构件的局部刚度和强度,不允许出现起吊时产生局部的变形和开裂。通常大型构件焊接吊耳的对应位置要有筋板或隔板,吊耳的位置间距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小起吊时易晃动不稳,过大易造成钢丝绳夹角过大而造成滑扣现象或需更长的钢丝绳和更高的起吊位置。

根据吊耳通用标准,吊耳材料采用Q345B钢板,安全系数按2.5计算,依据机器房重心位置及上述吊耳选用设计要求,确定吊耳横向位置设计在机房底架间隔10.3 m的主筋与副筋拼接处,纵向吊耳位置的选择,考虑到机器房中电气房有3 m高的内顶棚,如果吊耳设计在机房底架两端的主筋上,必然电气房处拉钢丝绳需要穿过双屋顶,这样既不方便穿钢丝绳,后面电气房屋顶封板也不方便,因此将电气房侧吊耳向中间移一横档。

选择好吊耳安装位置后需先考虑钢丝绳的配置,配置钢丝绳则应充分考虑钢丝绳的重心以及钢丝绳的受力、角度及吊高。本项目拟选用4根16米的钢丝绳试配,并使用卸扣对吊点微调使其向重心靠拢,计算最大的钢丝绳受力不超过43 t,因此最终选用4根φ78×16 m钢丝绳及50T卸扣吊装。

设计吊耳时应考虑吊耳的强度以及吊耳焊缝强度合格,可参考起重机设计手册。根据钢丝绳受力43 t,则需对吊耳主板开制坡口,焊接时应清根,并做UT和MT检查。

吊耳设计完成后,配置钢丝绳,模拟出屋顶开孔图,孔大小在800 mm×800 mm,以保证吊装时钢丝绳不会损坏到顶棚。

1.2 方案的制定

营口港装船机总装位置设定在重载码头靠120T门机处,总装起重设备有各型号汽车吊、120T门机、1000T浮吊、1300T浮吊。根据机器房吊耳设计及钢丝绳配置,吊高约为34 m。根据以往经验,吊装大机器房一般使用浮吊吊装,浮吊吊装存在以下几个优点:(1)浮吊吊臂长,臂幅覆盖范围广,吊高高;(2)浮吊起重量大;(3)能够移动吊装,因此广泛应用于大结构件的吊装。endprint

现有的浮吊有1000T和1300T,1000T浮吊主钩幅度62 m,起重量2×500 t,起升高度75 m,副钩幅度68.5 m,起重量2×125 t,起升高度85 m;1300T浮吊主钩幅度52.5 m,吊重2×500 t,起升高度57.6 m,副钩吊重150 t。营口港装船机总装布置时,臂架伸向江侧,溜筒安装位置距海侧轨道19 m,计算整机在85°非工作最大轮压海侧28.51t,陆侧26.69 t,根据重载码头的设计参数,均载在前沿3 m范围内10 kN/m2,其余为30 kN/m2,故在布置整机轨道时应将轨道尽量布置在码头承重梁上,最终确定海侧轨道铺设位置距江边23.6 m。对比浮吊参数,机器房吊点已在1000T和1300T浮吊吊臂辐射范围之外,为考虑机器房能够顺利吊装,制定出两套方案。

方案一:

如果考虑总装摆放位置一步到位,则要考虑吊臂辐射范围更长的浮吊,如1600T浮吊。振华南通公司地处苏通大桥上游,而同属上海振华重工集团且拥有大浮吊的振华长兴公司处于苏通大桥下游,苏通大桥限高60 m,大型浮吊无法通过,而位于振华南通公司上游的振华江阴公司也仅拥有最大600T的浮吊。如果继续考虑用吊臂更长的大型浮吊,则需要联系其他浮吊公司或大型船厂租用他们的浮吊。

方案二:

如果考虑使用现有的浮吊,需要将轨道布置整体向江侧移,可将轨道布置在距江边14.7m的承重梁上,使用1300T浮吊吊装机器房(图3),待臂架吊装完成,穿好俯仰钢丝绳,将臂架扳起挂到安全钩上,将整机向远离江边移动,最后安装溜筒。

2 方案论证

2.1 方案一论证

方案一涉及到大型浮吊的租用,首先,由于装船机机器房中需排装大量配套件,无法确认配套件能按计划发到公司,进而无法保证机器房排装计划,无法预先找浮吊公司签订租用协议,如果机器房排装完成后再去租用浮吊,时间紧,租用费用高;其次,由于两台机器房的排装进度不一致,导致浮吊的租用时间变长,从而导致租用费用的增加;由于浮吊的吊装人员与机器房的施工人员存在指挥协调的不一致,会导致安装周期的增加。

2.2 方案二论证

方案二较方案一更存在可行性,可利用现有的1300T浮吊吊装机器房,但存在的问题是海侧支腿距江边只有14.7 m,吊装臂架后,溜筒安装位置已跑到江中,所以安装溜筒前,还必须要将整机向后移,重新铺设轨道,比较耗费人力、物力。而且方案二还存在一个局限性,1000T和1300T浮吊都无法越过塔架去吊装机器房,必须先吊装机器房,再总装塔架。

但此时现场进度相反,由于钢结构件都是在公司制作、拼装、冲砂、排装,根据公司制定的计划进度,一般都能按时、顺利的完成,所以塔架的进度较快;承制机器房底架的施工队也早早将机房底架出了车间,并冲砂完毕,但由于机器房需排装的配套件很多,如卷筒、变压器、电器柜等大型配套件都必须在下面排装好,这些都是制作周期较长的产品,交期不一定能够按计划执行,排装后还需要对机器房封顶,安装梯子平台,这些导致机器房的排装进度必然会比塔架的排装进度慢,如果坚持采用原总装计划先吊装机器房再吊装塔架,就会导致整个项目周期变长。

2.3 改进的方案

120T门机主起升钩头起重量120 t,幅度17~40 m,起升高度轨上48 m,如果采用两台门机抬吊,其工作参数完全符合我们的吊装要求。但由于机器房吊耳开档比较小,横向间距仅为10.3 m,120T门机吊钩至臂架前端部约有5.5 m,如果不模拟好,钩头很可能会相碰。如果弃用浮吊吊装,改用双门机吊装,不仅节约了工时,也大大节约了吊装成本,只要将门机钩头错开,保证一高一低,一前一后,在图纸上模拟好,就有可行性。

3 方案模拟

根据机器房吊装工艺改进方案提供的设想,展开方案模拟,根据120T门机的设备参数图,将总装位置布置在门架中心距门机中心25m处模拟吊装,两台门机一前一后布置,靠近江侧的门机正对着机器房,仰角71°吊装靠近门机的两个吊耳,另一台门机从后侧斜转43°仰角45°吊远离门机的两个吊耳,这样两台门机的钩头在高度上形成一高一矮,高度差约在15 m,而较高的江侧门机吊装钢丝绳距另一台门机最近距离在5.7米。根据模拟说明,理论上两台门机抬吊机器房的方案是完全可行的。图4为模拟双门机抬吊机器房。

4 项目实施

根据方案模拟结果,现场实施两台门机抬吊机器房。现场按照工艺吊装方案先穿好钢丝绳,并用卸扣将钢丝绳连接到机器房吊装吊耳上,钢丝绳另一头分别连接在两台门机吊钩上,门机钩头缓慢上升,并平稳的将机器房整体从胎架上吊起,同步移动并调整钩头将机房转移到门架横梁安装机房位置上方,缓慢下放吊钩并调整机器房位置,最终将机器房吊装到位。

由于之前一直沿用浮吊吊装机器房主要因为机器房吊耳开档比较小,而且使用有大浮吊吊装也很方便,但此次总装进度的改变导致浮吊没法使用,也导致工艺的改变,尝试双门机抬吊机器房,而方案的成功实施,也拓宽了今后工艺人员在大构件吊装的思路。比较此次吊装成本,浮吊动一次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而此次用门机抬吊仅吊装成本就能节约几万元,一年下来,公司仅吊装机器房一项就能节约一百多万元。

5 结语

由于机器房配套件到司日期的延缓使得总装计划改变,营口港装船机总装流程需更改为先吊装塔架后吊装机器房,根据以往经验大机器房一般为浮吊吊装,而总装期间基地又缺少臂长、吊高足够的大浮吊,工艺人员通过对场地、门机参数的了解,大胆的进行工艺创新,通过模拟论证,制定双门机吊装工艺,顺利完成机器房的吊装任务。实践证明,该方案工艺实用性强、安全高效、节约吊装成本,为今后项目的大机器房吊装提供理论、实践依据,应当大力推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质文,虞和谦,王金诺,等.起重机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2] 蔡裕民.吊装工艺计算近似公式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交通部水运司.港口起重运输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4] 成大先,王德夫,机奎生,等.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5] 黄景一,付荣柏.起重机械设计制造新工艺与质量验收标准及操作维护实用手册[M].安徽: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2003.

[6] 陈祝年.焊接工程师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endprint

现有的浮吊有1000T和1300T,1000T浮吊主钩幅度62 m,起重量2×500 t,起升高度75 m,副钩幅度68.5 m,起重量2×125 t,起升高度85 m;1300T浮吊主钩幅度52.5 m,吊重2×500 t,起升高度57.6 m,副钩吊重150 t。营口港装船机总装布置时,臂架伸向江侧,溜筒安装位置距海侧轨道19 m,计算整机在85°非工作最大轮压海侧28.51t,陆侧26.69 t,根据重载码头的设计参数,均载在前沿3 m范围内10 kN/m2,其余为30 kN/m2,故在布置整机轨道时应将轨道尽量布置在码头承重梁上,最终确定海侧轨道铺设位置距江边23.6 m。对比浮吊参数,机器房吊点已在1000T和1300T浮吊吊臂辐射范围之外,为考虑机器房能够顺利吊装,制定出两套方案。

方案一:

如果考虑总装摆放位置一步到位,则要考虑吊臂辐射范围更长的浮吊,如1600T浮吊。振华南通公司地处苏通大桥上游,而同属上海振华重工集团且拥有大浮吊的振华长兴公司处于苏通大桥下游,苏通大桥限高60 m,大型浮吊无法通过,而位于振华南通公司上游的振华江阴公司也仅拥有最大600T的浮吊。如果继续考虑用吊臂更长的大型浮吊,则需要联系其他浮吊公司或大型船厂租用他们的浮吊。

方案二:

如果考虑使用现有的浮吊,需要将轨道布置整体向江侧移,可将轨道布置在距江边14.7m的承重梁上,使用1300T浮吊吊装机器房(图3),待臂架吊装完成,穿好俯仰钢丝绳,将臂架扳起挂到安全钩上,将整机向远离江边移动,最后安装溜筒。

2 方案论证

2.1 方案一论证

方案一涉及到大型浮吊的租用,首先,由于装船机机器房中需排装大量配套件,无法确认配套件能按计划发到公司,进而无法保证机器房排装计划,无法预先找浮吊公司签订租用协议,如果机器房排装完成后再去租用浮吊,时间紧,租用费用高;其次,由于两台机器房的排装进度不一致,导致浮吊的租用时间变长,从而导致租用费用的增加;由于浮吊的吊装人员与机器房的施工人员存在指挥协调的不一致,会导致安装周期的增加。

2.2 方案二论证

方案二较方案一更存在可行性,可利用现有的1300T浮吊吊装机器房,但存在的问题是海侧支腿距江边只有14.7 m,吊装臂架后,溜筒安装位置已跑到江中,所以安装溜筒前,还必须要将整机向后移,重新铺设轨道,比较耗费人力、物力。而且方案二还存在一个局限性,1000T和1300T浮吊都无法越过塔架去吊装机器房,必须先吊装机器房,再总装塔架。

但此时现场进度相反,由于钢结构件都是在公司制作、拼装、冲砂、排装,根据公司制定的计划进度,一般都能按时、顺利的完成,所以塔架的进度较快;承制机器房底架的施工队也早早将机房底架出了车间,并冲砂完毕,但由于机器房需排装的配套件很多,如卷筒、变压器、电器柜等大型配套件都必须在下面排装好,这些都是制作周期较长的产品,交期不一定能够按计划执行,排装后还需要对机器房封顶,安装梯子平台,这些导致机器房的排装进度必然会比塔架的排装进度慢,如果坚持采用原总装计划先吊装机器房再吊装塔架,就会导致整个项目周期变长。

2.3 改进的方案

120T门机主起升钩头起重量120 t,幅度17~40 m,起升高度轨上48 m,如果采用两台门机抬吊,其工作参数完全符合我们的吊装要求。但由于机器房吊耳开档比较小,横向间距仅为10.3 m,120T门机吊钩至臂架前端部约有5.5 m,如果不模拟好,钩头很可能会相碰。如果弃用浮吊吊装,改用双门机吊装,不仅节约了工时,也大大节约了吊装成本,只要将门机钩头错开,保证一高一低,一前一后,在图纸上模拟好,就有可行性。

3 方案模拟

根据机器房吊装工艺改进方案提供的设想,展开方案模拟,根据120T门机的设备参数图,将总装位置布置在门架中心距门机中心25m处模拟吊装,两台门机一前一后布置,靠近江侧的门机正对着机器房,仰角71°吊装靠近门机的两个吊耳,另一台门机从后侧斜转43°仰角45°吊远离门机的两个吊耳,这样两台门机的钩头在高度上形成一高一矮,高度差约在15 m,而较高的江侧门机吊装钢丝绳距另一台门机最近距离在5.7米。根据模拟说明,理论上两台门机抬吊机器房的方案是完全可行的。图4为模拟双门机抬吊机器房。

4 项目实施

根据方案模拟结果,现场实施两台门机抬吊机器房。现场按照工艺吊装方案先穿好钢丝绳,并用卸扣将钢丝绳连接到机器房吊装吊耳上,钢丝绳另一头分别连接在两台门机吊钩上,门机钩头缓慢上升,并平稳的将机器房整体从胎架上吊起,同步移动并调整钩头将机房转移到门架横梁安装机房位置上方,缓慢下放吊钩并调整机器房位置,最终将机器房吊装到位。

由于之前一直沿用浮吊吊装机器房主要因为机器房吊耳开档比较小,而且使用有大浮吊吊装也很方便,但此次总装进度的改变导致浮吊没法使用,也导致工艺的改变,尝试双门机抬吊机器房,而方案的成功实施,也拓宽了今后工艺人员在大构件吊装的思路。比较此次吊装成本,浮吊动一次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而此次用门机抬吊仅吊装成本就能节约几万元,一年下来,公司仅吊装机器房一项就能节约一百多万元。

5 结语

由于机器房配套件到司日期的延缓使得总装计划改变,营口港装船机总装流程需更改为先吊装塔架后吊装机器房,根据以往经验大机器房一般为浮吊吊装,而总装期间基地又缺少臂长、吊高足够的大浮吊,工艺人员通过对场地、门机参数的了解,大胆的进行工艺创新,通过模拟论证,制定双门机吊装工艺,顺利完成机器房的吊装任务。实践证明,该方案工艺实用性强、安全高效、节约吊装成本,为今后项目的大机器房吊装提供理论、实践依据,应当大力推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质文,虞和谦,王金诺,等.起重机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2] 蔡裕民.吊装工艺计算近似公式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交通部水运司.港口起重运输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4] 成大先,王德夫,机奎生,等.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5] 黄景一,付荣柏.起重机械设计制造新工艺与质量验收标准及操作维护实用手册[M].安徽: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2003.

[6] 陈祝年.焊接工程师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endprint

现有的浮吊有1000T和1300T,1000T浮吊主钩幅度62 m,起重量2×500 t,起升高度75 m,副钩幅度68.5 m,起重量2×125 t,起升高度85 m;1300T浮吊主钩幅度52.5 m,吊重2×500 t,起升高度57.6 m,副钩吊重150 t。营口港装船机总装布置时,臂架伸向江侧,溜筒安装位置距海侧轨道19 m,计算整机在85°非工作最大轮压海侧28.51t,陆侧26.69 t,根据重载码头的设计参数,均载在前沿3 m范围内10 kN/m2,其余为30 kN/m2,故在布置整机轨道时应将轨道尽量布置在码头承重梁上,最终确定海侧轨道铺设位置距江边23.6 m。对比浮吊参数,机器房吊点已在1000T和1300T浮吊吊臂辐射范围之外,为考虑机器房能够顺利吊装,制定出两套方案。

方案一:

如果考虑总装摆放位置一步到位,则要考虑吊臂辐射范围更长的浮吊,如1600T浮吊。振华南通公司地处苏通大桥上游,而同属上海振华重工集团且拥有大浮吊的振华长兴公司处于苏通大桥下游,苏通大桥限高60 m,大型浮吊无法通过,而位于振华南通公司上游的振华江阴公司也仅拥有最大600T的浮吊。如果继续考虑用吊臂更长的大型浮吊,则需要联系其他浮吊公司或大型船厂租用他们的浮吊。

方案二:

如果考虑使用现有的浮吊,需要将轨道布置整体向江侧移,可将轨道布置在距江边14.7m的承重梁上,使用1300T浮吊吊装机器房(图3),待臂架吊装完成,穿好俯仰钢丝绳,将臂架扳起挂到安全钩上,将整机向远离江边移动,最后安装溜筒。

2 方案论证

2.1 方案一论证

方案一涉及到大型浮吊的租用,首先,由于装船机机器房中需排装大量配套件,无法确认配套件能按计划发到公司,进而无法保证机器房排装计划,无法预先找浮吊公司签订租用协议,如果机器房排装完成后再去租用浮吊,时间紧,租用费用高;其次,由于两台机器房的排装进度不一致,导致浮吊的租用时间变长,从而导致租用费用的增加;由于浮吊的吊装人员与机器房的施工人员存在指挥协调的不一致,会导致安装周期的增加。

2.2 方案二论证

方案二较方案一更存在可行性,可利用现有的1300T浮吊吊装机器房,但存在的问题是海侧支腿距江边只有14.7 m,吊装臂架后,溜筒安装位置已跑到江中,所以安装溜筒前,还必须要将整机向后移,重新铺设轨道,比较耗费人力、物力。而且方案二还存在一个局限性,1000T和1300T浮吊都无法越过塔架去吊装机器房,必须先吊装机器房,再总装塔架。

但此时现场进度相反,由于钢结构件都是在公司制作、拼装、冲砂、排装,根据公司制定的计划进度,一般都能按时、顺利的完成,所以塔架的进度较快;承制机器房底架的施工队也早早将机房底架出了车间,并冲砂完毕,但由于机器房需排装的配套件很多,如卷筒、变压器、电器柜等大型配套件都必须在下面排装好,这些都是制作周期较长的产品,交期不一定能够按计划执行,排装后还需要对机器房封顶,安装梯子平台,这些导致机器房的排装进度必然会比塔架的排装进度慢,如果坚持采用原总装计划先吊装机器房再吊装塔架,就会导致整个项目周期变长。

2.3 改进的方案

120T门机主起升钩头起重量120 t,幅度17~40 m,起升高度轨上48 m,如果采用两台门机抬吊,其工作参数完全符合我们的吊装要求。但由于机器房吊耳开档比较小,横向间距仅为10.3 m,120T门机吊钩至臂架前端部约有5.5 m,如果不模拟好,钩头很可能会相碰。如果弃用浮吊吊装,改用双门机吊装,不仅节约了工时,也大大节约了吊装成本,只要将门机钩头错开,保证一高一低,一前一后,在图纸上模拟好,就有可行性。

3 方案模拟

根据机器房吊装工艺改进方案提供的设想,展开方案模拟,根据120T门机的设备参数图,将总装位置布置在门架中心距门机中心25m处模拟吊装,两台门机一前一后布置,靠近江侧的门机正对着机器房,仰角71°吊装靠近门机的两个吊耳,另一台门机从后侧斜转43°仰角45°吊远离门机的两个吊耳,这样两台门机的钩头在高度上形成一高一矮,高度差约在15 m,而较高的江侧门机吊装钢丝绳距另一台门机最近距离在5.7米。根据模拟说明,理论上两台门机抬吊机器房的方案是完全可行的。图4为模拟双门机抬吊机器房。

4 项目实施

根据方案模拟结果,现场实施两台门机抬吊机器房。现场按照工艺吊装方案先穿好钢丝绳,并用卸扣将钢丝绳连接到机器房吊装吊耳上,钢丝绳另一头分别连接在两台门机吊钩上,门机钩头缓慢上升,并平稳的将机器房整体从胎架上吊起,同步移动并调整钩头将机房转移到门架横梁安装机房位置上方,缓慢下放吊钩并调整机器房位置,最终将机器房吊装到位。

由于之前一直沿用浮吊吊装机器房主要因为机器房吊耳开档比较小,而且使用有大浮吊吊装也很方便,但此次总装进度的改变导致浮吊没法使用,也导致工艺的改变,尝试双门机抬吊机器房,而方案的成功实施,也拓宽了今后工艺人员在大构件吊装的思路。比较此次吊装成本,浮吊动一次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而此次用门机抬吊仅吊装成本就能节约几万元,一年下来,公司仅吊装机器房一项就能节约一百多万元。

5 结语

由于机器房配套件到司日期的延缓使得总装计划改变,营口港装船机总装流程需更改为先吊装塔架后吊装机器房,根据以往经验大机器房一般为浮吊吊装,而总装期间基地又缺少臂长、吊高足够的大浮吊,工艺人员通过对场地、门机参数的了解,大胆的进行工艺创新,通过模拟论证,制定双门机吊装工艺,顺利完成机器房的吊装任务。实践证明,该方案工艺实用性强、安全高效、节约吊装成本,为今后项目的大机器房吊装提供理论、实践依据,应当大力推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质文,虞和谦,王金诺,等.起重机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2] 蔡裕民.吊装工艺计算近似公式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交通部水运司.港口起重运输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4] 成大先,王德夫,机奎生,等.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5] 黄景一,付荣柏.起重机械设计制造新工艺与质量验收标准及操作维护实用手册[M].安徽: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2003.

[6] 陈祝年.焊接工程师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