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硕旺
摘 要:坐落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科隆应用技术大学于1971年由8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该校秉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提升办学质量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在招生、人才培养、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文章通过总结德国科隆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经验,得出从计划导向办学向市场导向办学转化、从发现知识的学术向应用知识的学术转化、从教育产品供给导向向客户需求导向转化三点启示,以期对推动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德国;科隆应用技术大学;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2014年1月24日,教育部发布的2014年工作要点指出:“研究制订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启动实施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1]。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明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2]。随后,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就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紧迫性,地方本科高校面临的问题、转型的方向、政策支持等提出了一系列原则性意见[3]。此外,教育部还成立了地方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以加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理论研究、战略研究和政策研究。这一系列紧锣密鼓的政策和行动表明,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将成为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面对这样的形势,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表现积极,主动申请加入国家部署的试点转型高校行列,但大多数高校仍对转型发展持观望态度,缺乏主动转型的意愿,甚至怀疑和抵触转型[4]。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仍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特征,高校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办学自主权,既没有生存压力,也缺乏主动谋求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地方本科高校对“如何建设应用技术大学”这一重要命题缺乏明确的认识。因此,转型发展的前景并不明朗,转型的风险也难以预估。本文在总结德国科隆应用技术大学(Cologn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CUAS)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建设应用技术大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学校概况
(一)历史沿革
德国科隆应用技术大学坐落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Nordrhein-Westfalen),是德国规模最大的应用技术大学。该大学于1971年由8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这8所学校分别是科隆美术学校、科隆商业高等专科学院、国家机械工程学校、德国保险学院、科隆州立摄影高等专修学院、科隆社会工作高等教育学院、古默斯巴赫大学、图书文献高等教育学院。合并重组后的科隆应用技术大学在保留原有学科结构的基础上,增设了热带与亚热带设计技术和资源管理研究所(Design and the Institute for Technology 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e Tropics and Subtropics)。科隆应用技术大学是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卓越七校联盟(Seven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s Alliance for Excellence,UAS7)①成员之一,同时还是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大学创新联盟(North Rhine- Westphalia University Innovation Alliance)成员和欧洲大学联盟(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EUA)的常务理事单位[5]。根据科隆应用技术大学于2014年6月发布的数据,该校共有在校生22624人,其中,新生5387人;教职员工1500人,其中,教授414人②。
(二)校区和学院设置
科隆应用技术大学现有11个学院(不含热带与亚热带设计技术和资源管理研究所),分布在3座城市的4个校区:道依茨校区(Deutz Campus)、南方城市校区(Südstadt Campus)、古默斯巴赫校区(Gummersbach Campus)、勒沃库森校区(Leverkusen Campus)(见表1)。另外,大学还包括古斯塔夫-海涅曼岸(Gustav-Heinemann- Ufer)、公共会堂(An den Dominikanern)两个独立的建筑。
(三)办学定位
科隆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定位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一是致力于通过教育和科研手段为推动社会发展作出持续的贡献;二是视学生和教师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为宝贵财富;三是努力通过高质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以此为学生提供真正的支持;四是努力实现卓越的、职业导向的研究,并促进知识在科学、经济和社会之间的转化;五是通过提供高质量的远程教育,为终身学习提供支持;六是致力于建立一个国际化水准的教学、研究和知识转化的平台;七是恪守服务导向的办学方针并与社会其他机构保持建设性的对话。[6]
(四)课程类型和学位授予权限
为满足不同身份学生的学习需求,科隆应用技术大学开设了7种课程:全日制课程、非全日制课程、职业综合课程、继续教育课程、机动性课程、国际课程和专业培训课程。
科隆应用技术大学现有80个专业学位授权项目(学士学位项目39个、硕士学位项目37个、职业综合项目4个)。根据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高等教育法规,科隆应用技术大学只有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但是,学校明确表示支持与传统大学合作开展博士教育项目。目前,科隆应用技术大学已经有80多人在该校攻读博士学位,未来几年这一数字还将大幅提升。在科隆应用技术大学就读的博士研究生可以报名参加一个与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大学合作开展的博士学位授权项目,并使用科隆应用技术大学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包括图书馆、IT服务等。科隆应用技术大学签署了专门的协议,对博士生及其导师的权利和义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7]
(五)卓越教学计划
针对学生来源的日趋多元化,科隆应用技术大学有针对性地对不同起点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以便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科隆应用技术大学通过“卓越教学计划”(Excellence in Teaching Initiative)将教学工作的重心从教师转向学生。特别是在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科隆应用技术大学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通过诸如在线学习、过渡课程、预科课程和辅导系统确保为每个学生提供系统性、个性化辅导。“卓越教学计划”还包括为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更为灵活的学位类型,以及教师对具有较高天赋的学生——特别是通过科隆应用技术大学参加“德国天才奖学金项目”(Deutschland-Stipendium Scholarship Program)的学生提供单独辅导。[8]
(六)国际合作
科隆应用技术大学不仅与德国其他高校,而且与世界其他地区的高校都有着广泛的国际合作。截至目前,该校已经和世界上63个国家的296所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国际合作关系(见表2)。合作院校之间通过为学生提供有经费支持的交换培养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科隆应用技术大学为海外留学生提供了很多英语授课的硕士学位课程,1/3的国际学生来自非洲、美洲、亚洲或大洋洲。[9]
二、办学经验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教育资源
科隆应用技术大学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中整合教育资源:一方面,确保了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为学校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和公共支持。在办学定位方面,科隆应用技术大学始终致力于通过教育和科研为推动社会发展作出持续的贡献。学校努力实现卓越的、职业导向的研究,并促进知识在科学、经济和社会之间的转化;致力于建立一个国际化水准的教学、研究和知识转化的平台;恪守服务导向的办学方针并与社会其他机构保持建设性的对话。在专业设置方面,学校始终强调以市场为导向设置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亟需、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紧密契合的专业,同时,积极面向毕业生就业市场,针对不同岗位人才素质结构的综合性需求整合学术资源,着力打造专业集群。在人才培养方面,科隆应用技术大学突出强调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和技能的多元化需求,着力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术过硬、有良好团队合作意识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同时,还通过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调整办学理念
科隆应用技术大学始终秉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在办学定位方面强调视学生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为宝贵财富。学校努力通过高质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以此为学生提供真正的支持。为实现这样的办学理念,学校面向不同学生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开发了不同的课程。从内容来看,既有学位课程、职业技能培训类课程,还有职业资格考试培训课程;从时间来看,既有短期课程(最短的课程周期只有一天)、学年制课程,还有供学生自由选择的灵活时间制课程。为满足学生来源多元化和国际化的需要,科隆应用技术大学在原来仅提供德语课程的基础上,专门为国际学生开设了英语教学课程。为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实际需要,科隆应用技术大学通过“卓越教学计划”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导,通过开展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的远程教育,为人们提供各种知识和服务。这些都体现出鲜明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人本意识。
(三)以提升办学质量为核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科隆应用技术大学高度重视对办学质量的提升,不断追求卓越。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不断追求卓越是大学的内在精神特质。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集中体现为教学的质量、科研的质量和社会服务的质量。在办学定位方面,科隆应用技术大学明确提出努力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卓越的、职业导向的研究”。同时,学校高度重视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的适应性和契合性。科隆应用技术大学的项目导向教学(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and learning)与传统的大学教学模式有显著区别。科隆应用技术大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系统,以不断提升教学结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质量。较高的学生满意度和毕业生广泛的社会认可度为科隆应用技术大学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不仅如此,科隆应用技术大学还通过与海外高校联合办学,促进师生的国际交流,拓展学校的国际视野,这也对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启示
(一)从计划导向办学向市场导向办学转化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行政管理方面仍存在较强的计划性,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也主要是依靠政府行政指令推动。对此,地方本科高校必须认识到,转型发展的核心动力应当来源于市场,教育行政部门的计划性宏观调控只是弥补市场失灵的辅助性手段。长期以来,受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地方本科高校办学定位不准、人才培养模式滞后,毕业生就业率低、就业质量差、就业竞争力弱,无法满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高等教育质量归根结底表现为高等教育机构为社会提供的知识产品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高等教育质量既不能由政府裁决,更不能由高等学校自吹自擂。高等教育质量最终要到市场流通环节中去,由消费者(雇主)做出最理性的评判。地方本科高校只有面向市场主动转型,努力实现学校办学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专业设置与地方主导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工作岗位要求对接,才能够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如果将转型发展理解为被动执行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忽视甚至无视市场对高等学校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转型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无法取得预期的成效。
(二)从发现知识的学术向应用知识的学术转化
美国教育哲学家布鲁贝克指出,高等教育发展受两种哲学基础的影响,一种是认识论,一种是政治论[10]。前者主要是发现知识的学术,后者则主要是应用知识的学术。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学院设置、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主要是围绕学科的内生逻辑建构起来的,致力于发现知识的学术。这种学术逻辑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敏感性、适应性和引领性。不同学科之间壁垒森严,甚至同一学科内的二级学科之间的专业壁垒都没有能够打通。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论证,“因人设课”的现象普遍存在。建设应用技术大学不仅要强化知识的发现,更要突出知识的应用。各高校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当大胆突破学科和专业壁垒,围绕各行各业对人才素质的多元化需求打造专业集群,整合课程资源,强化应用知识的教学和研究,不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符合度;提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符合度;提升师资队伍及其他办学条件与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的符合度,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三)从教育产品供给导向向客户需求导向转化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当前,我国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教育产品供给导向的,这种运行机制以专业为载体、以教师为中心,对市场缺乏迅速反应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多元化学习需求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关注。科隆应用技术大学的经验表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必须从教育产品的供给导向转向客户需求导向。从高等学校的内部来看,一方面,要深入研究不同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结构,有针对性地提供补偿教育和个性化辅导;另一方面,要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利益诉求,开发更加灵活、更加多元化的课程模块和教育产品服务方式,站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高度,满足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学习需求学习者的多元化需要。从高等学校与外部市场的关系来看,要与客户保持开放性的联系和建设性的对话,面向所在区域开展广泛的社会调研,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习和实训课程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等各环节广泛征求各行各业雇主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一个开放的,具有国际化水准的教学、研究和知识转化平台。
总之,从传统学术型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过程涉及到高等教育认识论的根本性变革,需要从办学定位、专业结构调整、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质量评价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价值重构。不仅如此,建设应用技术大学还承载着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带动产业升级等一系列重要的价值诉求。这显然不是单靠一两所大学的内部变革就能够实现的,需要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的高度对高等教育体系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其他子系统的关系完善顶层设计。
注释:
①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卓越七校联盟是由柏林经济和法律应用技术大学(Hochschule für Wirtschaft und Recht Berlin)、不来梅应用技术大学(Hochschule Bremen)、汉堡应用技术大学(Hochschule für Angewandte Wissenschaften Hamburg)、科隆应用技术大学(Fachhochschule K?觟ln)、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Hochschule für angewandte Wissenschaften-Fachhochschule München)、明斯特应用技术大学(Fachhochschule Münster)、奥斯纳布吕克应用技术大学(Fachhochschule Osnabrück)7所德国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组成的校际合作联盟。七校联盟的目标是整合各学校教学和研究中的优质资源与成功经验,为共同实现应用技术大学的战略目标相互提供有效的支持。七校联盟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同时致力于建设国际最高标准的应用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七校联盟还努力合作开发博士学位项目,旨在构建国际最高水准的应用技术大学教学和学习环境。
②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对于教师的实践性工作经验有特殊要求。教师如果想担任应用技术大学的教授,除了拥有博士学位外,还必须拥有不少于5年的相关领域工作经验,且其中至少有3年是学术性机构之外的工作。除了常任的全职教授,德国应用技术大学还大量聘任来自企业界或其他社会单位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特聘教师来校兼职授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EB/OL].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987/201401/163169.html,2014-11-05.
[2]新华网.李克强:让职业教育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02/26/c_119519602.htm,2014-11-05.
[3]曲殿斌,赵玉石.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25-28.
[4]刘振天.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高等教育认识论及方法论诉求[J].中国高教研究,2014(6):11.
[5]About Cologn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EB/OL].http://www.fh-koeln.de/en/navi-2_490.php,2014-10-16.
[6]Fachhochschule K?觟ln Cologn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EB/OL].http://www.fh-koeln.de/en/profile_7720.php, 2014-10-16.
[7]Fachhochschule K?觟ln Cologn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EB/OL]. http://www.fh-koeln.de/en/academics/programs_5797.php,2014-07-20.
[8]Fachhochschule K?觟ln Cologn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EB/OL].http://www.fh-koeln.de/en/excellence-in-teaching_6380.php,2014-10-16.
[9]Fachhochschule K?觟ln Cologn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EB/OL].http://www.fh-koeln.de/en/partner-universities_6382.php,2014-10-19.
[10]约翰·S·布鲁贝克. 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3.
编辑 许方舟 郭伟
(三)从教育产品供给导向向客户需求导向转化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当前,我国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教育产品供给导向的,这种运行机制以专业为载体、以教师为中心,对市场缺乏迅速反应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多元化学习需求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关注。科隆应用技术大学的经验表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必须从教育产品的供给导向转向客户需求导向。从高等学校的内部来看,一方面,要深入研究不同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结构,有针对性地提供补偿教育和个性化辅导;另一方面,要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利益诉求,开发更加灵活、更加多元化的课程模块和教育产品服务方式,站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高度,满足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学习需求学习者的多元化需要。从高等学校与外部市场的关系来看,要与客户保持开放性的联系和建设性的对话,面向所在区域开展广泛的社会调研,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习和实训课程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等各环节广泛征求各行各业雇主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一个开放的,具有国际化水准的教学、研究和知识转化平台。
总之,从传统学术型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过程涉及到高等教育认识论的根本性变革,需要从办学定位、专业结构调整、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质量评价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价值重构。不仅如此,建设应用技术大学还承载着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带动产业升级等一系列重要的价值诉求。这显然不是单靠一两所大学的内部变革就能够实现的,需要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的高度对高等教育体系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其他子系统的关系完善顶层设计。
注释:
①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卓越七校联盟是由柏林经济和法律应用技术大学(Hochschule für Wirtschaft und Recht Berlin)、不来梅应用技术大学(Hochschule Bremen)、汉堡应用技术大学(Hochschule für Angewandte Wissenschaften Hamburg)、科隆应用技术大学(Fachhochschule K?觟ln)、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Hochschule für angewandte Wissenschaften-Fachhochschule München)、明斯特应用技术大学(Fachhochschule Münster)、奥斯纳布吕克应用技术大学(Fachhochschule Osnabrück)7所德国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组成的校际合作联盟。七校联盟的目标是整合各学校教学和研究中的优质资源与成功经验,为共同实现应用技术大学的战略目标相互提供有效的支持。七校联盟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同时致力于建设国际最高标准的应用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七校联盟还努力合作开发博士学位项目,旨在构建国际最高水准的应用技术大学教学和学习环境。
②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对于教师的实践性工作经验有特殊要求。教师如果想担任应用技术大学的教授,除了拥有博士学位外,还必须拥有不少于5年的相关领域工作经验,且其中至少有3年是学术性机构之外的工作。除了常任的全职教授,德国应用技术大学还大量聘任来自企业界或其他社会单位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特聘教师来校兼职授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EB/OL].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987/201401/163169.html,2014-11-05.
[2]新华网.李克强:让职业教育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02/26/c_119519602.htm,2014-11-05.
[3]曲殿斌,赵玉石.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25-28.
[4]刘振天.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高等教育认识论及方法论诉求[J].中国高教研究,2014(6):11.
[5]About Cologn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EB/OL].http://www.fh-koeln.de/en/navi-2_490.php,2014-10-16.
[6]Fachhochschule K?觟ln Cologn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EB/OL].http://www.fh-koeln.de/en/profile_7720.php, 2014-10-16.
[7]Fachhochschule K?觟ln Cologn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EB/OL]. http://www.fh-koeln.de/en/academics/programs_5797.php,2014-07-20.
[8]Fachhochschule K?觟ln Cologn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EB/OL].http://www.fh-koeln.de/en/excellence-in-teaching_6380.php,2014-10-16.
[9]Fachhochschule K?觟ln Cologn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EB/OL].http://www.fh-koeln.de/en/partner-universities_6382.php,2014-10-19.
[10]约翰·S·布鲁贝克. 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3.
编辑 许方舟 郭伟
(三)从教育产品供给导向向客户需求导向转化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当前,我国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教育产品供给导向的,这种运行机制以专业为载体、以教师为中心,对市场缺乏迅速反应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多元化学习需求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关注。科隆应用技术大学的经验表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必须从教育产品的供给导向转向客户需求导向。从高等学校的内部来看,一方面,要深入研究不同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结构,有针对性地提供补偿教育和个性化辅导;另一方面,要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利益诉求,开发更加灵活、更加多元化的课程模块和教育产品服务方式,站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高度,满足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学习需求学习者的多元化需要。从高等学校与外部市场的关系来看,要与客户保持开放性的联系和建设性的对话,面向所在区域开展广泛的社会调研,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习和实训课程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等各环节广泛征求各行各业雇主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一个开放的,具有国际化水准的教学、研究和知识转化平台。
总之,从传统学术型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过程涉及到高等教育认识论的根本性变革,需要从办学定位、专业结构调整、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质量评价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价值重构。不仅如此,建设应用技术大学还承载着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带动产业升级等一系列重要的价值诉求。这显然不是单靠一两所大学的内部变革就能够实现的,需要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的高度对高等教育体系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其他子系统的关系完善顶层设计。
注释:
①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卓越七校联盟是由柏林经济和法律应用技术大学(Hochschule für Wirtschaft und Recht Berlin)、不来梅应用技术大学(Hochschule Bremen)、汉堡应用技术大学(Hochschule für Angewandte Wissenschaften Hamburg)、科隆应用技术大学(Fachhochschule K?觟ln)、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Hochschule für angewandte Wissenschaften-Fachhochschule München)、明斯特应用技术大学(Fachhochschule Münster)、奥斯纳布吕克应用技术大学(Fachhochschule Osnabrück)7所德国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组成的校际合作联盟。七校联盟的目标是整合各学校教学和研究中的优质资源与成功经验,为共同实现应用技术大学的战略目标相互提供有效的支持。七校联盟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同时致力于建设国际最高标准的应用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七校联盟还努力合作开发博士学位项目,旨在构建国际最高水准的应用技术大学教学和学习环境。
②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对于教师的实践性工作经验有特殊要求。教师如果想担任应用技术大学的教授,除了拥有博士学位外,还必须拥有不少于5年的相关领域工作经验,且其中至少有3年是学术性机构之外的工作。除了常任的全职教授,德国应用技术大学还大量聘任来自企业界或其他社会单位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特聘教师来校兼职授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EB/OL].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987/201401/163169.html,2014-11-05.
[2]新华网.李克强:让职业教育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02/26/c_119519602.htm,2014-11-05.
[3]曲殿斌,赵玉石.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25-28.
[4]刘振天.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高等教育认识论及方法论诉求[J].中国高教研究,2014(6):11.
[5]About Cologn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EB/OL].http://www.fh-koeln.de/en/navi-2_490.php,2014-10-16.
[6]Fachhochschule K?觟ln Cologn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EB/OL].http://www.fh-koeln.de/en/profile_7720.php, 2014-10-16.
[7]Fachhochschule K?觟ln Cologn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EB/OL]. http://www.fh-koeln.de/en/academics/programs_5797.php,2014-07-20.
[8]Fachhochschule K?觟ln Cologn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EB/OL].http://www.fh-koeln.de/en/excellence-in-teaching_6380.php,2014-10-16.
[9]Fachhochschule K?觟ln Cologn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EB/OL].http://www.fh-koeln.de/en/partner-universities_6382.php,2014-10-19.
[10]约翰·S·布鲁贝克. 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3.
编辑 许方舟 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