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艳
应试教育背景下,高三语文课堂越来越缺乏生机。然而语文在高考中的地位却在直线上升,如何解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作为语文学习的主要“阵地”,教师必须对其进行改革。那么,如何才能让高三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以下是笔者近几年探索的一点实践经验。
一、重视培养学生兴趣
高三语文教学课时少,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大容量,老师基本采取的还是“填鸭式”教学。老师在课堂上更多地讲重点、教方法,课堂上根本没有学生发言的机会,学生常常有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试想一下,如果课堂上完全不用学生动脑,没有学生的参与,怎么可能提起兴趣呢?所以高三语文老师千万不能因抢时间而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存在,必须让他们时时刻刻都能参与到课堂中。
我的高三语文教学课前有个节目,叫“三分钟舞台”,每天学生按顺序上场,虽没有过多地限制,但前提是内容要积极健康,能给同学们带来乐趣的,最好跟语文有关。每个要上台的学生都会进行精心的准备:他们会利用课余时间练歌、讲笑话、说故事、读美文或读一些感人的文章,也有品析高考满分作文的。学生每天都会很期待,他们有时哭,有时笑,尤其在下午的时候,活跃的气氛赶走了大家的困意,点燃了大家的兴致,在课堂上的表现欲望也逐渐增强,不知不觉就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二、放手让学生去命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学生每天都在做高考模拟题,既厌倦又无多少成效,对高考考点还是知之甚少,更不用说答题规范化了。那如何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呢?我在我的课堂做了一些尝试。如:我在复习现代文阅读时,没有急于让学生去做题,而是给些文章让他们去读,读完来命题,并附答案。上课时,随机抽取些问答题放在投影上展示,让学生自己答题,命题人解惑。出乎我的意料,学生课堂积极性很高,不仅主动研究考点,还再三斟酌答案,这样,他们主动了解考点,注意答题的规范化,难能可贵地是他们对文本也进行了深刻的探究。
由此可见,我们不能低估了这些孩子的能力,放手,不光是对他们的信任,还是对他们能力的认可。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一个有才华的人,是一个对班级有用的人,这在无形中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孩子的表现欲和责任感使他们对所分到的任务非常认真,为了不出差错,他们不怕查字典、找资料、编题目。这样长久下来,不仅培养了他们做题的好习惯,还挖掘了他们的潜力,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学生们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
三、放心让学生去教学
以往学生不懂的问题,课堂上老师迫不及待地来讲解,学生机械地抄在笔记本上,很少去质疑,更不愿去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看到这种情况,我开始让同学们上台做老师,我做学生。这让同学们的热情再次高涨。尽管高三学习繁忙,但同学们还是挤时间,对不确定之处查资料、小组讨论,实在不会的悄悄跑去问老师。例如:我在文言文课本回归时,让同学们课外自己复习必修课本、《史记》选读,总结文言实词、通假字、特殊句式等。课堂进行交流,并选一位同学做主讲人。因为害怕其他同学没复习或听不懂,他们会进行很充分的准备,尤其是每课都选出重要的文言语句,课间写在黑板上,用红粉笔圈出重点实词,告诉大家翻译时的注意点,讲得比老师还详细。
一直以来,老师都认为,三尺讲台是自己的专属,是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可曾想,那也是展示学生才学的绝好的舞台,站在台上的学生,一开始,他们有些害羞,表现得不够自如。一星期之后,他们俨然就是小老师。虽然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课堂上不能没有老师的讲授,但必须淡化老师的教,强化学生的学。高三阶段,都是复习课,许多知识点学生都已学过,因而更利于我们实行新的教学模式。我们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去总结、去教学,要把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
四、真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高考的背景下,高三阶段,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生活单调枯燥而又紧张繁忙,学生需要老师的认可与安慰。老师课堂上的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就可能激起一个学生莫大的勇气与学习的热情。所以高三语文课堂不应是死气沉沉的。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首先要改变老师,老师在课堂上要面带笑容,让学生觉得有亲切感;最好能有些幽默感,不时调节课堂气氛;能尊重每位学生,认真聆听他们的每次发言。一旦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体味到课堂的趣味和活力。总之,教师能放下威严,真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就会让紧张的高三课堂变得轻松活泼起来。
以兴趣的培养,给高三语文课堂注入生命活力;让学生自主命题来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放手学生教学去提高课程参与度;真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都应该努力追求与尝试,让我们的学生在快乐的课堂学习中自信地迎接高考的到来!
作者单位:江苏灌南高级中学。