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祥
摘要:当前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其主要标志就是实行文化资本运作。民间资本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其进入文化产业将为其注入更大活力。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还存在着投资经验积累不足、金融产品多元化不足、产权交易体系不完善、国有文化企业资产尚未产生应有经济效益等不利因素,化解的路径是通过制度设计保障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平等而自由地参与文化产业投融资、扶持大型文化企业通过沪深交易所主板市场上市、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运用企业债券和商业票据等融资工具等。
关键词:文化产业;社会资本;融合趋势;发展路径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强调要“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这充分表明中央对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和特点的准确把握和科学研判,有力体现了中央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信心和决心。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伴随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快捷且成效显著,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1万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3.77%,增加值增长15%以上[1],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增强。与之相适应,作为文化产业蓄水池和助推器的投融资领域自然成为备受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文化板块列为十五项改革之一,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市场建设,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2],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日趋深入,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其主要标志就是实行文化资本运作,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更大活力。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渐趋完善,为文化企业融资提供了重要平台。2009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了创业板,成为中小文化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直接融资渠道。纵观2013年全年,许多文化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开展私募股权投融资活动,一些优势企业选择上市进行更大范围的融资。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2013年文化产业私募股权投融资事件143起,投融资总额120.92亿元,分别比2011年和2012年增加27亿元和64.29亿元[3],成为近5年来最重大的一次市场化调整,特别是华谊兄弟公司加大影视业投资力度,王健林、马云和陈天桥等非文化大佬介入文化资本市场,强化了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叠加效应。被誉为“第四航母”的文化产业,近日又迎来政策上的支持。2月15日,《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公布,提出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公司上市将加速[4],其中,中国出版集团、中国科技出版集团、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等三大集团将在“十二五”期间完成上市[5]。在一系列政策信号的支撑下,文化教育传媒板块昨日逆市上涨,华策影视、百视通、天威视讯和皖新传媒领涨整个传媒板块。曾经在资本市场上掀起几次高潮的文化传媒板块,是否借此《规划纲要》风云再起,还只是昙花一现?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史坦国际董事长苏纲宪表示,文化传媒产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孕育和培养,走资本市场的路径已经非常清晰,加上政策上对文化产业的认可,文化传媒概念在资本市场上被投资者认可[6],因此,文化传媒概念股在未来仍有上升空间。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目前一共有49家出版企业上市,其中涉及报业、出版、期刊、印刷、数字产业等等各个方面,已上市的出版企业已经涵盖了现有的所有出版企业的经营项目[7]。总体上看,目前的40多家上市企业总体表现比较好。而记者通过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在整个A股中,包括传播与文化产业类上市公司总共有30家,其最新市值合计为1957亿元[8],相比其他行业,我国的文化产业板块类上市公司数量较少,规模不大。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文化产业类企业开始步入上市的大潮中。仅2011年就有长江出版集团、凤凰传媒、浙报传媒、中原出版传媒等4家出版传媒企业成功上市。而上市后的文化产业类公司也在资本市场上掘到了企业发展的一桶金。其中,凤凰传媒发行5.09亿股,融资44.79亿元,超募17.17亿元,扣除中介费用等发行费用,实际融资43.18亿元[9]。而像荣宝斋、中华、商务这样的百年老店,大百科、人民文学、人民美术这样在中国有重要影响的企业也在会上被提到。从政策层面上可以看出,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的文化传媒行业将有更多的公司走上资本上资本市场的舞台。另外,据媒体报道,中国最大的民营电视剧制作公司——海润影视将赴香港IPO,计划募集资金1-1.5亿美元[10]。而中国南航集团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半岛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知音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掌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出版传媒企业已经递交了上市申请,有望于近期实现上市目标。还有媒体报道称,慈文影视、小马奔腾、金英马等影视企业也都在为上市积极努力。整体来看,随着过去两年大量资本的涌入,影视产业正试图在资本市场再跃“龙门”。
事实上,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文化体制改革也在逐步提速。从《规划纲要》中也可以看出,文化产业正在迎来黄金发展期,而对于文化产业与资本的结合,在《规划纲要》中也有了明确的说法。对此,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也表示,民间资本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将促进文化集团上市步伐,有利于文化产业未来发展。 不过,也有业内专家对于民间资本与文化产业之间的真正的结合还是抱有顾虑的,他们表示,让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进行投资,政策上给了阳光的支持,但是真正能否实现,还需要各方在具体操作上要更加的透明。文化产业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政策是明晰的,但是民间资本能够真正进入的机会到底有多大,还难以预测,要想让民间资本真正能进入这个领域,首先要形成一定的量化机制,招标要透明[11]。
我国文化产业大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局面,国外产品所具备的娱乐性、观赏性、知识性的特点,加上其生产制作成本低廉,这些优势对我国文化产品造成了较大冲击,因此,上市融资后着力提升我国文化产品的创新能力,加大生产能力和文化经营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都是较为紧要的问题。在投融资环境利好的大形势下,预计2014年文化产业投融资将迎来一个小高峰,投融资活力预计将会被放大,创新企业和创新模式的文化资本市场角逐更加频繁,天使投资、早期VC和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间的竞争将愈加激烈。也就是说,在科技发展的强力驱动下,传统文化产业形态如广电、演艺、新闻出版、娱乐业在继续面临转型危机的同时,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活动将持续升温。新三板、创业板、中小板和主板逐渐形成我国资本市场的多层级互补结构,文化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各板间联动作用值得期待。与此同时,国内文化企业登陆海外资本市场的热度将继续升温。另外,2014年文化产业银行信贷、债券融资、保险和信托领域行情也比较乐观,据预测全国文化产业中长期贷款余额有望接近2000亿元[12],债券融资在经过2013年试点工作范围扩大后可实现平稳增长,“新三板”挂牌公司将引入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券[13]。在艺术品保险领域和文化产业信托方面,一些社会资本采取灵活举措主动与中小文化企业对接,在影视和艺术品经营上实现融资和价值投资,文化资本市场已经呈现出勃发兴旺的态势。
在文化产业发达的西方国家,文化资本融合早已成为支撑其文化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要素配置和产品开发销售的重要手段。堪称当前世界文化产业第一强国的美国,其实其国内文化企业中不乏外资元素,比如日本的索尼公司先后收购了美国的哥伦比亚、米高梅、百代音乐等影音巨头,而美国人对于这些外来资本并没有惊呼“狼来了”。美国人的自信不无道理,哥伦比亚影业和唱片公司发展至今,除了名字上有所变化,不管是影音产品生产制作的全部过程,还是产品的内容,都与其他美国影音公司并无太大差异。而索尼之于自己被收购的美国文化企业来说,最主要的意义是这些影音公司的“银行”,除了给这些公司提供投资新产品必需的资金以外,索尼很少也很难干预到这些公司的具体制作环节。其实也很容易理解,索尼投资哥伦比亚等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而在美国这个成熟的文化产业体系中,哥伦比亚等企业已经形成了适宜于这个体系的生产运作模式,因此,作为资本方,明智的选择就是干资本该干的事情,而对于美国人来说,有人继续投资生产文化大餐,互利共赢,何乐而不为呢?
长期以来,对于社会资本和国外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许多人都抱着“狼入羊圈”的看法,因此,一旦出现国外资本入股哪家文化企业,立刻就有媒体悲观地惊呼“狼来了”。然而,作为一个市场相对成熟的文化大国而言,对于社会资本和国外资本进入文化企业持有这种心态是否正常呢?中国加入世贸已有十多年,国内文化市场获得了飞速发展。外资进入中国文化产业的步伐不断加快,其进入方式也日益多样化,如参股、合资、项目合作、投资影院和剧场等硬件设施等,外商多路出击,布局中国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以影视业为例,正是由于社会资本和外资的进入,才发展的风生水起。“由中影、华夏两家国字号专营引进电影的政策,短期内不可能发生变化。但是外资通过控股和合资形式,参与正在飞速扩张的民营影视集团的方式,可以迂回确立自己在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市场上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扩大自己制作的影片在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份额。这才是促成这桩收购案最关键的根源,”[14]业内人士分析说。而新闻集团入股博纳,并非是影视产业中外资入股的首例。据前瞻网记者了解,早在2005年,Tom集团就曾收购过华谊兄弟35%的股权,而Tom的加入,也为华谊兄弟发行上市提供了很大的助力[15]。更早之前,华谊兄弟曾与哥伦比亚公司有过一系列的合作。这些成功的经验历历在目,今年华谊兄弟与美国传奇影业合资成立新公司也就不足为怪。然而,为何参股合资等多出现在影视领域?进入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种种迹象说明中国电影行业已经基本培养出属于自己的一套比较成熟的运作体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分析认为,相比独立运作或者组建合资公司等方式,直接入股已经上市或者有能力上市的国内大型影视企业,可以让外资集团更有效率地进入中国电影市场,并且避免风险。而且博纳影业无论在院线还是发行上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吸引新闻集团的重要因素[16]。
文化企业对于引进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是一种什么态度?总体来看,经过前几年的磨合,国内文化企业已经从对于外资入股“迫不及待”到更为成熟。比如华谊兄弟在经历了当年和哥伦比亚的争端之后,近年来对于外资的挑选和合作谈判也更加理性。今年以来,在实业与资本层面,金融机构对于文化企业的全面支持、中央财政对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范围扩大后的落定、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对于企业发展的推动、转企改制国有文化单位受益扶持政策期限的延长,以及人民网等文化企业的持续上市,均体现了完善文化繁荣发展政策保障机制正在逐步发挥作用。 但我们也应看到,当前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一是我国文化产业投资经验积累不足,投资过快过热的趋势在某些领域内表现得较为明显,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等资本模
式和产业发展模式仍在改革和完善中,资金供给和文化产品生产则相对不足;二是文化金融产品多元化不足,难以满足文化产业的融资需求;三是文化产业中产权交易体系、无形资产评估体系还不完善,导致文化资源和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对接困难;四是国有文化企业资产有相当一部分未能产生经济效益和产业价值,且国有文化资产在管理、流转、出让、交易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模式和体系;五是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的体制障碍仍然阻碍着文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六是版权交易市场、艺术品交易市场等要素市场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产生对产业发展的真正推动力。
解决上述问题,要求我们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健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扶持文化产业发展配套政策。要以激发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创新力为核心点,引导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面向文化产业探索创新模式,并通过制度设计保障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平等、公平、自由地参与文化产业投融资。要进一步推动文化企业参与资本市场运营,对于成熟的大型文化企业应扶持其通过沪深交易所主板市场上市融资或再融资,不断增强企业创新活力。对于中小文化企业,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其运用企业债券、商业票据以及中小企业集合债等融资工具,完成资金的有效融通。要鼓励各级政府设立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和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引导各类资本依法参与文化企业运营,切实发挥资本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明等.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第28页.
[2]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N].北京:人民日报.2014-3-15.
[3][12][13]刘德良.2014年文化产业投融资将迎来小高峰[N].北京:中国文化报.2014-1-28.
[4][5]新华社.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N].北京:人民日报.2014-2-15.
[6][7][8][9][10][11]夏芳.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N].北京:证券日报.2014-2-17.
[12]秋原.新闻集团为何收购博纳股权[N].广州:新京报.201-5-17.
[13][14][15] 杨浩鹏.外商入股中国文化企业[N].北京:中国文化报.201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