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英语教育改革

2015-01-13 07:22姜雪艳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33期

姜雪艳

摘 要:随着全球化对英语人才需要的增加及民间英语培训机构的冲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成为我国英语教育的核心问题。为了适应新形势,大学英语教师有必要借鉴民间英语培训机构的经验,发扬高校英语教育的优势,转变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加强改革的步伐,充分发挥大学英语教育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高校英语教育 民间英语培训机构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138-02

众所周知,英语作为文化交流和沟通的核心媒介是21世纪国际竞争的核心手段。英语人才的语言能力将直接影响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因此,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无疑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关键。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高校英语教学并不给力,而民间英语培训机构却疯狂发力,不少教师转投民间英语培训机构,大学英语的尴尬处境不由使人忧虑。全球化增加了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标准也不断提高。国人学习英语的途径多元,考证族和出国族的要求更现实、更迫切,而我们的大学英语教育体系难以招架。因此,改革大学英语教育,适应我国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需要,是我国大学英语教育面临的新的使命和挑战。

1 大学英语教育的本质和目标

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范构成的体系,是思想的外化,人际沟通的工具。同其他语言一样,掌握英语也必须过语音、词汇和语法三关。大学英语教学是大学生获取英语知识及英语应用技能培训的重要途径。按国家教育部2004年1月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施行)》的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相信每一个执鞭杏坛的同仁都勤勉敬业,未曾懈怠,但学生掌握的只是花拳绣腿的校园英语,用人单位不满意,学生没自信,老师更是郁闷至极。作为从业者不得不静下心来深刻反思。

2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育的弊端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基本属填鸭式,教学目的单一、模式呆板、内容脱离实际。教师中心论,师生之间缺乏平等对话。沿用班级教学组织形式,过程枯燥乏味,无法满足现阶段外语教学多样化培养目标的需要,更无法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因材施教只能是奢谈。过分强调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点的讲解,没有把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看成一个整体。学生听说外语的机会少,缺乏系统、完整的听力、口语技能训练。把语言技能进行分解式教学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产出性技能,学生没有想说外语的冲动。“唯教师论、唯课本论”等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主动性被束缚。

3 民间英语培训机构的可借鉴之处

相比之下,社会办学机构就克服了上述弊端,为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指引了正确方向。与传统高校的大学英语教育相比,民间英语培训机构有如下特点。

(1)教学双方目标单一、务实,具有可操作性。学者付不菲资费,当然要对得起自己;教者有效收入必须认真教课,机构还有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考评、奖惩机制,教学双方可很快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达成共识。而大学里学生学习主动性明显缺失,即使思想上与教师保持一致,行动也落半拍。

(2)培训机构以学生为中心,挖掘潜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战斗力。排除杂念,克服胆怯,挑战一切,以至忘我、疯狂。对自己充满自信的学习者更易成功,焦虑的学习者总担心可能的失败,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最后造成精神无法集中,干扰学习任务的完成。自尊较低的人不自觉地把取悦他人作为衡量学习表现的标准,并由此产生焦虑感,口语表达最容易引起学习者的焦虑,而焦虑程度低的学习者更容易在二语习得上取得成功。

(3)重视实践,多听、多说、多练。语言习得的一个必要条件是通过听和读来理解信息,只有足够量的输入,才会获得成功。输入至关重要,因为听先于说,读先于写。听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由于高校英语教育学习者的课堂学时有限,大量高强度的练习是大学里难以做到的。

(4)大胆创新,因材施教,全力营销。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需求,紧跟时代变化,不断创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课程的设置宽泛灵活,甚至可以一对一教学。

(5)充分展现英语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个性化教学特长,让学生既“膜拜”,又亲近。民间英语培训机构的教师大都激情彭湃,幽默雄辩和阳光向上,让自己感动并征服学生。情感因素对语言习得的成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喜欢、信服甚至盲从会让学生更快跟上老师的思路和节奏,反之抵触、不信任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培训机构的教师可以扬长避短,承担自己最擅长的那部分语言教学,让学习者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相关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而高校英语教师大多是一个教师要教一个或几个班的听、说、读、写、译等全部课程,这些方面都擅长的英语教师寥寥无几,所以与民间英语培训机构的教师配备相比,高校英语教师的配备显现出明显的缺陷。

4 高校英语教育的优势

大学教育和民间培训机构都是我国英语教育的有生力量,各有利弊。协调好的话会相得益彰,为培养现代化、国际化高素质英语人才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大学作为中国教育的最高层次的教育机构,是英语教育的主力军,义不容辞担当扛大旗的角色,同时高校也具有民营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

(1)育人重于教书。教师的责任不仅是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教育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做人的准则,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因民间机构具有利益主导和灵活多变的特性,不可能长时间跟踪关注某一学员,而高校在全面关爱、培养学生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我们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可以从学习者入校开始,研究制定大学英语教育的总体规划和目标,认真研究中学英语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的衔接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手段和计划,彻底扭转学习者只会答卷,不会交流,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较差的现状,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实际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2)教育规范,资源丰富。民间机构功利色彩浓,过度强调速成和技巧,甚至过度营销,快餐式服务和流水线式培养模式会出现营养不良的虚胖;而高校提供的是规范、真诚的服务,体现长久关怀,加之高校各种资源齐备,是学生的坚强后盾。技能的修得靠积累,靠苦学,没有可以不劳而获的捷径。当然,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利用规律值得肯定。

(3)高性价比和可靠性。民间培训机构收费昂贵,无法满足所有经济状况的群体,而且各培训机构的培训水平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不能保证长久地跟踪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情况,可靠性不够。我国的大学教育虽非义务教育但学费并不太高,随着一系列助学制度的制定和监督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定会让学习者感到货真价实,物有所值,进而惠及更多语言学习者。

5 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

为了在竞争中守住阵地,大学英语教学要树立信心,贴近时代。要俯下身来学习培训机构的成功经验,不断汲取国外丰厚滋养,面向市场,勇于创新,还要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多渠道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献身教育。

首先,确立学生中心论,将学生作为认知主体,走进每个学子内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感到学英语是快乐的。古人云乐此不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应成为每个教师工作的重要目标,不能让冰冷的成绩单取代一切。教师激励学生,学生正面反馈激励,相互作用的师生关系会激发双方潜能,效果更佳。消极态度(包括缺少动机或自信和学习热情)被认为是一种滤器,阻碍学习者对输入信息的运用,从而影响语言学习的效果。教师应分阶段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热情。学生刚入学,人生地不熟,比较拘谨。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调节气氛,培养学生在众人面前用英语表达的勇气。逐渐熟悉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的。检验和考试阶段,有针对性地讲解各专项考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让成绩证明实力,增强信心。

其次,结合实际,扬长避短,认真研究并注意中学与大学的英语学习的衔接问题,全方位整合资源,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考试是手段而非目的,学英语不单单为口语和应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才是语言教学的根本。语言学家研究证明,由于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不同,人们所遵从的会话含义准则和言语行为标准也迥异。外语交际方来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如果仅掌握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而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一无所知,就无法达到交际目的。在实际交往中还可能产生尴尬和误解,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因此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扩大学生的视野尤为重要。

最后,网络化时代,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涉及知识面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课堂的范围,建立在网络平台上的个性化、开放型和自主性的新型英语教学模式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实际情况和学习兴趣来选择不同级别、不同水平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因此高校可充分发挥在资金、资源、技术及人才优势将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使大学英语教学系统在技术的运用中产生聚集效应。把面授课堂和计算机自主学习课堂融合,把“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模式融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

我们处在一个变革与多元的时代,全球化使得地球村越来越小,知识和信息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大学英语教育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英语所承载的任务更是其他语言所不及的。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重点必须从做题和应试向提高学习者的口语水平和写作能力转移,切实提高学习者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我们大学英语教育必须面对现实,扬长避短,博采众长,与国际化的发展趋向相适应,为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发挥出积极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Kevin R.Gregg,Stephen D.Krashen.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J].TESOL Quarterly,1986,20(1):116.

[2] 国家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施行)[Z].2004.

[3] 陈敏.谈新东方教学方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借鉴作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18(4):113-115.

[4] 隋晓冰.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5] Ralph Fasold.社会语言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 蒋可心.新时期的外语教育问题[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56-57.

[7] 杨自俭.关于外语教育的几个问题[J].中国外语,2004(1):14-16.

[8] 刘振前.中国外语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出路[J].山东外语教学,2004(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